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有点潮”的当代解读

2018-02-05肖君华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特色科学

肖君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接力探索历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有点潮”的基本历史脉络。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可以说,当代世界,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流砥柱作用的发挥,没有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可能还会在发展的下行周期爬行更长时间,而不是在短期内实现潮落潮又起、潮去潮又来、潮退潮又进。

社会主义“有点潮”从源与流的辩证统一中走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本清源,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也就是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通过正本清源,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道统”,又做到了让科学社会主义源远流长。

社会主义“有点潮”从向与量的辩证统一中走来。从向度来看,我們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但从量度来看,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实践中,我们没有一口吃个大胖子,不切实际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也没有因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放弃共产主义理想,而是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结合起来讲。我们也没有因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不思进取、不作为,而是充分认识到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最大国情、这个总依据,撸起袖子加油干,既不断积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又不失时机促成初级阶段共产主义因素的增长,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社会主义“有点潮”从进与退的辩证统一中走来。社会主义500多年有进也有退。习总书记关于六个时间段的划分就是从“进”的维度讲的,从退的维度看,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中国共产党的96年,既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等几度辉煌,也经历过大革命的失败、反“围剿”的失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等严重挫折。但我们没有在得意时忘形,也没有在失意时不振,而是始终坚持进与退的辩证法,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严峻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做到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汪国真的《留言》有几句说得好:“我走了,是为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回来,就像树木抖落了黄叶,是为了春天以更葱茏的形象,走向大地的期待”。我想这几句诗用来形容社会主义在中国再合适不过了。历史和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在中国可能在某个时段会有挫折,但挫折之后,它无不是以一个更有力、更成熟的形象走向新的征程、走向新的辉煌。

社会主义“有点潮”从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走来。俗话讲,不破不立,有破有立。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比如,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多国胜利论”就是有破有立。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对列宁“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做法就是有破有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等等,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有破有立。这些破与立,赋予了社会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

社会主义“有点潮”从体与用的辩证统一中走来。这个“体”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比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掌握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等。具不具备这个“体”,是判断是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标准。比如,当今世界5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越南国名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其他四个国家国名全称都没有“社会主义”,但不能说他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除了越南,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斯里兰卡,国名全称叫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一个是2013年前的利比亚,国名全称叫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这两个国家虽然叫社会主义共和国或民众国,但他们确是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不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的“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应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党的十八大对此有清晰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它在本质层次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怎样创造性地付诸实践的层次上,则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不是就本质层次说的,而是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形式而言的。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挖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坚持体与用的辩证统一,就是使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不同路径。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特色科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科学拔牙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