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2018-02-03刘丹凤��

考试周刊 2017年95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高效教学建构主义

刘丹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课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现象,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打造出一种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自主”中建构,在“合作”中对话,在“问题”中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最终实现自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历史课堂;高效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与客观的知识结构相互作用,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有效导课,激发兴趣——来源于生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因素就是“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作为第一环节的导课,显得尤为重要,导入课作为新的教学内容的开端,就如一场演讲的开场白,如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那必然不会吸引听众,导致失败。相反,如果做到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将是一场别开生面、新颖独特的演讲,犹如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听众继续关注下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新闻实事导入新课,既拉近了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距离,又直观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并且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 梳理知识,构建框架——体系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某一学科领域的灵魂就是知识结构,它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还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只有掌握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是一本书的知识结构,才有利于记忆和运用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结构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在自己主动的阅读、思考、概括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对知识之间关系的联想、探究、整合形成知识框架即“知识结构”。

新授课不同于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太了解,如果完全依靠学生自身进行概括、梳理,不免会错误百出,有所疏漏,构建的知识体系不严密,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梳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把这一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再要求学生到课本当中找出答案,构建知识框架。这样,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可操作性就更强,针对性就更明确,不会出现放任自流,“放羊式”的学习。

三、 合作学习,深度探究——互动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广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者认为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与他人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对话、互相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共同分享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讨论有关经验、方法和策略等,在共同的学习、探究、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引起共鸣。

由于新授课的特点,有很多的知识点是学生没有接触到的,因此单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肯定会有一些疑难问题不能解决,这就需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共享知识的资源和群体的智慧,最终达到深入探究的目的,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

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各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成果、教师整合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积极性,每一个人都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也由原来的“专家”、“权威”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四、 巩固练习,掌握难点——明确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普遍倡导的一种学习策略是“基于问题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历史资料,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提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商讨,最终解决问题,获得历史知识。这种学习策略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上一环节,学生们交流合作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但是还可能存在运用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适时的提供一些历史材料,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对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加深了每个学生对疑难问题和先前掌握的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完成对这一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 升华主题,应用实际——回归于生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意义建构”。笔者认为追求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观念融入到自我价值体系当中,最终能够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就是意义建构的价值所在。

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解了重难点,并不能说就完成了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我们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内化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终目标,因此,最后一个环节不但具有总结升华的意义还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整堂课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总之,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打造的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程度,提升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领悟历史学习方法,增强历史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灵动的、高效的、活色生香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2]周志娜.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網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999,06.

作者简介:

刘丹凤,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洪泽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高效教学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科学施教,让初中音乐教学显实效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