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2018-02-05殷颖川

智能城市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内河航道现代化

殷颖川

近年,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建设事业的投入力度,交通建设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然而,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能源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内河航运,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节约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河航道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内河航运事业发展。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内河航道信息化工作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中采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是解决内河航道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重点分析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1]。

1 内河航道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内河航道等级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在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一些不足。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内河航道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落后,管理水平偏低。以下针对内河航道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有关部门不重视内河航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研究航道科技时,由于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撑,导致内河航道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其次,航道信息的掌握方式不够先进。现阶段,大部分单位依然采用纸质航道图作为航道信息的掌握方式,这一方法很难及时掌握内河航道、岸线以及社航建筑物的变化状况。部分单位没有及时更新航道资料,甚至不具备航道图。对航道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缺乏必要了解,在开展航政审批管理工作时只依靠经验,管理盲目性较大,这不仅大大浪费国际资源,而且容易引发不同航线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内河航道管理模式落后。统计报表的编制和查询工作依然由人力完成,导致工作效率低、质量差,无法综合分析现有的航道数据。此外,航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与复合型技术人员,这也是影响内河航道管理水平的一大因素[2]。

2 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2.1 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保障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但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而且具备较强的渗透性,因此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信息技术研发速度,努力开发信息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第二次全国航道普查在1979年进行,这次内河航道的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内河航道现状、基本状况、过河建筑物、枢纽设施以及临河设施等,不仅如此,对于航道养护工作、管理机构等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航道普查,有关部门在这次航道普查中投入了大规模人力、物力及财力,掌握了详细的第一手航道基础资料。部分单位对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了利用,因而采集到较为精确的航道数据,为后续航道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航道普查中收集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为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3]。

要想有效实现内河航道现代化管理,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中,包括R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管理技术等,为内河航道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内河航道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第一,航道要素的感知技术。内河航道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航道自身的要素信息、影响航道环境的各类要素等,河床地形航标、航道水文和通航建筑等都属于内行航道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在开展航道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航道要素感知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1)航标遥控技术。航标遥控技术能够有效采集并储存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线扩展、无线数据通讯等,实现功能与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分析航标设备状态、航标位移等,远程监控航道管理的具体工作。(2)航道水文感知技术。该技术能够采集航道水文信息,统计水流速度、水位等数据信息。在测量河床地形时,航道水文感知技术能够将传统光学仪器、GPS设备和新型仪器的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3)船舶交通流监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等,动态分析船舶的航运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航道管理工作。

第二,GIS系统平台。GIS系统主要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图形技术,从而在系统上呈现出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等。在开展内河航道管理工作时,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开发出GIS系统平台,从而全面反映港口、航道以及周围建筑的属性信息、地理信息等,在功能处理上更加便捷,能够有效提升内河航道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

第三,基于GIS系统平台的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存储、组织以及管理的仓库被称为数据库,在管理大量数据时,数据库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GIS系统平台的数据库系统能够有效集合结构化相关数据,并按照特定的组织结构方式,将集合数据在外存上进行存储,实现数据资料的共享。在开展内河航道现代化管理工作中,数据库技术是一项关键技术,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正确认识数据库的重要性。目前,ORACLE、Microsft SQL Server等是较为常用的数据库平台,这两个平台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航道数据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密集型数据库查询、在线数据大量处理等工作中,数据库平台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内河航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重点建设数据库系统平台,以此提升内河航道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四,专业航道业务管理与应用系统。该系统针对的管理对象包括桥梁、航标、航道、过河建筑与管线、跨河建筑、采砂区域、水位、取水口与排水口等,实时追踪航行资料;管理港口码头的详细信息,在港口码头信息管理系统中,利用多样化方式实现查询信息属性、图形等;构建航政审批管理信息系统,采取电子管理的方式进行航政审批,有效提高航政审批工作效率,通过多个模板自动生成、维护以及管理航政审批资料,加快资料查询速度,提高文本制作效率,同时还能负责基础办公任务的自动化操作;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查询航道机构的地图分布,对各类资料进行详细查询,动态查询管辖区域内的航道管理设备;建立并完善航道人员、设备管理系统,统计各部门人员的基本资料,实时掌握航道管理设备的功能状况、使用情况等。

第五,二三维航道图文信息系统。利用GIS系统平台、编程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将航道业务管理系统和各种应用分析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二维航道的图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在构建二三维航道图文信息系统时,应当采取分期架构的原则,前期采用C/S模式,在局域网环境内部配置应用客户端以及系统数据服务器,利用TCPIP协议实现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功能,减少冗余数据,又能大幅度提升数据的统一性,实现数据共享;后期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架构,灵活运用光纤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以此实现航道信息的联网功能,同时对公众开放Web GIS信息。在情况允许时,还可以在航道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三维现实虚拟技术,从而模拟项目场景,这样可以互相浏览虚拟场景,便于开展管理工作。对数据库技术、编程技术以及虚拟技术进行综合性利用,有效实现三维航道图文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从而在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行业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的交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航运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要想实现航运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内河航道管理,提高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在内河航道规划与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树立安全航行理念,其次要解决技术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航道管理信息平台,对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科技进行充分利用,切实提高内河航道管理水平。尽管国内针对内河航道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提升,信息技术在航道管理工作中会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优化现有的内河航道管理模式,推动航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内河航道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基于模拟仿真的航道双向通航研究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