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物理教学

2018-01-30洪永志

考试周刊 2017年6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学习自主学习

摘 要:作者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试图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活动,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本文就是这些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自主学习;体验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所以日常教学中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一些探索,下面把我的一些收获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 创设物理情境,导入新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而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因此在导入时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一般我会针对要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个小的实验,例如在讲解分子动理论时,我利用了化学中的一个小实验,在树枝上放一些小小的棉花球,然后在棉花上滴几滴酚酞,把装有氨水的小瓶一起罩在一个大的烧杯下,不一会棉花就会变红,像是梅花开放了,学生看后很惊讶,不断问,为什么棉花球变红了?这样的一个小实验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问题,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很自然地与教师一起进入新课教学中。

二、 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培养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输送与被输送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的过程中获取的。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上课时好像听明白了某个知识点,但是在下课后解决物理问题时还是无从下手。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他的知识构建上,他获得的知识不是在与人的交流或环境的协调中获取,而是简单的输送或背诵,学生缺少的是这个知识或者这个规律的意义构建过程。为了达到意义建构,我们要为学生构建特定的物理场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经历某个规律的形成过程。

如在讲解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对于声音的产生原因,我没有采用讲授法,而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我为学生准备了装有水的烧杯、音叉及小锤,带线的乒乓球,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开始学生往往不能说出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点,这时教师要进行必要引导,例如有的同学说,声音是由声波产生,我会告诉他,声音在物理学中就称为声波,我们可以把声音看作是声波中的一种,而我们要探讨的是声音(也就是声波)是如何产生的。当音叉产生声音时,你能感觉到什么或者你能发现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发现声音的产生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做传输者,而应该学会做引导者,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 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示学生风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学习。课堂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为学生能够在协作交流中学习,真正达到意义建构,我采用8分钟展示活动,每节课都会有一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是解决某个小组针对学习内容所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符合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他们非常积极,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上台讲解不只是一个小组,而是多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争辩,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所学概念会有一个深刻理解,将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也会得心顺手。

四、 开发实验资源,进行体验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为了更充分地实践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拓展,利用生活中一些器具进行物理实验或者观察物理现象,体验物理过程,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在活动中感悟物理概念。例如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实验,小孔成像的实验,观察纸杯烧水的实验,观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实验等,这些小实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物理教学提供强大的支撑。

五、 构建和谐课堂,创设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很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情境不仅仅包含针对学习某个物理概念或规律所创设的情境,还包含学生心理情境的创设。场心理学认为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当时的生活空间,也即“场”的现象。在生活空间内,一旦环境被人感知时,就可以产生一定的诱发力。凡是满足人的需要、有吸引力的为“正诱发力”,凡不符合需要、有排斥力的,为“负诱发力”。前者吸引人向其生活空间的目标逼近,后者则迫使人远离这些目标。教师要从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让学生从心理上能夠感受到课堂上的放松与宽容,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语言或者动作让学生感到压抑或者惧怕,要让物理课堂变成包容的课堂、宽松的课堂、自由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展示的课堂。当我们注意这些细节后,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我们应该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物理情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协作中探究和学习,在交流中感悟物理知识,体验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唯有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出路,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付出才会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洪永志,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学习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