APP下载

为政之道,在顺民心

2018-02-06管子牧民

中国民政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养政令忧患

《管子·牧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译文】

政令能够推行,在于它顺从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因为它违背民心。百姓厌恶劳苦忧患,我就要使他们安逸快乐;百姓厌恶贫困低贱,我就要使他们富足显贵;百姓厌恶危险灾祸,我就要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厌恶死亡绝后,我就要使他们生养繁衍。能使百姓安逸快乐,他们就会为此任劳任怨;能使百姓富足显贵,他们就会为此暂处贫贱;能使百姓生存安定,他们就会为此赴汤蹈火;能使百姓生养繁衍,他们就会为此献出生命。因此,严刑重罚不足以使百姓心存畏惧,大量杀戮不足以使百姓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民的神情并不畏惧,政令就不能推行;杀戮众多而人民的心里并不悦服,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了。所以能够顺应百姓的四种欲望,那么远方的百姓也会亲近归顺;但要使百姓陷于四种厌恶的境地,那么亲近的属民也会背叛逃离。可见,懂得给予就是取得这个道理是从政的法宝啊!

【题解】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治国的原则在于“顺民心”,“顺民心”就是要求统治者在了解人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求,消除人民的忧患,即根据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来施政。

文中所说的“劳苦忧患”“贫困低贱”“危险灾祸”和“死亡绝后”都是百姓所厌恶的,对统治者来说,就要消除百姓对这四者的恐惧,而还之以“安逸快乐”“富足显贵”“生存安定”和“生养繁衍”这四种愿望。只有这样,人民生活才能幸福,人心才能归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家们就已懂得民心向背对国家安定与否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大攻方针的制定就要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是执政为民思想的体现。

猜你喜欢

生养政令忧患
情牵远方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政令错位:不接地气接官气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
唐律“化外人”区分标准浅析
幸福地发芽
高原上的野花
职场推行政令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