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山区泥石流成因及预防分析

2018-01-30程军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5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

程军

摘要:在我国西部地区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且能够带来巨大的危害。为了加强对西部地区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掌握西部山区泥石流的发育特点,并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以便降低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从而对西部山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山区;泥石流成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77-01

泥石流为山区常见的一种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降雨是泥石流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显示降雨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主要引发因素。通过对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全面的了解,人们就会正确认识、对待泥石流,采用合理的防治策略减轻泥石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因而,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分析,并且有的放矢地提出合理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西部山区的地理环境概况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其地理环境对于自然灾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城镇、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是制约西部山区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1.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根据2015年最新的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植被覆盖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而我国西部地区仅达17.05%,可见我国西部地区植被覆盖率远低于全国水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更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河上游和中游的高原山地地表裸露,千沟万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土壤易被侵蚀,是全球水土流失面积最广、沙土流失最大的区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现象增多,破坏了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打破了生态平衡这杆秤,促使了这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尤其山区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

2.生态环境脆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西部地区地处大陆深处,有着辽阔地域范围,是众多江川河流的发源地和纯天然的能源、资源储备地,但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性气团的影响常年干旱,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尤为简单。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低,生态恶化、环境脆弱等通常会因小小的灾害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我国西部地区绝大部分省份处于生态环境急需保护的地区,生态系统及其地不稳定,环境状况稍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大。

3.西部山区地形地势复杂,高山冰雪融水易触发泥石流灾害

我国西部地区被高原、山地等环绕,山沟、山谷众多,地势显得非常复杂。高山上的积雪在每年气候回暖的时候就会在高温下消融,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裹挟大量泥沙,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产生不可避免的破坏。

二、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1.自然因素引起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首先,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是引发泥石流产生的前提。大量松散的固体块状物质在地质构造破碎、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等的沟壑区域内,经过山体坍塌、滑坡等运动快速汇入沟谷,为促进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短时强降雨是引发泥石流的直接因素。短时强降雨所引发的洪水是促使泥石流发育的直接因素。水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部分,没有水大量的堆积物就不会快速移动,促使泥石流的发育。泥石流的发育过程中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域汇集大量的水,没有一定量的水泥石流就不能形成。

第三,特殊的地形地貌是泥石流产生的必要条件。特殊的地形地貌促使了泥石流的发生。当地势起伏变化大,河谷沟壑众多,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波浪式起伏促使局地暴雨洪水的形成引发泥石流。

2.人为因素引起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人口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关系出现了较为激烈的矛盾。为了有更为宽阔的土地,许多用地单位及企业开山破土,挤占河道,如许多建设用的、居民住宅用地等挤占河道和绿化用地。致使暴雨来临时不能及时排泄洪水,容易受到洪水淹没或泥石流的侵蚀。

造成地表裸露、破碎,致使地表及森林覆盖层拦水、蓄水、保水作用减弱。山区植被零星点点导致地表光秃秃的,坡面较陡易受侵蚀遭到破坏。山区存在大量的陡坡种地现象,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多表现为雨季形成的面蚀和河流的河蚀现象。在暴雨作用下形成大量洪流,使沟内堆积物随洪水流动形成大规模泥石流。

山多地少土质贫瘠,土壤肥力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大面积的毁林开荒进行土地利用,乱砍滥伐加剧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合理性建议

1.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生存环境下,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和平相处。人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學安排防治措施,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危害程度。

2.加强宣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泥石流发生时,往往造成的破坏就会变得更加可怕,人们的损失就会进一步加剧。有了这个认识后加强关于泥石流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教训中吸取经验可以增强山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政府在防灾减灾的组织程序上有利于增强管理者的经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构建及时发现及时预防的管理体系。

3.科学评估,做到及时防范

针对我国西部山区泥石流易发生点进行大数据分析,科学对待泥石流灾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基于泥石流发生概率进行大数据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合理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针对性的制定方案,及时进行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财经违纪新情况及防治策略探讨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的防治策略探讨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分析与防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