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管理措施分析

2018-01-30杨慧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5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现代学徒制管理措施

杨慧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其中,双主体教学、双身份学习、双师指导、双地教学、双证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重要前提。但是,在此形势下,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校企合作构建隐性课程网络平台,并制定课程累计目标,构成互动的隐性课程共享氛围,培养特色隐性课程创新能力,以此优化并完善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管理模式,提高课程管理效果。据此,本文主要对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50-01

一、现代学徒制与隐性课程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就是由结合传统学徒训练和现代化学校教育,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与产业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与严格监督的推动下,利用教师与师傅的双主体地位,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双场地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具备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技能训练的不足。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得以在就业时能够及时适应岗位,并满足工作各项要求。

(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间接或者内隐的方式,促使学生无意识獲取知识与经验,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即隐蔽性、粘滞性、个体性,容易潜藏在个体经验与灵感中,难以共享。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则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行为环境、制度环境等四大系统,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从隐性课程的作用机制来看,还具备一系列有效作用,即价值导向、情感激励、行为规范等。而想要实现课程共享,必须对其特性与作用有深层了解和认知。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校企合作

隐性课程的潜藏性与个体性十分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形式化直接加大了获取隐性课程的难度。所以,通过隐性课程的显性化特质,院校与企业共同构建无界化隐性课程网络获取平台,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还有助于获取隐性课程,以此共享。而且构建无界化隐性课程网络获取平台,应该以学校与企业双方领导的认可与投入为基础,在教师、师傅、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反思和行为分析等各种形式,把个体学习与工作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技巧、方式等,通过案例加以体现,达到一种清晰的层面,并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的隐形课程网络获取平台,实现跨级别和部门交流,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构成各种主题情境的整体案例,以共享。

(二)吸收双师型教师

丰富的、隐蔽的隐性课程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所以,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与学生特性,吸收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针对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与企业师傅之间深入交流,切实制定与学生情况相符的个性化隐性课程积累目标。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双师型教师应该和师傅之间保持实时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把学习与工作中的碎片化和表象化等隐性课程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积累,制定出完整的实践隐性课程应用案例,以此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缺乏理论基础知识能力的学生,教师则应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基础,正确指导学生提取并反思实践中所遇得到的非语言性隐性课程,以直接的文字语言进行总结积累,帮助学生通过日记等形式,详细记录工作经验与技巧,从而丰富和多元化学生的理论隐性课程。

(三)利用非正式网络

非正式网络主要是知识节点在相同兴趣爱好和利益共享等因素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所以,通过非正式网络,促使个体与他人之间相联结,其越繁杂,角色就会越广泛,隐性课程共享行为就会越发活跃。而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隐性课程共享载体,可以以丰富的互动模式为载体,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开展校企联谊活动等非正式网络方式,拓展个体的角色范围,增加彼此之间的深度沟通,创造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以此使得个体发现自身不足,与他人交换知识,形成互动化的隐性课程共享环境,并多元化隐性课程体系。

(四)进行适应性教育

由于院校与企业在学习环境、管理模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培养情境性的隐性课程应用机制,是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式。以互动化师资交流、开放化资源共享、娱乐活动组织、互助式帮扶活动开展、沟通途径构成等形式,为企业内部以及师傅与学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校与企业的不同环境,并在特定情境下,学习工作技能、认知水平与实践经验等等,以培养情境化隐性课程应用机制。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以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为载体加以体现,此评价体系是以高等化与职业化双重属性进行设计的,比较适用于职业岗位的人才发展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与企业应不断健全评价体系,从职业、技能等方面,充分考虑所需培养的符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类型,并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可以通过构建动态化、个性化人才评价体系加以实现。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的特色,从显性与隐性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关注显性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岗位目标与自身发展的契合,并进行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隐性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类型,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上。而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进行实践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中,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职工身上,都深藏着各式各样的隐性课程内容。所以,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健全隐性课程管理,实现隐性课程的共享,以此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现代学徒制管理措施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