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亿的瓷器活

2018-02-04张旭辉

中华环境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污染预测土壤

文 张旭辉

自上任以来,唐纳德·特朗普就一直对环保没什么好脸色,一边说美国环保局无用,一边大幅削减其经费和人员编制。同时,鼓励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将进一步削弱环保监管,为工业生产腾挪出必要的资源环境空间。照此估计,即便美国环保产业不会衰退,指望其有大的增长也不太现实。美国环保产业的规模约占全球的1/3,且尤以土壤地下水修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独步全球,美国的政策变化对全球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显然是个坏消息。

然而,近期面世的一份《环境修复市场(土壤和地下水)》报告预测,到2022年,全球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将达861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62%。这个数字我们姑妄听之,不必十分认真,因为准确预测是很困难的,世界尺度的预测尤其如此。问题在于,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为何报告的编写者如此乐观?报告指出,环境修复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方面采取的大量行动。这显然不是指美国,美国主要以出台法律的方式,促使污染责任方投入资源进行治理。

编者的信心来自亚洲。“亚太地区的环境修复市场有望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高速增长。这种增长的原因是,采用了环境服务、政府采取了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以及严格的政府环境保护法规。在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政府资金的迅速增加和生态友好产业的采纳,推动了对环境修复的需求。环境修复技术有望在该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建筑和土地开发领域等得到应用。”不止一位国际战略大师级学者讲过,未来的世界中心在东亚。至少从环保角度来看,他们的预测是比较靠谱的。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中国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上,每年都会流传起产业规模将达万亿乃至十万亿元的传说。

虽然远景看好,但脚下的路并不平坦。其实,每年一出的规模预测,是受到相关领域内政策法规频繁出台的刺激产生的。无论是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国际大投行,还是国内各路投资机构,一旦发现某新兴产业出台新规,便紧跟唱涨以吸引投资都是日常基本操作,他们对各个产业的了解其实不太可能十分深入。每个报道的标题看起来很唬人,然而仔细一看,仍旧是拿着对具体治理工作几乎没有实用价值的点位超标率计算着广阔的“钱景”。因此,产业界听听看看便好,大可不必纠结那些千亿万亿的数字有多高可信度,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按照现行经验,立法后五年左右,土壤修复市场才可能有显著的增长。如果《土壤污染防治法》真能带来万亿、十万亿的规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会很快脱颖而出。土壤修复行业在我国已存在了十几年,但即使稍微放松评价标准,被公认能做好修复的企业仍然不超过10家,其中只有两家企业各自拥有一项国内独一无二的技术设备。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高端制造虽然还在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工程能力绝对可以傲视天下。与航天、军工、大型桥梁建设等相比,环保项目需要的科技含量不算高,中国的环保项目是有理由干得很好的。需要加强学习和探索的是,怎样的工程项目才算是满足了环保的要求。以我国的工程能力,动辄几十万方甚至更多的污染土壤、污染河泥挖运都是轻而易举的,但用什么方法和设备才能使如此巨量的土壤、河泥无害化并可再利用,则即使去发达国家求经,也难以找到可照搬的做法,终要依仗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工业创新不是孩子们画画,不能只有天马行空,还得脚踏实地积累经验,站在巨人肩上的人才能拿出最实用的创新。土壤地下水修复就像医生看病,经验为王。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环境治理工作同样可以带给土壤地下水修复实践的机会和创新的灵感。而修复行业由于治理对象的复杂性及行业的后发性,很可能成为未来环保行业这棵巨树上最具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高枝。所以,要揽这份瓷器活,就埋下头使劲磨你的金刚钻吧。

猜你喜欢

污染预测土壤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