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热力站的应用

2018-01-31李硕辉王海群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5期
关键词:热力供热调节

李硕辉,王海群

(1.曹妃甸热力公司;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我国多数热力站的供热管网存在失水率高、热损耗大、渗水等一系列问题,自动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度不高,调节水平相对落后。控制中仍然采用人工调节阀门、人工补水的方式,自动化水平不高,二次管网水压力差变化较大,系统运行存在很大的浪费。在热力站内,对用户供热系统温度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能很好地保证用户室温在设定范围内波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控制的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集中供热行业为进一步改善供热效果,提高供热能效,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集中供热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将自然界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众所周知,供热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或工作条件。集中供热是由热源、热网、热力站和多种形式的热用户所组成。热源通过热力管网把热媒输送到城市各个地区的热力站,在此借助于换热机组这一重要设备,经过充分的热交换,将满足供暖温度要求的热水供应到多种形式的热用户处。集中供热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当时西方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催生了小规模的集中供热系统。20世纪初,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热电厂设计中,开始逐渐采用热电联产的方式,为生产和生活用热提供能源,并逐渐实现现代化控制。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城镇集中供热得到很大的发展,热电联产的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能源使用得到了解决,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生产用热的要求。

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能耗高、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集中供热系统开始不断引入新的科技,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与国际化水平相对比而言,技术水平仍然偏低。在我国多数热力站供热管网多存在失水率高、热损耗大、渗水等一系列问题,自动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度不高,调节水平非常落后。在北方不同城市中均设置了很多热源,各个热源能够相互连接,但是在控制中仍然采用定速循环、补水的方式,自动化水平不高,而且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监测设计,因此很多热源想要实现连网将非常困难,系统运行存在极大的浪费。在供热管网运行中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不仅能够提高热力站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同时也能够节约能源,满足市场大众的不同需求。考虑到我国的能源形势非常严峻,热力站实施自动化系统设计也能够节约能源,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供热系统热力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中,主要任务就是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降低能耗。

2 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及发展

在国外,热力站的控制水平比较高,部分国家的集中供暖方面发展很快,如德国、日本、瑞典、美国等国家,在集中供暖设备、供暖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这些国家基本已经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在集中供热系统中,自动化技术是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监测内容包括热量、温度、报警灯、压力等指标。监测和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热力站在调节供回水温度中需要根据室外温度进行调节,热力站运动参数等的监测在总控制室就能够实现,变频泵能够通过不利点用户压差进行控制,实现变流量控制。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均已实现了热力站的远程控制及无人值守。

我国早期在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受到当时技术和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全部采用手工控制的方式,而且这种控制模式到现在仍然在运行,运行人员在控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不仅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工作量很大,但是控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近些年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手工控制缺陷逐渐涌现,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求,开发自动化控制势在必行。

适应市场要求,有些生产换热器的企业开始研究节能型换热机组,这种换热机组是通过自力式温度控制阀的感温器,测量二次侧的供水温度,控制一次侧阀们的开度,利用电接点压力表实现对补水泵的自动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比手动控制的热力站有了进步,对温度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供水的温度还是由运行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定,再加上自力式温度控制阀是仿制国外的,控制精度也很不理想,因此这一代产品与手动控制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另外靠电接点压力控制补水泵,系统很不稳定,经常出现回水超压事故。最近几年,随着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有很多公司加入到换热机组的生产行列,使热力站的控制技术有所进步,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热力站在运行中,存在热工过程时滞时间长、非线性变化等因素,在现实中想要建立线性数学模型实现控制,难度很大,采用模糊控制将会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3 集中供热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优势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系统在设计中基本采用的方式比较一致,城市中分布多个热源,规模很大,在控制部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监控点监测热能供应的情况,随着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热效率得到提高,也取得很大的节能效果。但是在集中供热的枢纽——热力站,绝大多数热力站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很低,仍然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而且运行稳定性不高,容易造成极大的浪费。我国采暖能耗高的主要原因除了采暖建筑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大外,采暖系统设计、运行的不合理,不能够实现按需供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努力贯彻我国节能减排政策,集中供暖系统有必要改进建筑采暖能耗大、质量差等问题,积极改进建筑设计和采暖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效控制集中供暖的能耗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供热问题已经成为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集中供热的情况也会影响到我国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现阶段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耗能比较大,污染也非常严重,并且其中还存在着管理和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影响我国供热系统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情况。因此我国逐渐开始把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在集中供热的工作中,这一点对于整个系统的实施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大规模安装自控设备和部件需要增加投入,目前热力站的自动控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为改变这种落后的控制情况,提高热力站的运行效率,提高供暖舒适性,使有限的资源供热能力最大化,实现供热系统的科学管理,提高热力站的控制水平已是当务之急。与传统的人工控制相对比而言,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高:实施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实时在线监控自动化装置的设备运行参数以及现场数据的变化,同时能够降低其他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实现最优控制,保证系统在最优工况下运行,同时也能够相应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

(2)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低系统的运行成本,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能够保证系统在最优条件下运行,降低运行成本和能耗,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自动化控制系统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热力站控制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之后,与原来生产环境相对比而言,操作人员仅仅需要观察自动化仪表的预定状况,必要条件下调节参数变化,能够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4)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安全生产,在热力站控制系统运行中,关键参数优化了很多,为保证安全运行设置了自动信号和联锁保护装置,实施自动化控制后,能够及时观察到异常参数的变化,并实现报警功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避免出现大的事故。

(5)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大气污染,热力站控制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系统后,能够改进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参数,大大减少粉产量和烟雾量,改善和保障生产环境,对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价值。

总之,集中供暖系统中热力站的自动化设计与改进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整个热力站机组供暖、保证供暖质量的基础,研究供暖热力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是推动集中供热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步骤。

猜你喜欢

热力供热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汽油机质调节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