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建设及发展模式探讨

2018-02-03陈大伟王启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妇幼保健急诊科医务人员

陈大伟 王启辉

急诊科的建立发展是卫生社会事业发展的结果与象征,自1984年卫生部第36号文件提出在我国综合医院建立急诊科的要求以来[1],急诊科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急诊科是一个时间与生命赛跑的科室,其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一个地区妇女与儿童的健康与保健工作,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水平[2]。目前,大多数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急诊科有设置但能力较弱,一方面与长期以来妇幼保健院以保健为主的功能使人们在生病住院时更倾向于大型综合医院,对妇幼保健院的需求与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对妇幼保健的整体投入相对于综合性医院较少,较多的妇幼保健院存在仪器设备落后、人员不足的现状。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食品中毒、交通事故、溺水坠楼等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问题突现,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也伴随全社会母婴安全关注度的提升而迅速增长。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 723万人,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其中,2017年的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因此,高危孕产妇比率也随之增加,对妇幼相关的急诊医疗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新形式下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三级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对于保障地区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及保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发展相对薄弱的现状并结合2009年卫生部关于《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3]的通知,对如何建设三级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提出以下建议。

1 优化急诊科内部基本结构,做好急诊科就诊流程

有序且高效的运转是急诊科抢救的前提,针对目前急诊大厅嘈杂无序、患者等待较长的现状,应当对急诊科进行了功能划分。在急诊科设立分诊台、治疗室(包括:妇科、儿科、产科)、就诊室、处置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急诊病房以及手术室等功能区。

急诊科所在的区域应该与挂号、收费、影像及检验等辅助科室的距离最近化,并开设急诊专属电梯,保证急救通道的畅通。在医院内部做好急诊通道的指引工作,设立明显标志便于指导患者及时到达急诊部门保证急救工作的及时进行[4]。针对妇幼保健院的患者多为幼儿及产妇的特殊性,急诊科的风格也应温馨化,降低患儿对环境的恐惧。

改善急诊科的硬件设施,在急诊科配备完整的急救仪器与药品。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自动呼吸机、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等,并做好保管工作,每天进行急诊器材、药品的清点。做到急诊科器材及药品的定人、定位、定量管理工作。

2 加强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重视急诊人才的培养

根据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平均每日接待量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如有紧急情况,在保证其他科室的正常运作下,进行急诊医务人员的调度。除全科急诊医生外、妇科、产科、儿科的急诊专科医生也应配备。作为一个综合性科室,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该相对固定,保证不少于3/4的医护人员为定科人员。

个人的急诊业务水平不能够代表急诊救治质量的优劣,因此应当注重急诊的专业化团队的建设。注重急诊人才的培养,例如在科室内定期进行急诊业务培训与考核,课程以“急诊、急救”为重点,展开急诊急救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保证急诊科的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注重学术交流与讨论,积极参与国内外有关妇幼急救方面的学术交流[5],注重学习科研型急诊科室的建设。

急诊是一个工作强度大的科室,因此在拥有过硬的急诊急救技术的同时,应该注重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建设,可以进行急救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在危急情况下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力,提升医护人员的急诊心理素质。

3 强化对急诊科的管理建设

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责任。为保证危重患者的及时就医,在急诊科实行急诊分诊制度,把患者病情分级,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治疗。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四级,1级为濒危患者,患者出现昏迷、休克、中毒、心脏骤停等生命体征不稳危及生命的症状,需立即进行抢救并做好手术准备及急诊会诊工作;2级为存在潜在生命危险且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如心绞痛、气促等,需要在到院10 min内安排救治;3级为生命体征稳定,且暂时无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患者表现为状态变差的症状如急性哮喘等,按照病情的程度30 min内安排诊治;4级为无生命危险的患者,需根据顺序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待治疗患者的巡视,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急诊分诊能够充分利用急诊室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抢救濒危患者。

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救—ICU的一体化急诊建设模式[6-7],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及ICU三者环环相扣,实行救治环节的无缝衔接,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严格急诊抢救室的管理工作,对常用的急救药品应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做到急救室的仪器及物品的“四定”原则即: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修理。

做好急诊科的保安巡视工作,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人身安全,并协助疏导患者,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

优化急诊科工作人员的薪资分配,在职称晋升及分配中应当给予恰当的政策倾斜。调动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劳动与薪资的对等化。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急诊人数急剧增加,特别是2016年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目前的急诊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急诊需求,如何建设三级妇幼保健院的急诊科,优化急诊资源,最大限度的救治患者,无论对社会还是医院急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妇幼保健院的急诊科具有特殊性,其患者往往是不能明确表达病情的幼儿及即将临盆疼痛难忍的待产妇,如何准确判断病情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时展开抢救,对急诊科室条件及急诊医务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8]。综合分析制约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产科、儿科医师的匮乏、急诊科的硬件设备相对落后、领导的重视度、以及急诊科的有效管理。

我们建议对急诊科进行重新规划,设立各个功能区,在急诊科设立急诊产房,保证危重产妇手术的及时进行正常救治。重视急诊人才的培养,通过社会招聘、学校招聘及时引进优秀儿科、产科医师,并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进行薪资调整,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急诊的规章制度,建立急诊分诊台,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合理有序的急诊治疗。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救—ICU的一体化急诊建设模式,做到每个环节都在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获得了患者与家属的支持。加强急诊的安全巡视,保证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加强医务人员的工作信心[9-10]。

综上所述,对于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发展我们应该力求做到:(1)装备现代化;(2)医疗队伍专业化;(3)管理制度化;(4)技术标准化;(5)操作流程化;(6)信息网络化;(7)急救普及化;(8)待遇对等化。对过程管理的持续改进是保证新时代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中心,也是保证医院管理的更优、更完善的必要方法。选择急诊科诊疗模式及管理模式,应该更有利于急诊患者的救治和康复;更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浪费;健康性价比最大,即产生最佳社会效益与合理投入比值[11]。急诊科在现代医院的发展中起到了愈来愈大的作用,很好的保障了突发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为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大对急诊科管理模式的研究,通过一些科学的手段进行完善,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12]。

猜你喜欢

妇幼保健急诊科医务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