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结构理论视阈下《白鲸》中人物关系重构

2018-01-31冯长郭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赫尔曼白鲸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JG16DB165;基于就业力的英语专业课程资源重组与整合研究JG2016ZD7。

摘 要:人格结构理论是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主要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并且,其理论能解释和运用许多作品人物的关系特别是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其中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便可依据人格结构理论阐释其中主要的人物关系。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来了解被称为美国百科全书的著作——《白鲸》。

关键词:人格结构;《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

作者简介:冯长郭,山东邹城人,辽宁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引言: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应包括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对于一个性格健全的人来说,这三部分应该是和谐共处的。三部分密切的合作,使人能够对外有效的交流,满足心里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相反,如果人格结构这三部分不和谐统一,人的精神将处于混乱的状态。由此可见,人类有效的活动减少,将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的深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运用到文学作品人物关系特别是人物自身心理活动的分析,本文以人格结构理論分析了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中的结构关系。他把作品中的“白鲸”解释为英格兰清教徒严格遵守的道德标准,即作者本人的超我;船长则是狂暴得不到控制本我的象征,他着了魔去追杀那条大白鲸,结果葬送整条船上的人的性命;大副斯达巴克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理智的分析,调解船长和“白鲸”之间的关系,是自我的象征。人们虽为船长挑战一切的魄力所感动,但更欣赏“自我”那种理智的安全态度。这是对麦尔维尔《白鲸》结构关系全新的解读。

一、亚哈船长——狂妄的“本我”

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就是内心深处的,不受道德约束的,原始状态下的自己。本我只是遵循内心深处快乐原则,它不管世俗道德原则。小说中,亚哈船长他就象征着人格结构中的本我。亚哈船长登船的目的并不是获得鱼油,而是为他被鲸鱼咬掉的一只腿报仇。这一举动展示亚哈不顾船员性命之忧,自私自利的性格。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捕杀鲸鱼是很危险的,可能花费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掉所有人的性命,可见他的非理性情感达到了顶峰。就像撒旦一样的人物,明知道自己要下地狱,仍要孤注一掷。为了他的复仇,他还使用一些卑鄙的手段引诱其他人员上船。可见亚哈船长是本我的化身。

二、白鲸——道德化的超我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它源自自我,却又高于自我。超我遵循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等等。小说中的白鲸可以说象征着麦尔维尔的精神世界,麦尔维尔生长在一个清教徒的家庭中,恪守着清规戒律。在作者的心中,上帝永远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他深信永生只属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人类的命云早已注定好了,所有的一切都应该遵循上帝的意愿。对于麦尔维尔来说,人类遵守社会道德就意味着人类相信上帝的万能,深信原罪论,和遵循上帝的旨意。如果说亚哈船长是个叛逆者,只听信内心的声音,那么白鲸就象征着麦尔维尔受人尊敬的加尔文主义和社会道德,即麦尔维尔的内心的超我。神秘而又美丽的白鲸在作者眼里就是万能,无处不在的上帝的化身,是英格兰地区清教徒的精神象征。

三、斯塔巴克——理性的自我

自我是种调节身心处于平衡,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根据现实原则,控制着冲动。以至于不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弗洛伊德曾说:“自我代表着理性和现实原则,力比多则是内心深处的无法避免原欲。”在超我和本我之间,自我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弗洛伊德深信人的精神健康和社会生活决定着这种平衡状态。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大副斯塔巴克,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努力调解着白鲸和船长之间的关系,正是象征着自我调解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关系。斯塔巴克,他老实,理性,小心谨慎。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敬畏上帝,遵守社会道德习俗。他对以白鲸为代表的神秘力量充满了敬畏。他坚定地认为向一个没有思想感情的白鲸报仇是不疯狂的,不理性的,必定受到上帝的惩罚。甚至他还心存一丝的希望当他劝说亚哈船长放弃找白鲸报仇。他的力量太微乎其微了,一直不能改变亚哈的复仇计划,为此他只能默默地祈祷。

结语:

《白鲸》这部小说体现了梅尔维尔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充分挖掘。“小说中的偏执狂、疯狂的复仇者埃哈伯正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本我的体现。当处于一个自己是绝对统治者、权力不受挑战及制约的世界中时,亚哈暴露了人类的原始本性,置上帝、社会道德、伦理等于不顾,完全遵从个人内心的欲念。。而他最终的悲剧结局也向我们展示了本我完全迸发、不受约束的最终后果。白鲸,小说中这一重要的意象,则象征了梅尔维尔观念中的超我即当时在社会精神领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宗教信仰。白鲸被作者在小说中赋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永生不死的特性,作者赋予白鲸以上帝的某些特质,指出白鲸是超我即宗教及社会道德伦理的化身。大副斯塔勃克在理性的支配下试图调解埃哈伯与白鲸之间的矛盾,以实现人类的本我与超我的平衡。然而,人类的心理是复杂的。在封闭的集权的捕鲸船上,人类的本我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超我最终未能抑制本我的无节制的迸发,斯塔勃克也最终赔上了自己的性命。通过对截然不同的人物的塑造, 梅尔维尔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丰富多彩、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也似乎向我们指出了一条生存之道:保持平衡的心态。”(120,邓新华)

参考文献:

[1](美)麦尔维尔.白鲸[M].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邓新华,章辉.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美)萨克文·伯科维奇.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七卷[M].孙宏,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赫尔曼白鲸
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白鲸
夜间
空中“大白鲸”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读《有七个名字的猫》有感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