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2018-01-31张树德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关键词】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习近平强军思想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E09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21.014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揭开了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篇章,同时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向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军事指导理论4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这样的党,4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是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普遍原理与改革开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断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的进程中,在不断回答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和防止战争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全面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认真总结和研究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史和发展史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总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逐步深入而展开的。同样,40年国防和军队的建设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前进,在经验与教训中认识到,要把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新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历史条件的不同和实践环境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现实动因。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成果是由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所组成。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随着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敏锐把握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深刻转变的时代主题,准确判断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国防建设的新需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理论智慧,正确地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党紧紧抓住“怎样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较深刻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军队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从理论上初步回答了不发达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现代国防和建设现代化的军队这一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及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把我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凝结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的发展[3]。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着“坚持走精兵之路,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一支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这个中心问题,科学回答了如何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解决好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安全保障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使我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跟上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增强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切实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二是使我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不变,永远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面对新旧世纪交替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开辟了一条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我军建设发展道路,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科学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方针、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政治保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把我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把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强调要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国防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提高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强调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使命任务、指导方针、战略任务、强大动力、根本保证等,把我党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及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着眼于军事革命和军事实践发展,着眼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顺应强国强军的历史要求,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等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严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我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思想武器、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的新境界,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和内驱力只能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而是用来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战争的实践,同时也必须在新的战争和军事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不可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识、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思辨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也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只能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4]。

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需要不断加深的历史。同样,这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进程,也是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需要不断加深的过程。“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那时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的是刚刚进行改革开放,进而如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和建设强大国防的历史性课题。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新任务新内容。而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以后,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如何巩固国防,如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实践,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鄧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情军情,回答了在新时期、新历史条件、新世纪、新时代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一个新探索,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伟大实践的一次新的飞跃。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诉求是建立适合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战争的理论体系,其标志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是40年间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中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这一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的理论跨越。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必须重视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出新方法,实行新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开放的理论,因此必须站在全球高度来考虑当代世界军事或战争出现的问题,提出的难点。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有: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研究;必须弄清哪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基本原理;必须弄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军事理论判断;必须弄清哪些是需要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教条式的理解;必须弄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名下的错误观点。必须使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研究能够全面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历史发展,并使其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努力回答广大官兵普遍关心的重大军事理论问题和军事理论实践问题,为把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只有在军事和战争实践中才有坚持与发展的问题,当中国的国防和军队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军事实践和战争实践的时候,新实践要求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实践、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的。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纵观40年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历史中的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每一次新思想飞跃,都是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各阶段中国国防和军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一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从不适合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不适合信息化战争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教条式的理论中解放出来。要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要敢于突破经典作家说过但已不合时宜的“语录”,也要敢于坚持老前辈没有说过但又符合国防与军队建设实际的理论和做法。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当前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既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又面临着信息化战争的考验。这是将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实现既定目标进程中所必须正视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从这个基点出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三是要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首创精神。要及时对广大官兵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得到的新认识,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理论概括,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断推进向前。要不断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新情况,解决信息化战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紧密联系我军建设的实际,防止和克服军事认识上的僵化和半僵化状态,反对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迷信本本、照抄照搬的错误态度。

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代表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的规律性,起着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先进性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时代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就需要不断保持其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对军事和战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高度凝结,一经实践检验就具有真理性和稳定性。真正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新军事理论必须是对原先规律性认识的丰富和发展,就是要不断创新:一种是原创性的军事理论创新。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中第一次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的基本理论、关于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基本方法、关于军队的社会历史作用的理论,等等。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的发展,即军事原理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但在战争和军事实践应用中得到创造性发展。如列宁把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理论由理论变成了无产阶级的实践,把无产阶级军队理论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的问题;毛泽东把苏俄“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创新性地发展为中国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理论,把列宁关于红军建设思想发展为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又如习近平关于强军目标战略思想、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思想,等等。这两者的创新是一脉相承,都具有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特点。

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先进性,就必须从所处的时代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进入21世纪,世界军事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进而对整个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时的条件与今天已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而自觉地紧跟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紧紧把握新时代的特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努力探索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解决进入新时代“怎么建设强大的新型人民军队”“怎么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和如何打赢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问题。同时,我国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跨越。一个有志于走在世界和时代前列的坚强的政党和军队,就必须不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推向新的境界。

要真正保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决地、毫不犹豫地与战争和军事创新发展或战争实践中的求真相结合。就马克思主義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而言,求真就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不能违背,这就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一再教导的“老祖宗不能丢”,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又必须要创新和发展,我们不能年复一年地重复一个观点、一个论断、一个结论,应该有新问题、新思路、新思想,要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境界。设想一下,如果不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境界,就不可能由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生发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更不可能有习近平强军思想。同样,习近平强军思想也需要在新时代的军事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是国际性军事理论,它提供的是一般性军事原理和军事原则,可是它的应用一定是具体的,在一个国家适用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国家。反之,在一个国家不适用不等于在另一个国家也不适用。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问题,决不能离开与本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抽象地议论。

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就是立足于当代战争、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并不断地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及各种脱离实际的情况作斗争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导武器,是认识和指导军事实践的工具,立足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来分析当代的战争问题、军事问题,也是当代革命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工作者的着眼点。可以这样说,离开当代战争的实际、离开当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去谈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立足当代中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实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本质属性。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和内容,就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防和军队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建立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军事路线,认识并掌握了改革开放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当代战争规律和指导规律而实现了的。其中包括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新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三者的有机结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及巩固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的基本经验为主要依据,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6]。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就是立足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实际,从我国我军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这是我们对我国的国情和军情的基本认识和基本判断,这一国情军情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实际,从这个实际出发,清醒地把握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并以此统揽全军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我们在军事理论领域所做的一切理论创新,提出的一切新学说、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才能贴近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和当代战争实际。如果我们的一切理论、计划脱离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的实际,我们的行动就会产生偏差,我们所提出的一切军事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就会陷入新的本本主义。进入新时代,尽管我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在武器装备建设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进步还很有限,我们不能停在这些新的经验(本本)上裹足不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充分认识、不断进取,并谆谆告诫。

立足于实际,就必须破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现象。教条主义是军事理论创新的大敌。在中国革命和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党内,这两种东西是常见病,都是唯书、唯上的思维方式,这些毛病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党和红军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并突出地表现为“两个凡是”,即“凡是马恩列斯讲的话都要遵守,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照办”。对此,毛泽东曾提出了坚决的批评,尖锐地指出有些人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强调必须把上级作的决议、指示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被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曾写道,中国的主观主义“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不注意具体特点,妄把主观构成的东西当作特点”。

恩格斯就曾发人深思地指出,军事领域相对其他领域来说具有更强的革命性,因此,军事领域的创新不仅要反对那些保守的军事权威,更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习主席在谈到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时,也曾讲道:“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理论创新脱离实际。主观主义的脱离实际的完全建立在想象、可能和假如基础上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是非常可怕的,其结果是离战争和军事实践、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越来越远。军事理论创新,不能做象牙塔里的书生,而应走向实践,联系实际。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本本”,但要反对本本主义。我们有许多不懂和新的东西要学,我们需要好好地从“本本”学起,但我们更需要军事实践和战争实践的东西。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就是我们不断冲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结果。但这并不等于说,这期间所形成的一切经验就是凝固不变的,是包治新时代我军建设的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把这些看成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那必然会陷入新的本本主义、新的教条主义。为了纠正本本主义,就要面向实际做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的情况、军事和战争情况、国防和军队建设情况、外军的情况,制定正确的战争指导和战略战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应成为我们坚守的定律。如果不调查研究,只是冥思苦想的“想办法”“打主意”“写报告”,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好主意,一定会产生错的方法和错的主意、错误的结果。

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千百万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从传入中国到逐步实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都不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主观上的自觉的行动,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理论上和认识上螺旋式的上升。这种自觉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理论上的认识不断深化。没有对军事理论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化,也就不可能有军事理论上的自觉。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主动的创新和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觉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主题。战争实践和军事实践是客观的,由其决定的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题也必然具有客观性,但应强调的是,这样的主题不是以显现的而是以潜在的形态存在实践进程的内部,所以要不断地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及各种脱离实际的现象作斗争,这也决定了我们对军事理论创新主题的认识和把握也必须具有理论上的自觉,而不应对其进行主观主义的、简单化的理解。这种理论上的自觉就是要善于发现军事理论创新主题,而善于发现和把握军事理论创新主题则是革命领袖们、军事理论家们和军事理论研究者的一种基本素质。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永远需要主观上的坚信和自觉。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产生之前,还没有一种军事理论像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这样以认识和指导整个战争实践为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破天荒地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军事理论体系,从而使人们对军事理论的认识和把握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此,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对无产阶级革命乃至整个世界军事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主题的把握上能动性、自觉性的意义在战争实践和军事实践主题转换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客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战争和军事实践的任务或主题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主题的转换而发生的军事理论主题的转换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而是军事理论创新者自觉行动的结果。要实现这个转换,除了军事理论要始终面向军事实践和战争实践外,更要能动地、自觉地去发现主题,准确地去把握主题,从而达到理论行为中的自主创新。毛泽东正是这种自主创新的理论大师。一方面他紧密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总结战争经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另一方面他积极吸收党内研究的成果和一些创造性的意见,在指导战争实践的过程中,产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第一次飞跃——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同样,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到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再到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直至习近平强军思想,都用事实证明了这些思想是理论上的自觉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發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战争问题上,它直接关系到在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和“能不能打赢”的问题;在和平时期,则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和国防、怎样建设军队和国防的问题。从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整体看,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深层次、特别是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来看,一支军队尤其是无产阶级军队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则是无法想象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我们常说,过河必须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其实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仅是是我们通向军事科学殿堂的“桥”和“船”,更是广大官兵建立科学世界观和战争观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主体作用逐渐认识的过程。坚持依靠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广大官兵的思想,一直是贯穿整个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的问题。通过贯彻以我为主、自力更生原则,正确地认识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和需求,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我国国防和军队的发展历程来看,如何正确地处理以我为主和借鉴外国军队的经验的关系,是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好坏,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影响巨大。将这两点完全对立起来,或者不顾军情盲目地生搬硬套外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经验;或者把凡是外军的经验和方法一概视为消极的、反动的,都会给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带来严重损害,这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都必须吸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大了对外国外军经验的吸收和利用,借鉴外国外军经验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从原来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有借鉴地吸收、消化,再到创新。当时,在国家的财力和科学技术状况面临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借鉴外国外军一些较为先进的经验、技术和装备,以壮大自己的国防力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学习和借鉴外军经验的实践中,自始至终有一个“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特别是“怎样学”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学习外军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坚持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军经验的关系上,首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为了发展自己,应该向外军学习,包括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先进经验。但绝不能寄希望于外国和外军会把最先进的东西给中国军队、毫无保留地支持中国军队。改革开放40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都始终强调要“以我为主”,提出要着眼于我国我军特点和实际,着眼于当代战争的实际,进行“批判地学”,要敢于突破模式、框框;立足于自己的实际,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正因如此,40年来我们不仅在实践中学到了外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先进经验,促进了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自我建设的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而且在理论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中国人的事只能依靠中国人,以自己为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军队依靠中国人民,不能动摇。我们的基点还是要放在自力更生上。要坚定不移地以我为主,走出自己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发展之路。根据中国军队的发展实际,着眼于信息化战争需要,把学外军的先进经验与促进我国军事的发展相结合。如果不问实际效果和作用,一味照抄和生硬地模仿外军的体制机制和做法,那么,就是“邯郸学步”、食“洋”不化,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跟上别人的步伐,甚至连自己原来的优势也会丧失[7]。

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發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它贯彻的一条主线就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在与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是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条最宝贵、最基本的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经验。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时代,认真研究和总结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建设“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1][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70页。

[3][4][6][7]张树德:《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经验及启示》,《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中国化》,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年9月,第87~98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责 编/周于琬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