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消胀汤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2018-02-05徐清喜吴仁凯刘姗姗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肠功能性

徐清喜 吴仁凯 刘姗姗

(1.浙江省象山县中医医院,浙江 象山 315700;2.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北院,浙江 宁波315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指患者出现上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多数呈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给其日常工作、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清楚该疾病发病原因,多数研究认为其与胃酸分泌异常、饮食因素等有关;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该疾病发病机制与患者胃肠运动障碍及胃肠激素改变等有关;该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2]。目前临床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尽管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中医学并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但中医记录中“痞满”等病证中有关类似该疾病的描述,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随着人们对中药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中药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缓解患者痛苦,更好地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为探讨中药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效果,特采用自拟消胀汤用于临床治疗,为中药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符合《功能性胃肠病和罗马Ⅲ诊断标准》[3],患者存在持续或间断性消化不良,伴嗳气、呕吐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12周。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有关“痞满”诊断标准,属寒热错杂证。排除过敏体质、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或消化肿瘤或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年龄大于70岁等。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 26 例;年龄 25~60 岁,平均(45.16±3.23)岁;病程 8~31 个月,平均(22.73±4.34)个月;伴 HP 感染者2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26~58岁,平均(46.12±3.14)岁;病程 7~30 个月,平均(22.42±4.14)个月;伴HP感染者26例。两组患者病程和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奥美拉唑(阿特维斯制药有限公司,20 mg/粒,批号:201606),每次20 mg,每日1次,餐前口服,共4周;莫沙必利(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5 mg/片,批号:20160823),5 mg/次,每日3次,餐前口服,共4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阿莫西林胶囊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25 g/粒,批号:20160310),每次 1.0 g,每日 2 次,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5 g/片,批号:161220),口服,每次 0.5 g,每日 2次,共 1周。 伴抑郁者可给予阿米替林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25 mg/片,批号:160503),口服,每日2次,共4周。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消胀汤:党参、白芍各15 g,白术、黄连、法半夏、陈皮、茯苓、麦芽各 12 g,竹茹10 g,木香、甘草各6 g,大枣6枚。胃胀明显者加枳壳各10 g;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金铃子各15 g;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熬制,200 mL/袋,早晚各1袋,7 d为1疗程,共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治愈后复发人数。

1.5 临床资料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样本比较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疼痛、心下痞满、胃中灼热、纳差、嗳气反酸、大便不调、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胃脘疼痛 心下痞满 口干口苦 嗳气反酸 纳差 胃中灼热 恶心呕吐 大便不调观察组 治疗前 4.75±0.96 4.72±0.97 2.63±0.25 4.08±0.47 2.24±0.62 2.14±0.59 2.48±0.55 2.28±0.53(n=44) 治疗后 82.68±0.74*△ 2.71±0.38*△ 1.02±0.21*△ 2.58±0.85*△ 1.24±0.25*△ 1.27±0.59*△ 1.23±0.37*△ 1.72±0.45*△对照组 治疗前 4.62±1.02 4.69±1.02 2.59±0.18 4.11±0.52 2.18±0.61 2.11±0.63 2.52±0.61 2.24±0.49(n=44) 治疗后 3.11±0.85* 3.10±0.56* 1.25±0.38* 2.85±0.79* 1.88±0.36* 1.58±0.62* 1.72±0.78* 2.03±0.36*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水平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分别为(316.27±51.26) pg/mL、(266.85±45.72) pg/mL,分别高于治疗前的(238.69 ±37.85) pg/mL、(241.75 ±36.48) pg/mL (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2.4 复发情况 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愈后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57%(P<0.05)。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清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该疾病可能与胃肠道运动障碍、神经感觉障碍等多个环节有关,其中精神因素对该疾病发病也起着一定作用,且以上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致患者胃肠运动障碍,而胃肠运动障碍是该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5]。所以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本文通过采用西医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明显好转,且取得较好疗效,但停药后随访6个月,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西医联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等范畴,该疾病大多由劳逸失常、饮食不节或受外邪侵袭等所致患者脾胃呆滞,运化失职,该疾病部位在胃,并与患者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存在紧密联系,发病机制为脾胃升降失常和中焦气机不利[6]。因此治疗应以健脾异胃、消胀为主。笔者采用自拟消胀汤,其组方中白术、茯苓、党参及甘草取自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白芍、陈皮及木香具有理气和胃消胀功效;竹茹、半夏及黄连具有清热和胃化浊功效;大枣具有益气养胃功效;麦芽具有健胃消食功效;该组方合用可达消胀和强健脾胃功效。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半夏具有止呕和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黄连具有抗菌和抗病毒及调节中枢神经的作用,并可有效抑制杀灭幽门螺杆菌[7];党参成分中党参多糖可发挥保护患者胃黏膜及抗溃疡的作用[8];甘草与大枣具有协调胃肠道运动的作用[9];白芍可让患者脾升胃降,则痞满自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功效,降低复发率[10]。 目前多数研究发现[11-1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胃肠激素与人体胃肠运动存在紧密联系。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本文采用的自拟消胀汤可有助于患者胃排空及提高其血浆胃动素水平有关[14-15]。

综上所述,采用自拟消胀汤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血浆胃动素水平及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复发率,因此该方法具有巩固疗效的作用。

[1] Kim JB,Shin JW,Kang JY,et al.A traditional herbal formula, Hyangsa-Pyeongwi san (HPS),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QoL) of the patient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Devoted to Bioscientific Research on Indigenous Drugs,2014,151 (1):279-286.

[2] Ford AC,Bercik P,Morgan DG,et al.The RomeⅢ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secondary care are not superior to previous definitions[J].Gastroenterology,2014,146(4):932-940.

[3] 梁列新.功能性胃肠病和罗马Ⅲ诊断标准[J].广西医学,2006(9):148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7,139.

[5] Yiqi Du,Tun Su,Xinmiao Song,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cinita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redominant functional dyspepsia [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4,48(4):328-335.

[6] 吕林,黄穗平,唐旭东,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脾论治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5):383-385.

[7] 黄美华,张亚梅,李菁,等.地黄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6):1240-1249.

[8] 褚旭,刘晓菊,邱敬满,等.党参多糖对细颗粒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障碍加剧的抑制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4):1134-1138.

[9] 赵雨坤,李立,刘学,等.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索甘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0):1916-1920.

[10]李冀,李庆伟,郝峰,等.木瓜白芍配伍的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7,45(1):93-95.

[11]于惠玲,鲁素彩,王阳阳,等.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胃肠激素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175-6176.

[12]张桐茂,刘炜,赵博,等.藿香正气软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湿盛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草药,2014,45(15):2214-2217.

[13]董洪娟,徐晓明,余泽波,等.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4):566-568.

[14]陈海山,龚锦容,黄朝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血浆胃动素的关系[J].胃肠病学,2015,20(9):533-537.

[15]吕作培,蔡振寨,郑波,等.疏肝动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294-296.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肠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胃肠病糊上就好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