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018-02-03武敬芝��

考试周刊 2017年95期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语文教学

武敬芝��

摘要:语文教学与全民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是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学取得效果、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不要代替,人人动手,独立思考的原则;坚持預习,经常写作,形象思维具体化的做法。做到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找到突破口,强调思想教育,就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一、 语文教学与全民素质略论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可以不会弹琴,可以不会画画,但是他不能不学会说,学会听,学会读,学会写。所以,一个人的特长并不等于一个人的素质,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才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小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语文学习的关系,大到提高全民素质和语文教育的关系,都是息息相关的,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是因与果的关系,根与树的关系,水与吸收的关系,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换句话说,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他才能面对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担负的责任重大,可以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深刻理解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是教学取得效果的不二法门。

二、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方法

如何使学生成为主体?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项目,老师绝对不要代替。譬如,讲《我的老师》这一课,文中写了蔡老师的七件事,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由学生通过默读概括出七件小事,老师根本没有必要一段一段去讲解,一件一件去板书。这样做,尤其能够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又如,《分马》这一课,尽管课后练习中并没有要求写出文中所写的事情,但老师应该让学生一一列出小说中所发生的每件事,一则熟悉了故事,二则训练了概括能力,三为老师分析人物的性格打下了基础。这样做,确实更能够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不用举更多的例子,我认为关键要认识到“老师不要代替学生”这一原则的作用与意义。当然,每一课都有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项目,老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并长久地坚持下去。

(一) 坚持“人人动手”的原则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课堂练习本,在练习本上写出老师所提问题的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历来的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往往是少数,而且就算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但是由于时间限制能够站起来发言的一般也只有两三个。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课而思想不开小差,或者,其他没有发言的同学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通过人人动手,把作业落实于书面,就能取得这种保证和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效果,而且,通过老师来回逐个的巡视,能够选定作出问题最佳答案的学生发言,则易使同学间形成竞争的学习状态。其实,语文之应有课堂练习和英语上课有会话训练以及数学课上有大量练习的道理一样简单。为什么数学英语总是堂堂练,而语文课总是教师独霸天下“一言堂”呢?我想,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人们应该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自始至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坚持“人人动手”还有很多有利之处:譬如,因为有了人人训练的保证,教师所讲的难点一般来说人人都能听懂学会。而“人人动手”最大的优点则是实现了“人人动脑”的最佳学习原则。

(二) 学生独立钻研问题的原则

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比如,历史、地理、生物等文科学科,它们的知识基本上是明摆着的,理解起来不难。但是,语文课除了一些基本知识外,它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字里行间去读懂文章的真正含义。所以,语文学习的难点相比其他学科就要大得多。举一个例子,如语文学习中的“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一项,初一年级的学生就很难掌握。更不必说,分段划层,归纳意思,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等较高要求。那么,到底怎么办?教语文,常常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慨。我想,只有在学生认真完成了他力所能及的内容后(即不可代替的原则),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再由学生独立钻研,从而使他们更上一层楼。比如《我的老师》这一课,在学生完成七件小事后,老师总结明确完毕,就提出如下问题:一,本文哪些事情是详写的?列出详写事情的记叙六要素。二,本文表达了“我”对老师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些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通过二次细读和独立思考都能完成(当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就要分析原因后作明确)。这样,学生既受到了“实战”训练,又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当然,这些练习也是必须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的。那么,为什么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些问题呢?因为这些问题是由易到难的,有一个梯度,是在学生完成七件小事的基础上设计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始终把握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原则,假以时日,学生的能力必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学生的阅读水平、思维能力会有一个令人吃惊的飞跃。

原则之间是相辅相成又互相关联的。这不但体现在做法的相关上,而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长期坚持这两大原则,必然能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书,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吗?正如“大纲”中所指出的“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我认为坚持这两个原则,目标是正确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 “学生为主体”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如大预习,经常写作,形象思维具体化等。大预习,是指全面预习,不仅是只让学生疏通字词,读一遍课文而已,更应让他们仔细研究课文。其具体做法是:每次新课前实现布置预习题;对重点篇目,还要要求写出每段段意;甚至有时(如课文简单、练习不难)要求完成课后的某些或全部练习,为上课节省时间。显然,这样预习难度加大,学生较难完成,所以老师要做好督促检查的工作,把工作落在实处。这样预习的好处是,课堂省下的时间同学们就可以多发言,多做活动,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效率。endprint

经常写作指的是把课文学习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如写课文读后的感受;或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或针对性地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形象思维具体化指的是把形象的文字化作具体的活动。如《核舟记》中同桌互扮苏黄,而后独演佛印,再后互做左右舟子,最后很容易就理解了文章的难点: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又如,画图、朗诵、复述、课堂剧等形式,完全可以大量运用。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又使抽象思维的训练有本可据。

就以上这些作法与原则,可以看出这样做的结果: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由学生独立作业;所以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时间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而且由此看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关系,也就正是多练与精讲的关系。

三、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讲课必须要把握重点原则。一堂课,只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或者只训练一种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易于掌握,使老师游刃有余,发挥主导作用。有人说,语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有很多,怎么办?其实,那些大都是自己或有人搞出来的,看看课本,文前的训练重点一般不都是两个吗?我想,教材这样编排,其指导意义也正是如此。

(一) 设计问题的原则

这一点,从事语文工作者们都比较熟悉,但是,有两点必须注意:一,问题不要超过五个,而且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切忌随口问一些简单的小儿科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中学生;二,问题要针对某个目的而设,也就是说,不是随随便便拿来几个问题就行,老师的问题都是为了解决某个中心问题而设立的,这也就正和“把握重点”的原则相一致。只有这样设计问题,问题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课时的中心目标,同样也就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这样设计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老师必须认真备课,仔细揣摩文章,找出关键所在。

(二) 巧妙构思的原则

说到备课,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很辛苦,教案整整齐齐,详尽无遗。然而我觉得,备课重在构思,也就是说,要找到一种适当的思路,从哪里开始切入最佳,然后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这就是实現“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突破口的原则。认真备课,找到了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像冲锋陷阵有了突破口一样,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把以上两个原则综合为一句话,那就是,选择好突破口,精心设计问题,围绕一个重点。我想,真能做到如此,一定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正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应该强调思想教育,绝对不该忽视、淡化、甚至省略。古人讲才、学、识,而以识为先。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就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思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文质兼美,每一篇都有深刻的内涵,也都能作某种意义上的挖掘,只要切实对待,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原则,而且应当是受到重视的一个原则。

作者简介:

武敬芝,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二十四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语文教学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