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8-02-03苏秋香��

考试周刊 2017年95期
关键词:题意审题教师应

苏秋香��

摘要:教育是什么?借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教”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的效率,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综合素养都极具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一、 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对策

听是人们最基本的语言活动,因此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倾听习惯的养成是有效学习知识的基本前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示范引领。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善于倾听,积极互动,给学生树立一个“耐心倾听”的榜样。其次,教给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例如,注意仔细倾听发言者的姿势,眼睛要注视发言者,以微笑或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示对发言者的认可,或以皱一下眉等表情作为抱有疑问的信息反馈,切勿随意“插嘴”。又如通过复述学生说话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内容,善于抓住要点,掌握条理。复述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会听的方法。第三,激情引趣,情景激创。利用孩子好奇心强的天性,通过创建一个激发数学学习热情的情景,挖掘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任务驱动中、在不知不觉中做到认真倾听、专心听、耐心听,从而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孕育良好的学习心态。第四,捕捉学生闪光点,注重有效评价。教师应仔细观察,及时鼓励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乐趣,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 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对策

说话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想象力丰富和表现欲强等诸多特点,但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水平较低,说话通常是不完整、不通顺。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措施,逐步强化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敢说、想说、能说的前提是在环境、时间和空间上主动为他们创设一个说的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并通过训练促进其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課堂上,教师应准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饱满的热情感化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倍感亲近感,如此架设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此外,教学时,教师应多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给更多学生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从而激励学生进取。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数学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的分析,从而达成思维内化。

例如,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遵循教材设计思路,在操作的顺序中着重训练学生“说话”,让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为了让学生理解领会“经过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相同的”这个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动手剪纸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说出剪纸的全过程:将一张纸对折→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剪出对称图形的一半→沿折线打开→展示对称图形”,在具体操作中,学生认识了对折线为对称轴,对“左右两边是相同的”的真正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学习过程也由感知转化为理性的内化吸收。最后,教师让学生运用语言叙述一下生活中有关对称现象,并从中进一步感受“对称”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学概念,对称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上述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对称”这个数学知识,同时又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养成善于表达的好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三、 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培养对策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题意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促进其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在现行的课程教学设置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是普遍共识,对于数学课而言则很少有朗读教学这种做法。事实上,不善于读题,不习惯读题是导致学生对题意理解错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小学应用题教学为例,教材中的很多习题设计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这是源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设计而成。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知动口朗读,努力读出题意,从中梳理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找出关键词,理清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弄明白二者之间蕴含的数量关系。在不断反复推敲的过程中,真正读懂题意之后,问题自然也能得以有效的解决。

研究发现,言语活动有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有助于学生在读题环节获得新的更佳思路,从而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对于提高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极具意义。因此,通过言语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这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四、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对策

任何数学知识的掌握始终与计算分不开,计算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是抓好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养成“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好习惯:“读”是指读懂题意,“看”是指看清数字,“想”是指想好计算方法,“算”是指根据想好的思路再仔细运算。其次,要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书写准确、分明、规范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只有过程抄写准确,才能保证最终结果正确。抄题时教师应严格要一丝不苟,确保准确无误,认真完成一个计算步骤,耐心“回头”校对。第三是要养成认真校验的好习惯。要知道,检查和验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对校验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其“一步一回头”校验自觉性的良好养成。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不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这也是一种使命和情怀。

参考文献:

[1]李瑾.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孙艳玲.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汪文华.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大学教育,2012.

作者简介:

苏秋香,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意审题教师应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