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位及内容探讨

2018-01-30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含水层水文地质岩土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可以说尤为重要,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互相帮助而又互相利用。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时需确保水文地质勘查的有序落实,大大提高水文地质勘查准确性,借此帮助施工单位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为后续工作的正常可靠实行提供良好帮助。

1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地位阐述

基于当前情况来看,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勘察准确性和整体质量提升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再加上岩土工程具有地下水特性,所以水文地质勘察还有利于提高岩土工程耐久性、稳定性等功能,借此大大延长工程实际使用寿命。

(1)对基础埋深有着一定影响。岩土工程具体实施期间包含基础埋深这一步骤,而往往该环节落实不但要对地下水文及动态等条件有一个全面掌握,还要能及时做出科学准确判断。通常在进行基础埋深施工时如果其中含有大量地下水,那么基础埋深就一定要在地下水上部结构,结合实地考察分析充分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因素,若是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下则应提出合理化降水措施[1]。除此之外,如果地下水还会对土地产生软化作用,如果软化程度较严重相应的岩土地基就会出现裂缝现象,需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促使岩土工程勘察能够取得理想成效。

(2)地下水文波动对岩土工程质量影响。据调查发现,岩土工程地下水位上升会对土壤酸碱性产生破坏,甚至会大大提高土壤可熔盐程度对水泥材料带来腐蚀影响,并且地下水位上升还容易引发土地滑坡现象,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同时岩土工程地下水位上升会土壤结构也是非常不利,对岩土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行有着阻碍作用,甚至还可能出现流砂隐患,为建筑工程正式使用埋下了安全威胁。除此之外,地下水位下降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现象,并且地下水位骤降还会使其内部水资源迅速处于枯竭状态,水源质量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此期间还需注意一点就是地下水位下降使粉砂也被水流冲散,对土壤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2]。

(3)水文地质对建筑支护产生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愈发深入推进,城市建筑占据面积愈发下降,在此情况下开发商只能不断开发高层建筑,致使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开始成为城市标志性代表。现阶段,岩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最常见开挖方式即为抽水和垂直开挖。因此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岩土工程施工前充分考虑到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基于此提出合理高效施工方案,施工建设期间尽量避免对原有地质情况产生破坏,确保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落实,防止对岩土工程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

2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查内容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在此以某省岩土工程勘察情况为例,该工程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具有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及季节分明等特点,并且冬季冷空气情况最强,秋季北方冷空气逐渐南下,由此可以了解到,该区域秋季季节普遍呈现出偏北风,而春季南方湿气流较强,与北方冷空气团来回流动,具体表现为偏南风和偏北风交替,其中夏季暖空气可达到最佳状态,但仍容易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偶尔出现台风现象,地面集中处于偏南风状态。

同时该区域年平均风速为1.7m/s,年平均湿度为80%,最高湿度为84%,最小湿度为75%,年平均气温在17.6℃之间,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是1802mm和1384.1mm,在对上述内容全面掌握后可具体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促使岩土工程勘察实现最佳成效。

(2)岩土工程地质情况。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往往根据勘察深度不同可具体分为岩土层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地质特征等几方面内容,按照顺序划分主要包括素填土、粘性土及砾砂等土质,以下展开详细阐述介绍:第一,素填土。主要以黄褐色形状出现,堆积大约近20年左右,具体是由碎石和粉质黏土结合而成,其中碎石含量较不均匀,粒径尺寸通常在2cm~8cm之间,而粉质黏土则主要呈现出硬塑状,强度适中,韧性适中,含量占据总量的70%左右,分散相对较为广泛。第二,粘性土。呈现出黄褐色可塑形状,主要构成要素为粉质黏土,其中含有10%石英砂岩,粒径大小一般在20mm~30mm左右,强度适合韧性适中,表面较光滑,分布较为分散。第三,砾砂。主要呈现出杂色状态,较为饱和且结构较密集,主要是由砂岩、砂质黏土及石英等材料组合而成,通常砾石粒径大小在6mm~30mm之间,颗粒级配较佳且多数均为圆形。

(3)地下水情况。为确保岩土工程地下水质开采达到最佳质量,往往在岩土工程勘察前工程负责人需做好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工作,认真检查地下水位是否出现上升或是下降情况,能够随时掌握地下水流动变化,将地下水位勘察看作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地下水位测试时,工作人员需先进行静止水位测试工作,便于充分明确水层渗透性,并且在利用泥浆钻进时需保证测水管在含水层结构中的20cm深,做好多层含水层检测工作,特殊情况下可立即将采取止水措施将其与其他含水层隔离开来。除此之外,岩土工程勘察区域存在的含水层和隔水层还需对其所处环境、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情况及地下水流向等众多内容展开勘查,进一步明确含水层埋设深度及分布范围,进而充分明确地下水水质对建筑工程是否具有腐蚀性影响。另外在进行地下水位流向测试时,还可集中采用几何方法,针对所有孔内水位均实施测量工作,借此明确地下水位未来流向,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顺利完成创造良好条件,促使我国岩土工程事业愈发朝向更好更快方向前进。

3 结语

总而言之,水文地质勘查可以说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核心内容,对岩土工程质量提升有着极大积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工程开展前需展开科学勘察规划,对当地地质水文条件有一个全面掌握了解,基于此制定提出相对完善应对措施,促使岩土工程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促使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愈发朝向更好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含水层水文地质岩土
基于广义径向流模型的非均质孔隙含水层井流试验分析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天津地铁深基坑深层承压水水力联系试验研究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