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环境陆源污染及船舶污染防治建议研究

2018-02-04林伟龙刘贝贝黄伟彬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陆源污水污染物

林伟龙,刘贝贝,黄伟彬

(1.三平环保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 510275;2.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广州 510520)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期,海洋强国要求海洋开发、保护能力强,因此海洋环境的污染防治尤为重要,是保证我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开展海洋环境中常见陆源污染和船舶排放污染的研究,希望相关人员在海洋开发与管理中加强对海洋环境的重视,促进海洋保护与利用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海洋环境主要污染现状

当前,海洋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沿海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入海污染物总量,扩大污染范围;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运输及石油开发日益频繁,船舶碰撞溢油事故、石油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退化和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最终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由于陆源排污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影响近海海水增养殖区,并导致海洋赤潮灾害经常发生,近海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海岸带也经常发生侵蚀灾害。陆源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从而产生了较大的环境压力,而根本原因是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缺乏严格的宏观规划与法律法规,相关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且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和技术比较缺乏,难以开展切实有效的海洋环境管理。

海洋石油勘探及船舶碰撞溢油污染所占比例较小,但由于海上情况较为复杂,如果出现溢油污染,就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具有较高的风险。对于海洋生物资源来讲,石油污染具有巨大的危害,石油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影响空气和海水之间的交换,以致海水中的氧溶解量变少,出现大规模的缺氧灾害。此外,油膜与油块会使大量的幼鱼和鱼卵被黏住,从而使其窒息死亡,还会使幼鱼畸变,出现一些致癌物质[1]。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沿海油污染的面积已经高达12万km2。在这些油污染区域中,东海和渤海的油污染最为严重,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3%和34%;其次是南海,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19%,黄海较少,占14%[2]。

2 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来源

2.1 陆源污染物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到海中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大约为60亿t。以污水排放量进行比较,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中,排放量最大均为东海沿岸,渤海沿岸与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相对最少。此外,人工倾废污染也是主要的陆源污染,过去对海洋环境重视不足,不法分子将海洋作为废物容纳箱,青岛、湛江等地出现将矿渣、垃圾等直接倒进海中的现象[3]。

2.2 船舶污染物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种机动船约有10万艘,每年经过我国港口或是路经我国海域的外籍船只有数万艘,大量的油污水流入海洋中。1979年,巴西游轮在青岛码头作业时出现跑油事故,一次性流入海洋380 t油污水,造成巨大危害。再者,我国沿岸分布较多油田,作业过程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大概有10万t石油排入海洋[4]。

生物源于海洋,人类同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公众的日常活动从陆地逐渐向海洋延展,严重影响海洋环境。被社会公众所应用的能量与物质间接或是直接地汇入海洋环境,使海洋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甚至有些物质会影响海洋生态平衡、威胁公众生命健康,导致海洋环境遭受污染。

预防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环境是确保我国海洋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对象主要是海洋工程、陆源物污染物、船舶作业活动、海岸工程、倾倒废弃物活动。相关调查显示,海洋环境污染物质有35%源于船舶。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密度越来越大,而航运环境复杂多变,船舶作业活动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所对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使得船舶海洋污染治理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3 污染物防治措施

3.1 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

3.1.1 控制陆源污染物,从宏观上应加大清洁生产的推行力度

上层规划中应加强产业调整,有效规划工业布局,鼓励和发展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少的产业。一方面,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以清洁原料为中心的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大环境管理审查力度,坚持项目环境影响的验收、考核标准,通过集约的方式来提升质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整体效益。

3.1.2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源头,还应关注排放

针对建设项目,应从源头上探究压缩排污量的方法;如果工程排污量压缩到最小限度仍不能满足自然环境的要求时,则需要整体统筹,对已有排污项目的排污量提出再分配的建议,实现项目的以新代老。海洋工程应根据海域评价结论,采用海水交换活跃、余流速度较大,且远离环境敏感目标的方案进行建设,并合理安排排污方式和时段。部分海洋工程建设过程可能对水动力环境或沉积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人们需考虑重新设计海洋工程的结构和布局,必要时重新选址[5]。

3.1.3 加大沿海工业污染防控力度

随着沿海工业飞速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的措施。第一,调整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第二,加大工业污染源防治力度,保证全程清洁生产,利用高新技术创新传统产业,转变生产流程与工艺,降低废物生产量,实现对废物资源再利用。第三,严格遵守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展开有效处理,防止工业生产排放有毒物质,杜绝没有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海洋。第四,增强沿海企业环境监管力度,积极实行环境有效评价。第五,执行排污需可证机制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机制,把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落实到沿海企业中,使得海洋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减少。

3.1.4 加强城市污染防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城市发展十分迅猛,海洋环境压力逐渐加大。为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有效策略对沿海城市的污染进行防控,对不科学的城镇规划进行调整,增强城镇绿化建设,加大滨海湿地保护力度,构建沿海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城镇污水处理与收集能力,提升城镇污水脱磷与脱氮的能力,海洋环境污染防止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对沿海城市污染监管力度,国家创模与城考有机结合,把沿海城市的海域环境归纳考核指标值中,增强沿海城市海域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3.2 加大船舶污染物治理力度

3.2.1 严格落实船舶污染物监管制度

船舶污染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油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其中油污水是指含有原油、燃料油、润滑油和其他各种石油产品及残余物的污水,其影响最为严重。参考多个地市的船舶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办法的规定,凡是在港区内作业或停泊的船只都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固体废弃物实行袋装收集,并纳入当地市政统一管理,生活污水不得随意向内河水域排放,应统一并入市政管网,油污水还需要进行油水分离达标排放,或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6-8]。

3.2.2 建立和落实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

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船舶污染物涉及海事、交通、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建立和落实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势在必行。相关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违法排放污染物、非法接收污染物的单位及个人。同时,监管部门应对联单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优化监管流程,评估及完善监管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3.2.3 规范航运管理

人为因素大都可以通过有效管理进行控制,即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合理与船舶安全管理进行控制。当前,诸多中小企业存在管理不严格的情况,潜藏诸多漏洞,这是致使船舶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整合中小企业,严格规范航运企业管理,让其朝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逐渐实现科学管理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影响,这是船舶污染治理的最佳方式。

3.2.4 构建健的治理体系

原则上,全面审查船舶海洋污染治理法律,并进行适当的优化与修订,有效处理其同环境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健全层次分明的船舶海洋污染治理法律体系。方法上,不但要保证调查研究同国家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还要善于引用发达国家船舶污染治理法律中的有效经验与科学管理方法,把国际公约国内化以及具体化,尽量同国际接轨。体制上,相关管理部门需动态跟踪与分析船舶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全面激发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构成切实可行的法律编制、完善及清理制度,在不断优化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法律体制的基础上,保证体系的实效性,为保证我国海洋环境陆源污染及船舶污染防治水平上升到新高度做铺垫。

4 结语

陆源污染和船舶污染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污染,其危害极大,影响深远。本文从陆源污染和船舶污染的现状及来源出发,重点论述了这两种污染物的防治措施,从个体和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从海洋保护与利用出发,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涉海工业企业要积极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海洋工作者要坚守集约用海的原则开发海洋,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并执行海洋管理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海洋强国梦。

猜你喜欢

陆源污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控制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