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2-01詹慧贞范珍珍

时代农机 2018年8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导师

詹慧贞,范珍珍

(江西科技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随着我国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汽车服务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汽车服务业人才需求持续上升。新形势下的汽服专业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更要拥有出色的职业能力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我院“两平台+N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等多种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本课题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汽服行业的人才新需求。我院从2017年开始,深入对“双导师”培养模式、保障体系、具体实施及过程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本科汽服专业试点班级按计划实施了“双导师制”,通过校内老师、企业导师联合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及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给予双向指导,对学生在校期间整个学习过程的不同环节实施以不同导师为主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了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培养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1 “双导师”教师团队组建

一方面根据教师工作表现及业绩,选拔、组建校内优秀教师团队;另一方面与企业协商,在校外导师师资库中择优选拔、组建校外导师队伍;校内、外导师队伍共同组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双导师”团队。校内导师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基本要求,参照教师的工作年限、核心论文发表情况、主持或参与课题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获得校级以上各项竞赛奖项等条件进行遴选,校内导师要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企业导师则根据他们在企业的从业经历、业务能力、业绩情况、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择优选拔,要求企业导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业务能力。组建的“双导师”团队,从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比例、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专业素养、岗位比例、实践技能、业务能力等方面,做到了结构合理、比例恰当、强弱互补,满足了“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需求。

1.2 “双导师”培养模式方案制定

对“双导师”试点班级在理论教学、实践技能锻炼、创新及科研活动、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指导。主要包括:(1)新生入学教育: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新生,在学生刚入校时,邀请企业导师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主要为学生介绍汽车服务行业现状、行业需求、行业动态等;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及今后从事行业有感性上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校期间对学习任务和目标。(2)理论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试点班级的部分专业课程是用人单位设定的相关课程,并选定“双师”团队中的相关企业导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符合企业岗位职能需求,教学目标更贴合企业用人需求。(3)实践技能锻炼:学生入校后,在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各个环节均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其中认知实习环节由校方统筹安排实习地点和批次,到相关汽车服务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由企业导师对接讲解实习内容,而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则由校内导师负责;毕业实习则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由企业导师一对一的实现传、帮、带,效果评价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完成。(4)创新及科研活动方面:学生在参加创新活动、科技竞赛、专利申请、课题申报等创新及科研方面,均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使学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都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5)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时,试点班级部分学生通过“双导师”进行指导;在每年10月份针对步入大四的毕业生,由企业导师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并帮助他们职业规划。导师团队要求明确工作内容,制定每学期各环节具体指导计划,并于每学期末进行工作总结。学院课题组建立了激励、考评机制,加强对导师团队的管理,每学年进行一次汇总与考评,考评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

2 “双导师制”的应用效果

2.1 推动校企深度协同,提升育人效果

实施“双导师”的目的就是通过校企深度协同来提升育人效果。我院实施的“双导师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方案、共同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共同确定企业导师团队、共同开展全过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指导等方式,使得校企真正做到了深度协同、创新,真正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最终培养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增强就业能力

企业导师在参与指导各学习环节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对其即将从事的行业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未来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会更加明确,这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对所从事职业正确认识才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我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从一年级开始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动态,请企业导师结合自身的从业经历、专业发展与成长、就业形势与前景等举办各种讲座或座谈会,激发学生对将从事工作的热情。学生职业价值观越稳定,越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得到的支持、肯定越多,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提升职业价值观,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双导师制”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搭建了平台,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使用人单位与学生间能更深入地了解,扩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就业能力。

2.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企业导师均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也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及企业用人需求。

企业导师参与了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指导,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活动指导等,使学生能更加了解行业真实需求,也使得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4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水平

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26家,其中校级校外示范性实践基地2个,并与9家企业签订了紧密合作型企业协议,并建立了一支100余名的企业导师队伍。企业具有学生所需的真实工作环境,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施“双导师制”,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水平及效果。

3 双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 校企教师团队间融合

实施“双导师制”需要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深度合作,共同在学生本科阶段的全过程如:新生入学教育、理论学习、实践技能锻炼、创新及科研活动、毕业设计和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校内教学团队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深厚、实践技能相对薄弱,企业教师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实施“双导师制”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校企导师的优势互补,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企业导师从属企业,校方对其无有效约束机制,且企业导师日常工作均比较繁忙,常难以按校方要求按时完成指导任务,若其本职工作有突发状况时常会推迟、取消或将指导任务交于校方指导老师,从而出现指导过程效率低、效果差的情况。另外,部分企业导师对于校方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要求还不够了解,如:教学资料准备、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评价等,从而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

3.2 企业导师的考评

考评有利于如实反映教师教学的效果,能督促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积极性。我院“双导师制”教学评价采取教师自评、学生反馈、院方审核的方式,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如实反映校企导师的工作效果。对于考评优秀者给与奖励、对于考评效果差者加以惩罚。由于企业导师从属企业,对其完全按照校方要求实施评价并进行奖惩符合实际情况,在实际中,校方缺乏对企业导师的有效约束机制。要推进“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必须校企双方的认识高度统一,从企业方的角度对导师进行约束。

3.3 企业导师的流动性

由于企业与学校属性不同,通常企业相较于学校人才流动性较大,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变动势必对于校方教学实施存在一定影响,尤其在创新及科研活动、毕业设计等方面。如何将此种情况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也是“双导师制”实施需要考虑的。今后,应加大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扩大企业导师师资库,并尽可能确保校外师资的稳定性,遇突发状况时,也能及时、有效解决,对指导效果影响最小。

4 结语

我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对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次探索,通过实践,加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增强了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校企教学团队间融合、企业导师考评、企业导师流动性等方面的问题,后期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