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县域经济格局探索

2018-01-30钱静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5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河南省

钱静

摘要:促進河南省县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必须立足于对现状的正确认识。对河南省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至2015年,河南省形成了以陇海、京广铁路为轴线形成了高—高型和低—低型两大趋同俱乐部,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更加极化。

关键词:河南省;县域经济;局部自相关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91-01

引言

河南省是农业和人口大省,经济比较落后,虽然近年来经济总量得到很大提升,但人均占有量仍落后于全国大多数省份,且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河南省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一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

本文拟用空间自相关探索性分析河南省2000-2015年县域经济差距格局,提出合理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促进河南省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共有17个地级市,1个省直管市,108个县(包含县级市)。18个地级市的市辖区在研究中作为县级单元进行处理,因此本文研究对象有126个县域单元。本文主要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

二、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关联

1.总体特征

以县域为基础空间单元,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计算2000-2015年全局Morans I。全局Morans I介于0.216~0.567之间,且Z得分,P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2000-2015年河南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

2.局部特征

全局Morans I只能从整体上反映县域经济的空间集聚或者分散程度,并不能揭示县域经济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因此,选择2000、2005、2011、2015年为研究断面,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来刻画河南省县域发展的空间集聚,进一步探索河南省县域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图1)。

分析图可知:(1)河南省县域人均GRP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高型县域集中分布在京广线以西、陇海线两侧(郑州、洛阳、焦作及其周边县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有增减变化。这表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实力最强,并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3)与高-高类型相比,低-低集聚变化明显,增减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陇海线以南区域。由间隔跳跃分布,向集中连片分布发展。2005年周口市、驻马店市连片出现低-低型集聚,“Y”型低-低集聚区连片成型;2011年信阳以南低-低型显著性消失;2015年“Y”型低-低集聚区域明显减少,表明低-低连片区域县市的发展水平明显提升。(4)高-低类型主要是经济实力强单外围县域发展相对落后,形成小型核心—边缘结构,尤其以濮阳市辖区最为明显,2000-2005年濮阳市辖区、周口市辖区、淇县与其周边县域一直处于高-低集聚,而且濮阳市辖区的高-低型集聚一直持续到2011年;西峡县在2005年高-低集聚显著性消失。(5)自身经济较低,周围县域经济水平较高的“塌陷区”(低-高型)数量较少。(6)由图揭示出全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特征,即以陇海、京广铁路为轴线形成了高-高型和低-低型两大趋同俱乐部。高-高型主要分布在郑州、焦作、洛阳为中心的豫中偏西北省界边缘区域,该区域的经济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低-低型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黄淮经济区和豫西南经济区,该区域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薄弱,是全省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发现,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眭,高-高趋同俱乐部主要分布于以郑州、洛阳、焦作的中原城市群内,中原经济区作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核,周边资源进一步向中原经济区集中。河南省缺少第二个增长核。低-低趋同俱乐部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黄淮经济区和豫西南经济区连片区域,应重视低-低集聚区内的经济发展,以驻马店-周口-漯河为节点,重构黄淮区域的增长核体系,推动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激发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