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城市治理的智能停车规划及建设政策思考

2018-02-05

智能城市 2018年20期
关键词:停车场收费规划

万 剑

1 我国城市智能停车现状及问题

截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且仍以10%~15%的增长率增长,但是停车设施资源供给极其有限,某些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位配比小于1:0.5,城市停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停车矛盾引发一系列城市和社会问题,如停车难引发车辆违停,车辆寻泊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停车管理成本、交通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停车难是由多种因素所致,针对不同的原因需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停车规划、交通规划层面,需重视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有效衔接。停车是典型的静态交通表现形式,停车场内与停车场周边市政道路的交通组织高效、道路资源与停车设施资源充分匹配,是保证车辆通行与停车过程顺畅的重要基础[2]。从综合交通运行视角来看,需考虑交通管理、停车管理、路网建设、停车设施的相互关系。

在智能停车系统应用建设方面,需重视停车联网数据接入的质量与数量。城市智能停车是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停车服务存在大量数据不准确或缺失的情况,导致停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在停车支付和车位信息共享等功能上体现尤为明显;同时,停车联网信息化管理需广泛接入各分散停车场数据,才能实现停车资源统筹配置与共享利用,使跨区域的停车资源实现整体利用效益最优[3]。

在停车场运营管理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车场运营模式、管理办法、收费策略,保障停车场运营效率。对于公共停车场而言,需明确停车场经营主体权责,确定停车收费管理要求,营造城市良好的停车秩序,体现停车资源效益和社会价值。停车运营管理非常依赖政策和法规,需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相关政策进行约束或引导,发挥停车管理看得见的手的能力。

2 智能停车的政策环境诉求

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有紧密的内部联系,需法规或管理办法保障停车治理项目前、中、后期的符合性和一致性。

当前,智能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组织保障和全过程有序执行的政策环境。在项目前期,依据片区的停车规划,结合停车供需状况,进行区位分析、交通分析、服务能力分析,寻找停车设施建设备选点位[4];根据建设条件及停车需求,确定停车场规模、停车场形式,即地面还是地下、自走还是机械,并进行技术与经济分析。尽管有些停车设施建设通过了前期论证,因涉及建设管理部门较多,导致工程变动大带来很多风险,难以落地实施[1]。

智能停车设施还包括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于自走车库,智能立体车库的停车体验好、车位利用效率高,但是投资大,利弊均比较明显。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明确智能立体车库的规模、方案、形式、技术要求、工程计划以及建设投资风险。智能立体车库具有建筑属性,所以在设计、建造、验收过程中主要依据建筑工程标准,但是智能车库设施本身具有设备属性,产权难以明晰、报建流程复杂。

智能停车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与后台系统两部分,前端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常见设备如咪表、地磁、车位摄像机等设备。城市级停车系统规模不断扩展,需重点考虑如何利用系统标准保障新旧设备、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与稳定性[6]。针对智能停车系统建设、验收、运营标准,通过市场自发形成较困难,需政策、法规进行引导或约束。

对于城市级智能停车联网系统而言,难度在于实现各停车场数据的广泛接入。城市智能停车联网系统需保障停车场数据接入的数量和质量,使停车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停车共享、诱导、增值服务等。智慧停车系统现有的很多应用功能,如决策分析、停车规律分析、停车指数分析、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衔接均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作为应用基础[6]。目前,各城市的社会停车场,甚至公共停车场、路内泊位统一接入较困难,停车场数据接入需要政策、法规作为引导或提供强制性手段,从而提高数据接入效率。

在停车场运营管理方面,停车收费及管理的相关法规是智能停车场运营的重要保障。停车场运营需收费有据可依,合情合理,从而减少矛盾、提高运营效益。经营停车场或停车泊位,首先要确定收费权限,定义收费性质,确保收费合法性;其次,需确定收费的权益和义务,使运营企业按规定收费,从事收费管理;再次,需确定如何收费,明确收费及定价规则、收费监管等要求。

3 智慧停车政策与发展模式分析

停车治理的相关法规及政策影响城市智能停车规划、建设及运营全过程,建议在以下方面建立良好的智能停车规划及建设的政策导向与机制保障。

(1)实现统筹的城市智慧停车建设机制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停车问题涉及的部门和相关因素较多,如发改委、规划局、交通局、城管局、交管局都各自职责,职能侧重点也不同,难以形成合力[1]。在政府推进的形式和组织方式上,需实现全局统筹、归口管理,有效协调资源推进停车治理。当前,一些城市成立治堵办、停车办,由市政府牵头、各方参与,是一种组织保障的体现。

(2)开展城市智慧停车顶层规划。智慧停车顶层规划是利用系统性的思维,衔接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研究智慧停车建设内容、时序、功能及技术路线,形成可持续、可扩展的智慧停车应用方案。智慧停车顶层规划主要解决规划落地性不强,而系统设计专注于细节缺乏统筹的问题。通过智慧停车顶层规划,明确技术方案及架构、系统建设与运营的重难点、分析风险和建设计划等。

(3)提供停车场数据联网接入的政策保障。目前,很多城市在停车管理条例里明确要求接入停车场数据,但是执行的效力较差。停车场运营方想法各异,大部分停车场属于供方市场,执行比较困难。为实现社会化停车场数据统一接入,一方面以建设、运营准入的方式明确数据接入要求,比如,通过停车场视频安监、停车场经营年审要求,引导停车场数据接入到城市级停车平台;另一方面,鼓励停车信息共享、数据增值,体现数据共享红利,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方积极性。

(4)各城市需形成可指导实施的智慧停车系统建设、验收、应用标准从技术、管理、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明确智慧停车系统的建设要求与验收条件,智慧停车系统性能及功能要求、建设实施要点、系统管理要求与信息系统维护与安全保护要求,是智慧停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5)出台相关法规或条规章规范停车场的使用和管理。政府出台文件明确公共停车场是否收费、如何收费以及收费路段,界定路内停车费是资源占用费而非车辆保管费,定义停车管理权责,明确停车场经营权授予方式、内容,停车管理权责[5]。在停车费收取方式与计价规则方面,鼓励采用分时、分区、分类的控制性收费方式,利用价格调控停车需求,用诚信和处罚来约束不合理的停车行为。

(6)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全过程、EPC工程总承包技术服务。由于智慧停车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统筹性强,专业多、周期长,各个阶段分离,导致重复劳动,沟通、返工成本高。以全过程咨询的服务方式,保障智慧停车策划、前期可研、工程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监理、施工过程管理等全流程衔接[6],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智慧停车工程,使智慧停车前期的规划设计思想融入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规划设计与交品交付的无缝对接与融合,从而保障智慧停车建设效益。

4 结语

(1)城市智慧停车系统能提供便捷的停车管理方式、实时的停车服务,有效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停车现状,是一种有效的停车难题治理手段。

(2)智能停车系统是典型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因素多、建设运营期长、需政府与市场多方参与,迫切地需要相关的政策环境提供智慧停车类项目的法规保障,引导产业发展。

(3)为有效推进智能停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推进智慧停车的组织机制、统筹规划、数据联网、标准先行、运营管理、全过程服务方面,明确规划及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发展思路。

猜你喜欢

停车场收费规划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停车场迷宫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