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2018-02-03徐忠生

考试周刊 2017年89期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低、生活意识较差、缺乏自理能力,在进入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后,由于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往往会变得孤僻、懦弱。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提高寄宿制小学管理效果。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模式;班主任

一、 引言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校园里,班主任就成为了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亲密的人。所以,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约束力差、主动性低、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等特点进行管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影响作用。

二、 针对学生管理模式的分析

所谓学生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使用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经过分析,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首先是目标—关系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以预设目标实施管理的模式,强调学生和学校彼此目标的关联。其次是系统—过程型模式,它利用思政教育、行为培养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考察,构建了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管理机制,并通过学校为轴心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最后,是契约—参与型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们更加注重合同和参与,学生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倡导自主、自觉、自为、自律,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施行“参与型”管理。第四,“中心型”模式。此模式重视“服务点”的建设,具备学生干部直接管理的特点,实现了“以生制生”的管理目的,改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内容

1. 积极开展入学新生教育,使其实现生活自理

新入学的学生年龄低、心智发展不完全,对待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并且活泼好动、喜欢打闹、不容易管教。而且,新生进入寄宿学校好,需要自己料理生活,这都给班主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家庭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缺乏基本自理能力,不懂得遵守规章制度。所以,班主任要合理利用班会、活动课等实践,为学生普及寄宿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积极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学生培养洗脸、刷牙、穿衣等基本技能。同时,帮助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工作,要为学生树立“服从团体、服务团体”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为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学生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现象。同时,班主任要密切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及习惯,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为学生纠正。

2. 分析学生个人状况,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具有年龄低、来源广、家庭情况差异大等特点,所以,班主任要做好学生个人状况调查工作。首先,班主任要对所有入学报到的学生进行家庭、身体健康、监护人信息、是不是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行调查,然后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方案,加强管理、指导、教育的有效性。其次,班主任要定期翻阅学生入学的登记记录、体检报告、家校联系信息等材料分析学生。最后,在日常教学与生活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交流情況、情绪变化等,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约谈学生,避免学生从小养成不良嗜好。

3. 主动联系家长,加大教育管理力度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人生成长中的陪伴者。所以,在管理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沟通。鉴于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父母多数都是农民或农民工的状况,由于生活繁忙、压力较大,所以父母很少会管教学生,加上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基本就处于“散养”状态,最终就使得教育管理工作全部落在班主任身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不仅要做好学生管教工作,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桥梁。所以,班主任要定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家庭走访等行动,掌握学生状况、为家长普及管理方法等,通过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要确保学生安全

寄宿制小学属于封闭式管理学校,学生除节假日外需要全天候在校内学习、生活,因此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由于校内学生人数众多,而且年龄较低、安全防护意识较差,所以容易发生群体安全事故。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动向,确保学生在校人身生命安全。所以,班主任要为自己树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责任第一”的意识,应积极使用合适的时间与方式对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比如班会课、课外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运用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5. 通过心理疏导,使学生安心留在校园

小学生进入寄宿学校后,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另外,没有入校前,小学生都有父母照顾,入校后由于年龄低、自理能力差,所以就会丧失安全感,极易变得性格孤僻、胆小懦弱,若不加疏导与管理,学生的成绩还会快速下滑。在实践管理中发现,很多寄宿小学生会半夜偷哭或者吵闹,这主要就是因为孩子年龄太低、适应性差等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将学生视为己出,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温暖与关爱,充当孩子父母的角色,通过给予生活帮助、学习指导等方式,为学生重建安全感。同时,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尽量避免苛责、批评学生,同时要使用和蔼的语气管教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宿舍、学校大家庭的氛围当中,从而消除学生的孤独感,温暖学生的心。

四、 结束语

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对寄宿制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一定要付出真心去呵护孩子、指导孩子,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爱护,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关心与温暖,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德录.浅议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教师的新职能[J].学周刊,2016(07):68.

[2]于宝兴.简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74.

[3]陆宇.浅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效措施[J].亚太教育,2015(32):107.

作者简介:

徐忠生,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双龙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主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夸夸我的班主任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