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在尕斯库勒

2018-01-30郭雪

地火 2018年4期
关键词:作业区工作

郭雪

走出校门,一路向西;他的目的地:柴达木。

亘古苍凉,高寒缺氧。

自此,冯广正瘦弱的身影就被定格在尕斯库勒湖边。

他的青春与汗水、情与爱,

都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

——题记

苦,不言苦,苦有何懼

为什么叫尕斯库勒。

最初,冯广正不明所以,他好奇怪,一个连氧气都吸不饱的地方,怎么会有着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幻想和饱含深意的名字。后来他才慢慢了解到那面镶嵌在戈壁上的“镜子”叫尕斯库勒湖,因为湖的四周不断有析出的结晶盐,如同白玉,又称“镶着银边的湖”。

而尕斯湖边林立了抽油机的那一大片戈壁叫尕斯库勒油田。

其实,来青海油田之前,有知情人告诉他花土沟的环境是多么艰苦,这里的工人是多么能吃苦,冯广正从来都没放到心上,尽管来之前已经作了最差的想象,置身其中仍忍不住失望和落寞。

花土沟的风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东风、南风、西北风,大风、小风、沙尘暴,夹着沙子、裹着石子,怒吼着、叫嚣着,任凭出门喷了啫喱的秀发多么有型,刷了油的皮鞋多么锃亮,转一圈回家都是灰头土脸,跟挖了管沟钻了地沟一样狼狈不堪。而在尕斯库勒更有甚之,风一起,漫天黄沙翻滚着,瞬间便能吞噬巍峨的昆仑山和清澈的尕斯湖,只剩下抽油机在狂风中坚毅地上下摆动。而戈壁的夏天,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炉,被灼热的大地如同一盆炭火释放着它的能量,让人无处可藏。

冯广正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被这蛮荒景象着实吓了一跳,“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也在那一刻有那么一点点瓦解沦陷,甚至冒出了赶紧逃离这个鬼地方的念头。但转念一想,堂堂七尺男儿怎能被这点苦吓退。从小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冯广正,深知父母的不易和对自己的期望,他试着努力去适应高寒缺氧、少雨干燥的气候,跟着身边的工人师傅们每天早出晚归,巡井取参数、分析泵况擦井口、洗井打扫井场,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任凭脸上脱皮、嘴唇干裂。冬季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发麻,脚也冻得不听使唤。夏季成群结队的蚊子绕着他飞舞,在他的脸、脖子、手,只要皮肤裸露的地方都留下“亲吻”过的痕迹。工人师傅们每天面对这样的环境却从来都是笑脸相迎,冯广正被这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氛围熏陶并感染,慢慢地,他和工人师傅们一样,顶着严寒酷暑奔波于每一口井,在黄沙席卷的狂风中,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真正理解了“爱国、创业、奉献、实干”的石油精神内涵,练就了他不怕吃苦的精神,不管什么条件他都会尽心尽力,认真出色完成任务。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大可能释放能量。只要工作需要的地方,他都会毫无怨言地冲在最前面。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就这样,他和大伙儿一样每天满身油污却依然满脸笑容的吃饭、上班、打趣逗乐,再后来他已经完全记不起自己曾经还有要离开“鬼地方”的念头了。

原来苦和甜一样,不过就是生活中的一味佐料,敢于品尝才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多姿。

勤,不忘勤,勤来补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冯广正就是一个有思想的劳动者。

他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冯广正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实习结束就被分配在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尕斯中浅层项目组,油田开发对他来讲可以说是一纸空白,知道自己想要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就是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开发地质研究所正是他离开大学重新积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大学校,那里聚集了采油一厂尕斯区块的地质专家,对于他这个对油田开发还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无疑是最好的学习平台。

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从书本上学,和身边的技术人员学,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挑灯夜战的日子熬红了双眼,有多少个放弃休息的节假日来对比数据、分析数据。两年时间,他学到了在大学没有学到的知识。

2012年,冯广正从开发地质研究所调到尕斯第三采油作业区任地质技术员,又一次获得了理论转为实践的新舞台。

地质工程师是一个很繁重、细致而且必须勤奋的岗位,他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趴在电脑桌前仔细浏览所有油水井的生产情况,仔细核对分析每一口井的功图系统,将显示异常的井号记录下来,并结合现场工作情况进行核实。实践中对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流程参数下功夫学习钻研。在现场,他能比其他同事更快戴好手套、安全帽,更快赶到井口,更快放空查看油井出油情况,更快倒流程进行憋压。凡是各班组比较重要或者重大的工作任务,也必定有他在。空闲之余,冯广正不是在配合班长在井口从事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任务,就是在配合其他同事关闸门或者停抽油井、拉刹车,没有一刻得闲,同事们都称他是作业区的大忙人。

勤能补拙。冯广正在工作中做到了眼勤、腿勤、手勤、脑勤、嘴勤,也正是因为勤奋,弥补了他理论知识单一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他将油井按效益划分为高产低耗、中产中耗、低产高耗三类井进行管理,按“控制高产井,稳定中产井,提高低产井”的可控采油原则,不断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同时积极开展“高频检泵井的治理”“套气对油井生产的影响”等基础工作研究,准确进行远传示功图的监控,提高了油井精细化管理水平。

难,不畏难,难又何妨

“劳模是干出来的。”这句话出自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技术员梁军章之口。

梁军章和冯广正都是80后,前后脚参加工作。2016年,冯广正竞聘到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担任副经理,他们就成了工作中的好搭档,一起跑井、一起处理井上的突发情况,一起在困难中帮扶成长。

说起冯广正,梁军章一脸崇拜之情。他介绍说,工作中的冯广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黄牛。为了理顺工作,他每天天不亮就上井干活,中午从不休息,虽然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班组来进行确认,但他更多的是亲自到现场落实。

2017年冬天,作业区发生管线冻堵,连续一星期开展管线抢修工作,尕斯戈壁晚间气温通常都是零下20摄氏度左右,冯广正和岗位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最前线,白天忙到顾不上吃饭,晚上一干就是大半个晚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得手脚麻木、瑟瑟发抖。那段时间他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大家都劝他换班去休息,但他坚持奋战在工作现场,从没有半句怨言。抢险的几天下来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当生产恢复正常时,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作业区200多口油水井,日产原油近800吨,担负着采油一厂三分之一的原油产量任务,如何更高效的产油,是冯广正一直以来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他和技术人员一起核对每口井的生产参数、分析功图、研究含水变化、产液量变化、水井注入量情况等,常常为了多产1吨油顾不得吃饭,顾不得休息,空闲时他就跑现场走流程,在生产现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面对采油设备仔细琢磨,把每一次现场处理问题都当作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一口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个操作关键部位都有他的足迹。

“跃8152向封堵补孔后出液正常,跃更243向换封、分酸后还未出液,正在观察……”现场采访中,冯广正的手机不时响起,他边观测每一口井的生产情况,边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笔者开玩笑说:“每天接电话手机电量都不够用吧?”他说:“电话通常都是从早响到晚,今天厂里在开会,电话都算是少的,平时更多。”

在尕斯奋战的日日夜夜,无论多苦多难,他始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得,不思得,得后知进

工作的9年里,冯广正从稚嫩变得成熟,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新徒弟成长为技术过硬的管理干部,付出的辛勤与汗水自不言说。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目标,立足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取得了非常突出的业绩。

2017年他带头开展了“合理的动液面管理方法”“调节抽油机平衡率”“节能降耗”等党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作业区维护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他积极从油水井的管理入手,优化参数合理调整检泵井的管杆设计,上提泵挂,全年减少检泵井26井次,节约成本300万元。

青海油田“史昆技术创新工作室”是在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成长起来的。冯广正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配合作业区经理,将“史昆工作室”极力打造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以工作室为引领,激励作业区岗位人员不断学习,开拓创新,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同时鼓励老师傅与新员工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极大地活跃了作业区的“传、帮、带”氛围,不仅迅速提高了青年员工的自身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了青年员工的实战工作经验,还增强了新老员工的情感交流,在油田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安全管理上,在职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严格按照QHSE体系的管理要求,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每月落实安全经验分享,从而不断加强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得到大家高度认可和坚决拥护,多次被评为采油一厂“管理创新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建设标兵”以及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先进个人”和“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油田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冯广正性格腼腆内向,也很不善言辞,外表形象和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形成强烈反差。采访中,一再对笔者说:“你随便写一下,我真的就是和大家一样,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业区的其他兄弟们更辛苦。”面对成绩和荣誉,冯广正从来都不会觉得这是可以炫耀的资本,也不是安逸地躺在过去的成绩上享受现在,而是以更大的动力和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采油一厂生产建设中。他深知,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爱,不说爱,爱藏心间

“儿子已经出院了,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冯广正的爱人在手机视频那头边抹桌子边说。

“最近工作太忙,还得多上一阵子,辛苦老婆了。”冯广正拿着电话虽在调侃,眼眶还是一热,嘴角便泛起一丝咸咸的味道,和尕斯湖的湖水有那么点相似,却不似湖水那般苦涩。

他不记得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对话,在他和老婆的生活里出现过多少次了。儿子从小体弱,感冒是经常的事,每次也不巧,老不能在身边,他只是把想念、关怀都变换成几句简单而程式化的问候:“爸妈好吗?吃饭了吗?儿子今天听话吗?”却换来爱人和孩子无限的包容和理解。由于工作忙,冯广正根本顾及不到家庭,父母身体不适只能自己扛着,妻子有个头疼脑热也照顾不上。但他深爱着她们,而他把这份爱放在了心底的最深处。每当轮休回家,妻子和孩子看见他被阳光晒得发黑的脸庞,总是忍不住说:“你上班本来就辛苦,回家就好好休息。”然而,冯广正会竭力做一些家务,多陪陪儿子,弥补内心的亏欠。

冯广正的爱人是高中化学老师,平时工作也特别忙,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刚恋爱的时候,她来过花土沟一次,第一次看到了冯广正工作的地方,光秃秃的、连绵不绝的山包崛起一座座井架,抽油机星星点点散落在或凸起的山包或低洼的沟壑,穿着红色工衣的年轻小伙子、姑娘们奔忙在沟沟壑壑,或凝眉忙碌,或笑声回荡。她对花土沟的印象只有一个字——苦。正因为对花土沟的初步印象,所以她特别理解冯广正,也特别支持爱人的工作,尽管在家很忙也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好让他能安心工作。

今年暑假,乘着学生高考结束,秦老师利用暑假带着儿子第二次来到花土沟,爱人和儿子不远千里来探望自己,冯广正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七八月正是原油上产的黄金季节,各项生产建设也是紧锣密鼓,油田开发需要他付出更大的精力。冯广正把餐卡撂给爱人,自己每天还是照常上井,每天晚上回来都是一身油、一身土,但尽量做到下班时间多陪陪母子,回到公寓带着爱人和儿子品尝花土沟的特色小吃,帶她们娘俩儿到“瀚海油苑”看看高原氧吧,尽量让母子开心。但只要井上一有事情,他便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冲到生产现场。

本来暑假结束,冯广正可以陪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回河南老家,但由于和自己交接班的副经理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接班,他只能目送母子踏上遥远的路途,自己选择了继续坚守岗位。国庆节过后,他才办理了轮休。此时,他已连续在花土沟奋战了121天。

冯广正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但在这里,他的身份是青海石油人,和无数个青海石油人一样,他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但他更热爱这片炙热的土地。在“大家”和“小家”之间,他选择默默去奉献、默默去爱。他的爱,行走在尕斯库勒。

猜你喜欢

作业区工作
长输天然气管道作业区党支部标准化探析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不工作,爽飞了?
煤矿锚喷作业区喷浆粉尘数值模拟与新型湿喷一体机研制
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危险区域的界定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浅谈增强作业区员工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