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的暴力“成人向”突围

2018-02-02王英莉

电影评介 2017年24期
关键词:护法动画电影动画片

王英莉

动画片的受众群一直存有争议,关于动画的低幼化、合家欢等设定的论辩也从未停歇,在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动画就是给孩子看的”这种认识不曾有过改变。此外,与动画受众群紧密关联的暴力情节到底该不该存在,也是近几年学术界论战的一个焦点。笔者无意陷入这两个争论之中,只尝试梳理一下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引起大众关注的动画电影,以期管中窥豹,探究动画电影试图以暴力“成人向”突围的路径。

一、 国产动画“低幼”到“成人向”的转变

从动画的名称定义来看,其前身的艺术形式都是面向成年人。中国早期的动画片也是如此,抗战时期万氏兄弟创作的《抗战标语卡通》《抗战歌集》都是针对国人创作的宣传鼓动片。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三个和尚》等水墨动画代表了当时动画的最高成就,其观众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低幼儿童,这些动画片富含哲理且深受中国水墨画的影响,受众极为广泛,既以教化未成年人为己任,也满足了成年人的审美需求。

每个国家都重视动画片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美育功能,“加强少年儿童影视片的创作生产,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1]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使中国动画创作出现转变,在1999-2004年这几年间,《中华上下五千年》《蓝猫淘气三千问》《小虎还乡》等电视系列作品是动画的主流,这类动画将青少年定位为收视主体,几乎完全将动画作为说教或者科普的工具,以期将动画当作教学的第二课堂。虽然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注意到了动画低幼化的问题,但并没有引起动画创作者的重视,以《喜洋洋与灰太狼》(2005)、《果宝特攻》(2009)、《熊出没》(2011)为代表的娱乐动画片进入公众视野,这类动画片“依托‘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迅速泛化,最终把控动画创作的内在维度,将动画变成庸俗的娱乐商品”[2]。低龄儿童仍然是动画片的主流消费群。在电影版《喜洋洋与灰太狼》中,营销团队努力营造的是一种“成人陪看”的消费模式,创作者不在乎成人的观感体验,认为只要能将小孩吸引进影院,家长自然而然地会跟进来。虽然一些影片试图走出低幼化的困境,但习惯了美日风格的年轻人并不大买账。例如《魁拔之十万火急》《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一万年以后》等都是惨淡经营,票房表现不佳。2015年初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是全龄化定位的先行军,该片以1.2亿的票房收官,成了为数不多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然而,长期以迎合低幼儿为目的动画市场,过度伤害了成年人的观感体验,使得国产动画成为了专为娱乐儿童的“低幼动画”。成年人对国产动画失去信心,而这恰恰成为了国产动画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打破这种困窘,创作者努力寻找着一种突破方式,这种突破方式从近几年上映的动画电影中可窥探一二。

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和2016年的《大鱼海棠》被看作是国产动画电影复兴的标志性作品,这两部影片不管是从票房还是口碑,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圣归来》斩获9.56亿人民币的票房,《大鱼海棠》也取得了5.65亿的不俗业绩,成为了国产动画复兴的希望。然而,分析这两部片子的成功因素,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IP、营销方式、动画情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切入。但是从观众主体来分析能发现,它们的成功在于抓住了青年人的观感体验,而不是去迎合低幼儿童。2015年中宣部、广电总局召开的《大圣归来》研讨会,景俊海表示,要改变动画片低幼的定位,以新的技術制作出多年龄段,甚至全年龄段的动画片。

从2016年国内上映的全部动画片来看,国产动画62部,票房过亿的仅4部,分别是《熊出没之熊心归来》(2.8766亿)、《功夫熊猫3》(10.01亿)、《大鱼海棠》(5.65亿)、《爵迹》(3.83亿),票房过千万的有10部,票房在百万以下的有7部。将这些影片进行受众划分,针对低幼儿童的占多数,受众主体为20岁以上的影片只有《功夫熊猫3》《摇滚藏獒》《大鱼海棠》《爵迹》,在这4部影片其中3部票房过亿。由此可见,这两年高票房的动画电影的主体观众群都是成年人,动画电影慢慢跳出来“专供儿童”窠臼。

二、 以“暴力”突围

暴力元素是动画“成人向”一味很好的佐料,然而这种佐料一直被中国的动画电影创作者所忽视,直到近几年才被注意到,2017年暑期上映的《大护法之黑花生》(以下简称《大护法》)是动画电影试图以暴力“成人向”突围的典型作品。《大护法》是继《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后又一部以“大”字命名的动画电影。在动画片扎堆的2017暑期档,该片能够被人关注,离不开这个“大”字。但是这并不是最大卖点,在预告片中,“前所未见,成人动画”作为其宣传首条标语,这印证了前文所述的观点,该片的观众定位不是低幼儿童,而是主打“成人”牌。其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受众定位是一样的,但是三者间的营销方式却不同,《大圣归来》主要依靠“西游记”这个强大的IP,在宣传策略上,以颠覆传统的唐僧师徒形象为主要卖点,用新颖别致的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是究其根本依然是靠IP运营而获得成功的;再看《大鱼海棠》,在其营销策略上,该片一直强调导演对动画片的情怀,并以努力复兴国产动画作为宣传语,抓住受众渴望国产动画复兴的心态,大打“情怀”牌。对于没有强大IP支撑的《大护法》而言,确立卖点尤为关键,所以该片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最大卖点是“暴力与美齐飞”。

国产动画片一直以规避暴力为己任,由于电视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易被低幼儿童所模仿,故而动画片中尽量避免暴力元素的出现成为动画创作者的思维定式。但动画电影因其有别于电视视听特色且受众群较窄等因素,为了更好的表现故事的冲突性,暴力成为其中不可避免的表现内容。正如米歇尔·穆尔莱特在《为暴力辩护》中谈到的一样,“暴力是电影在美学上的一个主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被动潜伏的还是主动积极的,每一次具有创意的行动的核心和本质都充满了暴力,即便它在遭到否定的时刻。电影就是一门和暴力紧密相连的艺术。”[3]然而,国产动画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却不适合成人的审美需求,归根结底还在于动画市场“专供儿童”的设定,暴力的处理方式成为了国产动画的困境所在。但是《大护法》却走了一条别致的“暴力”路,在该片上映前以其自分级PG-13级为噱头,不断强调“13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这种宣传方式会失掉低龄用户及他们的家长,但是借着“少儿不宜”的由头,却可以表明影片的定位,吸引更主流的成年人进入影院。

对于成年人而言,“暴力”不再是限制性因素,反而成为了影片的吸金点。就《大护法》而言,它的暴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影片本身的暴力行为,故事讲述的是奕卫国的大护法,为寻找该国太子无意间闯入了花生镇,遭到了花生人的追杀,逐步解开了这个小镇里的暗黑秘密。在整个故事中,大护法与花生人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在这些交锋中爆头、断肢、解剖等镜头大量的出现,打破以往规避暴力的模式。在人类的形象设计上,庖卯成为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以斩杀花生人为乐的庖氏后人为了不辱庖丁的名声,树立了一个理想——“一刀取人心脏”。在他的眼中,随意斩杀花生人只是杀猪猡,每天肢解花生人只是为了达到取人心脏的一种练手方式,对于人性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当小姜出现在庖卯面前与他进行对话时,他出现了怀疑,会说话的“猪”,那是猪还是人?过往对花生人的肢解是例行公事还是暴力残杀?一系列的疑问使得庖卯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庖卯最后将自己的心脏挖出来,用自杀完成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用自杀完为自己的杀戮赎罪。另一方面,影片最大的暴力来自于故事背后的政治隐喻,领袖崇拜、愚民政策、阶级固化、人吃人,把人当猪一样屠戮。整个花生镇就像一个法西斯集权的社会,精神领袖是愚民政策的发起人欧阳吉安,性格懦弱的花生人因为愚昧和胆怯陷入欧阳吉安编织的谎言中,将同类的屠戮看成是合情合理的生存捍卫,每个花生人都生活在恐惧和被压迫中,更多的时候花生人否定自我存在的意义,并拒绝思考。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大护法》不同于以往的国产动画,它没有规避暴力的存在,相应的,该片将暴力变成了机械化、日常化的存在,那些执法者手中的“权杖”肆意在花生镇的任何一个地方挥舞,使得“暴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该片制作公司光线彩条屋影业总裁易巧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是动画片,我们也不想做得过分的暴力,希望有一些动画的色彩感在里面。哪怕是暴力,也有美学感存在。这是导演的设计,这是他的暴力美学。”[4]影片虽然将暴力作为卖点,但是主创人员没有去宣扬暴力,更多时候是想着如何消解暴力的存在。在花生人的形象设计上,导演一改以往国产动画的萌形象,长条的身子上面顶着一个椭圆脑袋,没有鼻子、耳朵、眉毛,嘴巴和眼睛都是贴在脸上的,把假眼睛和假嘴巴拿掉后,眼睛是不规则的菱形,嘴巴则是十字形。这样吊诡的画风是脱离现实的臆想,不和谐的人物形象设定疏离了观众对花生人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对暴力的认同;其次,导演将花生人的血处理成了蓝色,将对“花生”的暴力处理成非现实暴力,并将花生人与大护法的血作一个区分,使得观众对“花生人”不是人的认同增强,进一步消解暴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人物设定上,大护法有别于花生人的间离性,而是力求“呆萌”“痴傻”,影片开头以独白先行,透过独白我们看到大护法形象,披着红色斗篷的“大粽子”,呆萌形象深入人心。以独白形式交代故事这是讲故事能力欠缺的表现,但是该片很好化解了这一尴尬处境,独白转化成了大护法的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当他与花生人发生冲突时,无厘头式的独白消解了暴力的存在,大护法嘴里那些让人听着怪异的话语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观众脱离故事本身进程,人物语言的缺陷反而达到了“间离”的效果。一个充满了理想化色彩的太子形象,说着不着调的话语,哪怕置身暴力之中,怀抱花生人的被肢解的残骸时依然调侃着,将幽默置于暴力因素中,让紧张神经得到舒缓。

在该片中还戏仿了梵高的《星空》,将星空的混沌、粘稠融入到电影中。在目睹了所有残忍和罪恶的暴力后,影片想要召唤和承诺的,更像是那个看起来毫无用处的“太子”心目中最珍视的友谊和信任。导演希望看过影片的人依然像孩子一样“任野风吹不动你的坚强”“任大雨黑夜彷徨”,你一定要是一个孩子,守护住孩童时期那份本真。

三、 暴力“成人向”突围成功的可行性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画电影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在国产动画电影快速发展过程中,却慢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低龄观影人群,由于心智成熟度低,这个群体对电影并没有形成一套审美体系,因此用行业内的说法,“是最容易搞定的观众”。但是这样桎梏不前的发展模式与国产动画的复兴格格不入。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国产动画必须找一条可突破的路径,以求能与美日等国相抗衡,从而实现“复兴国产动画片”的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景,目标观众群将从“儿童”转变为“成人”或“全龄”,电影内容也随之发生转变。从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基础及近两年“成人向”动画的表现看,暴力“成人向”的突围成为了国产动画片电影试图突破的路径选择。

以《大护法》宣传的自分级来看,它并不是国产动画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5年《一万年以后》就以“18岁以下禁止观影”为宣传口号,与低龄化的动画电影划清界限,这种自杀式的宣传方式,目的就在于吸引青年观众群体。在导演的表述中,这部被宣传为“奇幻暴力美学”的电影需要“自觉规避电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相较于《一万年以后》2700多万的票房,《大护法》实现了重大突破。然而和《大圣归来》傲人成绩比虽相形见绌,但是这并不代表“暴力”突围的失败。从《大圣归来》的观众年龄段分布来看,《大圣归来》的主體观众群也是成年人,而在该片中,暴力元素也成为了该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表现暴力时,该片有别于以往“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中程式化的打斗,而是将暴力超现实化,降低儿童的可模仿度。但是这反而增强了影片的可观赏性,影片中的暴力处理加强了影片的冲突性,暴力冲突的处理方式更符合成人的审美需求。培养一套成型的成人审美体系,是国产动画电影一直在追求的。从这一点来看,《大圣归来》只是较《大护法》《一万年以后》在暴力的处理及“成人向”的定位更为细致,但是本质上依然是暴力“成人向”较为成功的实践。

受美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模式的启发,一些动画团队“师夷长技”以期在内容风格、制作技术和市场运作等方面实现国产动画的新突破。这种尝试以《魔比斯环》为代表,该片历时4年多,耗资达1.3亿人民币,但300多万的票房宣告完全依赖美国模式行不通。梳理近几年在市场上引起话题的动画电影,不难发现国产动画电影有一条明显的轨迹。除了《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麦兜》等传统且有强大IP支撑的低幼动画电影外,也有一些“成人向”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也有依赖IP支撑的《魁拔》和《秦时明月》,但它们都和低幼动画不同,有复杂的故事设定,人物关系纷繁复杂,暴力成为影片不可或缺的元素。就《秦时明月》而言,原作在网络上的人气超级高,这部网络动画片摆脱了美国、日本动画的影响,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都非常的中国化,当《秦时明月》(沈乐平)大电影上映时一度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电影复兴的标志影片,然而该片最终只拿下不足6000万的票房,虽然较《魁拔》系列成绩较好,但是终究未达到观众预期。直至《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才使得国产动画电影看到转机。从这点来看,如何处理暴力“成人向”成为关键问题之一,《魁拔》《秦时明月》都有暴力元素存在,但是在处理时,《魁拔》所有的打斗场景以“脉冲”为基础,将肢体的暴力转化为“气”“气功”的暴力,这其实是为规避暴力的处理方式;而在《秦时明月》中,有直接的肢体冲突,但却是以程式化的打斗和酷炫的武器来满足观众的暴力需求,以机关设备、机器人及赋予神话元素的刀剑来外化暴力的存在。这两种暴力处理方式,并不适合成人化的审美需要,不符合成人的审美体系,暴力的处理方式是这两部影片票房不佳的原因所在。

从《魁拔》系列到《大护法》,国产动画电影在题材和风格上都进行了尝试,在这些尝试中有两点一直没变。第一,这些影片试图打破国产动画的低幼困境,试图改变动画片低幼的定位,以全新的技术手段制作出多年龄段,甚至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这被看作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必由之路。国产动画创作者向美日等动画强国学习,甚至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到美国聘请创作人员,以期用美国模式打破国产动画市场的困窘。第二,这些电影都将“暴力”融入影片中,并认为这是影片不可或缺的元素,暴力不再是不可表现的禁忌,在表现正邪对立时,暴力元素增强了影片的冲突性。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电影试图以“成人向”的暴力进行突围,以求建构一套成人化的审美体系,从而实现国产动画电影的复兴之路。

结语

就中国当下的动画电影市场而言,国产动画电影试图以“成人向”暴力进行突围,这样的选择是值得坚持的,但是当下“成人向”暴力的审美体系的建构未臻完善,所以影片的票房表现差异巨大。《大护法》总票房较《大圣归来》差距甚远,但就该片主体观众群而言,20岁以上人群比例达到91.9%,这有利于建构国产动画电影新的消费群,从而改变国产动画的“低幼化”定位,使得国产动画电影走出一条符合主体观众消费需求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N].光明日报,2004-03-23(3).

[2]段晓昀,孙少华.暴力娱乐与成长焦虑: 国产动画的媒介暴力分析[J].现代传播,2016(3):98.

[3]米歇尔·穆尔莱特.为暴力辩护[M]//帕特里克·富尔赖.电影理论新发展.李二仕,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25.

[4]戴天文.《大护法》导演、彩条屋CEO:极致风格才能带来生命力[EB/OL].(2017-09-02)[2017-09-12]https://www.tvsou. com/article/2b8de510a59927f3e185.

猜你喜欢

护法动画电影动画片
省宪、统一与护法:联省自治运动的宪制反思
武林盟主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画电影扎堆上映《大护法》口碑未能引爆票房
教主贵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