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血清EB病毒回顾性分析研究

2018-02-05丰云舒刘艳骄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病患者抗原

丰云舒 刘艳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睡眠医学领域的罕见病,以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患病率为0.03%~0.16%,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1]。EB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毒感染,致病广泛,且多数为无症状感染。在睡眠医学领域中,目前已明确EB病毒抗原抗体的变化导致相关淋巴组织增生与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2],与发作性睡病的关系尚缺乏探讨。现将临床搜集到诊断为发作性睡病患者EB病毒血清检测结果作初步回顾性分析,尝试阐述发作性睡病与EB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专题门诊与检验科。2014年3月27日至2017年8月29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专题门诊就诊、进行EB病毒血清检测并明确诊断为发作性睡病患者503例。其中,男性343例,女性160例,就诊年龄4~76岁。

1.2 诊断标准根据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3)中提出的诊断标准,可分为I型发作性睡病和Ⅱ型发作性睡病[3]。I型(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主诉持续性日间过度睡眠至少持续3个月;有明确存在强烈情感诱发突然双侧肌张力丧失,偶见深部腱反射增强的明显猝倒症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及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始发快速眼动睡眠,并且睡眠潜伏期平均≤8 min;和/或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110 pg/mL。Ⅱ型(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除上述情况外,无典型猝倒表现;和/或PSG及MSLT结果异常不能被其他原因解释;嗜睡和MSLT检测结果不能被其他原因更好地解释,如睡眠不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相位后移症或药物和物质或它们的撤退反应。

1.3 研究方法 将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门诊诊疗数据库与检验科数据进行整理,对数据资料完整的503例进行以描述为主的统计分析。

2 患者EB病毒血清检测情况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专题门诊刘艳骄主任医师对发作性睡病患者所进行的EB病毒血清检测包括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EBV-CA-IgG)、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CA-IgM)、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EBV-NA-IgG)、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EBV-EA-IgM)等四项。检测方法为抽血前一天避免大量饮酒,空腹采集静脉血,采血后及时送检,经检查标本合格后进行检测。本研究对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描述统计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已明确诊断为发作性睡病。

2.1 首诊患者情况 首诊共444例,其中包括59例。男性297例,女性147例,男/女≈2∶1。见表1。

表1 首诊患者的EB病毒血清检测结果

4种抗体以阳性与阴性区分,在理论上有15种组合情况,实际出现9种情况。见表2。

表2 首诊患者的EB病毒血清检测结果具体情况

发作性睡病人群中,以EBV-CA-IgG与EBV-NA-IgG同时阳性为主,全阴性为次。

2.2 复查患者情况 复诊患者共有59例,男性46例,女性13例。所有患者根据档案查询,符合发作性睡病的痊愈标准。在EBV-CA-IgG与EBV-NA-IgG阳性患者57例中,其中1例由4项全阳性转归,血检日期相距367天,其余56例血检与治疗前相同,2例4项全阴性患者,首诊亦为4项全阴性。提示治疗不能使EBV-CA-IgG与EBV-NA-IgG阳性转阴。其中1例EBV-CA-IgM与EBV-EA-IgM转阴可能与病程自然进展有关,也可能与中药治疗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表3 复诊患者EB病毒血清检测结果

表4 复诊患者EB病毒血清检测结果具体情况

3 讨论

EB病毒,全称为Epstein-Barr病毒病毒(EBV)是目前临床常见病毒之一,主要侵犯人类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群,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DNA病毒,已明确与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等有关。可通过唾液或血液传播,小儿通过手、玩具以及其他物品传递病毒引起感染。研究显示,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未成年组感染率高于成年组,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4],与发作性睡病中的EB病毒感染情况相似。首发症状发热、咳嗽、皮疹、眼睑浮肿、淋巴结肿大等,多为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5]。EBV有两种感染形式。一是增殖性感染。首先合成早期抗原(EA),接着是DNA复制、衣壳抗原(VCA)和膜抗原(MA)合成,最后组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引发系列免疫炎症导致细胞溶解死亡。上述抗原均可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EBV-CA-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可持续数周~3个月,EBV-CA-IgG在病程进入恢复期后滴度下降,以低水平维持终身。EBV另一种感染方式为潜伏感染。感染后多数B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病毒不自主复制,仅随细胞周期复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的拷贝数,EBV-CA-IgG水平下降,EBV-NA-IgG开始出现,随后EBV-CA-IgG抗体与EBV-NA-IgG维持在低水平[6]。EBV有逃避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能够长期潜伏在人体中,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激活并增殖[7]。大量实验揭示EBV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8],而发作性睡病被一定程度上认为是免疫疾病。EBV的gp350/220蛋白是EBB颗粒包膜的一种重要糖蛋白成分,它能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9]。此类细胞因子有可能与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直接相关[10]。IL-1能引起嗜睡,诱导TNF-α增加,增加其活性;IL-6具有诱导T细胞产生IL-2作用,而IL-2可引起头晕乏力、精神症状,TNF-α诱导IL-1、IL-6产生。

在我科发作性睡病患者中,91.7% EBV-CA-IgG为阳性,90.7%患者EBV-NA-IgG为阳性,说明绝大部分患者有病毒感染史,且在非急性感染期。EBV在免疫力低下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导致嗜睡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符合伏气温病蕴伏千里而发病的特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专题门诊刘艳骄主任在临床实践中认为,本病应辨病论治为主,将EB病毒指标作为病情稳定及常规疗程结束后复诊阶段重要治疗参考。如果常规治疗结束后再次检查,EBV-CA-IgM显示为阳性,常用经验方炒杏仁9克、豆蔻9克、姜黄9克、青蒿18克、法半夏9克、通草6克、淡竹叶9克、连翘12克、黄芩9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板蓝根15克、蝉蜕6克、僵蚕9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7天。巩固收尾,以防再复。

发作性睡病发病率低,是疑难病罕见病,研究目前尚处于从临床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阶段。EB病毒在普通人群中感染率亦高,并不能直接说明EBV感染是与发作性睡病有因果关系。有待于严谨科学实验设计,设立空白及相关对照组进一步证明其关系。

[1]WISE M S.Childhood narcolepsy[J].Neurology,1998,50(2 Suppl 1):37-42.

[2]梁军,赵祯,王晋,等.EB病毒与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1):46-46.

[3]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M].3rd ed.Darien,IL: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2014:92.

[4]易世红,苏盈盈,张国梁.EB病毒检测及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01):26-27.

[5]李中跃,楼金玕,陈洁.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相关疾病谱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01):20-22.

[6]马展,张泓.儿童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3468-3469.

[7]王艳,陈小毅.EB病毒潜伏感染与机体免疫关系的研究[J].西南军医,2012,14(2):309-311.

[8]金蕊,马雪梅.EB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0,16(10):1465-1467.

[9]刘愿,刘卓然.EB病毒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44(3):76-81.

[10]吴惠涓,杨涛,朱嫣,等.发作性睡病免疫学机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77-382.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病患者抗原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