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石展盘点

2018-01-30

宝藏 2018年2期
关键词:精品展海派赏石

《宝藏》杂志进行全年石展盘点,今年已经是第3个年头。每年的石展盘点,都是在整合展会全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的。这为石友制定来年参展计划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同时,也为展会组委会办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石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今年,我们随着石友的脚步办展、参展,深入展会会场,走访参展石友和展会主办方及当地观赏石市场,立足观赏石,从跨界融合的视点,试图从中破解展会成功的秘笈或失败的原因,探索和研究观赏石展会经济,触摸观赏石产业发展规律的脉搏,推送了许多可资共享的好思路、好办法。具体报道,请关注“点石成金”栏目的相关文章。

最具品牌效应的展会

NO.1 2017爱我中华·第六个全国赏石日

展会特点:跨界融合

规格高

极具品牌影响力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全国赏石日是一项全国性的赏石活动,每年于8月30日举行,现已成为赏石界最高规格、最权威的年度盛会。2017年的全国赏石日活动,中国观赏石协会与常山县人民政府共同携手,以“爱我中华、大众赏石”为主题,举办了观赏石珍品展暨“常山杯”赏石大奖赛、中国常山观赏石博览馆开馆仪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传承保护示范遗存”授牌、《赏石与健康》首发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赏石界爱我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进一步营造了赏石文化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石友对赏石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同期举办的赏石艺术高级研修班,深度剖析了观赏石市场现象,探讨了观赏石产业发展可能的走向,进一步打开了石友的视野,提升了石友的赏石鉴赏水平和把握经济发展方向的能力,对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NO.2 2017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

展会特点:两岸交流

赏石创作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台湾花莲县文化局、台湾花莲县石艺文化推行协会共同主办,以“经典美石·四海共赏”为主题,主要活动包含精品展、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石艺论坛和展销等。精品展在花莲县文化局美术馆和石雕馆举行。内地展区包含古生物化石、岩石类观赏石、矿物晶体及黄龙玉雕件、战国红雕件等。台湾展区包含裱框类、图案石类、台湾玉类、东海岸玉石类、雕刻类、玫瑰石类、雅石类等展品。此次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的成功举办是继2014年首次在台湾花莲县举办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之后在花莲举办的又一次赏石文化交流盛会,初步形成了两岸赏石交流方式常态化模式,翻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NO.3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展会特点:赏石艺术

非遗传承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本届非遗文化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举办了国际非遗系列大展、非遗竞技、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等活动。作为“赏石艺术”保护单位,中国观赏石协会组织展品参展。展区以大理石天然石画、长江石为主要展陈内容,并将赏石艺术与书法、绘画、根艺、木雕相结合,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赏石艺术的韵味。赏石艺术首秀国际非遗展会,与其他非遗项目一起踏上国际非遗舞台。

NO.4 2017中国国际珠宝展

展会特点:潮流风向

集聚效应强

国际化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展销面积50000平方米,约2500个展位,有来自斯里兰卡、泰国、日本、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展商参展,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业珠宝展,是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国际贸易交流的大平台。本次展会首创“十二生肖”文化展区和独立首饰设计师联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同期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天工奖”评选、青宝会2018发展计划座谈会、“十二生肖”文化研讨会、2017第二届“天工精制”国际珠宝首饰作品大奖赛、珍珠标样工作评审会、2017中宝协学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珠宝教育交流会、波兰现代琥珀艺术设计与检测讲座、2017珠宝设计名师讲坛等活动,也极具看点。

NO.5 2017中国昆明国际石博览会

展会特点:国际化

规模大

导向性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本届石博会由“泛亚石博会”更名为“国际石博览会”,突出石博会的“国际”化发展新方向,以“传承·时尚”为主题,突出“承古萌新,石博会新风尚”的理念,坚持企业承办、协会支持、市场化运作,设有7大展厅、2850余个标准展位,展览面积达65000平方米。石博会在立足国内和周边国家的黄龙玉、翡翠、红蓝宝石、南红等优势珠宝玉石资源及广阔的消费市场基础上,注重吸引和吸收全球珠宝商和珠宝玉石产地展商参展,23个国家的3000余家大牌珠宝商参加了此次活动,扩大了展会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精品展评奖、天然大理石画高峰论坛、云南省工艺美术第11届“工美杯”精品评选等精彩活动。昆明石博会的成交数据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赏石界、珠宝界进货、出货、囤货的重要参考信息。

NO.6 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

展会特点:国际化

规格高

矿物晶体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本届矿博会集中展示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矿晶、化石、观赏石、宝石等精品,以及湖南省相关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矿产资源、地质遗迹资源的资料,采取“一核两园三馆”的会展模式,除核心展馆郴州国际会展中心外,部分珍品和精彩内容还在郴州高新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郴州国际矿物宝石博物馆等展馆同时展出。活动期间,还组织了高峰论坛、亚洲恐龙协会学术交流会、首届国际矿晶宝石产业与互联网经济高峰论坛、中国首届国际矿晶拍卖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赏石艺术保护示范单位授牌仪式、友城签约、招商推介会等16项主题活动。参观人数33.6万人次,交易总额19.3亿元人民币。

最具人气的展会

NO.1 中国·石家庄第十四届观赏石博览会

展会特点:小品组合

最期待

南北赏石碰撞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本届展会以“一石观世界,掌中赏乾坤”的小品组合赏石观念和“山水景观”的小品及小品组合主题,定向邀请上海、安徽、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协会及知名藏家携藏品参展,打造了一场南北赏石大比拼。精品展展厅着力打造“博物馆式”展陈,以白色为主色调,凭借高低展台、单个或组合展柜,营造不同氛围的展示空间。同期还召开了赏石文化论坛,探讨观赏石“韵意”。

NO.2 第十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展会特点:五展连台

产地大展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新疆展会经过10年的磨琢和积淀,展览面积增加到31000平方米,展会收益破亿元,已逐步完成了向市场化的转型,并成功打造成为了西北赏石界的第一展、全国赏石界六月的重要集会之一。精品展展示了新疆资源大省的魄力,画面与造型并重,除了戈壁石外,额河画面石、塔河画面石精品频现,和田玉也完美地完成了由料石向观赏石的华丽转身。展销内容涵盖各类观赏石、宝玉石、书画作品、工艺品等。同时,本届展会在以往四展同开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届全国陨石科普展”,首次将陨石的展示、展销纳入到观赏石专业展中。

NO.3 “七美家居”杯首届中国·太原赏石文化及文玩艺术品博览会

展会特点:藏家聚首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博览会集观赏、交流、鉴评、交易为一体,人气旺,各专业媒体及地方媒体纷纷对展会进行了追踪报道。“石头苗”杯精品展是博览会的重头戏,展出近400方石头,陈炉石与潦河石占比较大。马达加斯加玛瑙、长江石藏家亦组团参展,展品中既有连续曝光的获奖作品,也有新近的创作。“无形斋”百方中华名石邀请展、“澹悦轩”开馆展等活动也在同期举行,形成了集聚效应。

最具看点的展会

NO.1 海上石语——融入一个城市的赏石艺术

展会特点:海派腔调

雅致格调

一展两书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海上石语——融入一个城市的赏石艺术”展将海派赏石、海派文化、上海城市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展示,以石为载体,反映了上海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是我国国内古代赏石较为集中的一次展示。650平方米的专业级展厅,集中展示了海派赏石在古典赏石、现代赏石、几案座架、赏石书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上海观赏石协会对近30年来海派赏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回顾。同时,还举行了《海派赏石大观》《文强说石》的首发仪式。《海派赏石大观》收录了海派赏石百余位藏家的300多方代表性藏石,展示了海派赏石在近30年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创作的代表作品,是近30年来海派赏石发展的重要成果。《文强说石》是作者徐文强对其赏石理论和实践创作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新的开始,展现了海派赏石流派发展的一个剪影。

NO.2 第九届上海得云轩小品暨组合石邀请展

展会特点:一展一书

自筹办展

极简办展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第九届上海得云轩小品暨组合石邀请展于2017年12月28日至2018年1月1日在上海沪太路奇石市场得云轩雅石会所举办。不同产地的石种、不同风格的几座、不同演绎的理念彰显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赏石氛围。得云轩小品展,反映了小品石创作发展的思考,以及创作者寻求知音共鸣的探索。同时,竞拍图册封面封底是得云轩展欢迎晚宴的重头戏,不容错过。

最具艺术性的展会

NO.1 含英咀华润清晖——2017第二届中国英石精品展

展会特点:一块石、一个园、一本书、一次雅集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一块石、一个园、一本书、一次雅集”,是对2017英石展特色的高度概括。本届英石展共10个展厅,除一个公共展厅由主办方布展外,其余9个展厅都采取“私人订制”的承展方式,参展方可按照自己的设计自由表达,真正体现了赏石文人空间个性化。与大多数石展不一样,本届展会采取公开评审、公开点评,不仅增加了评奖的透明度,更令在场观众耳目一新。同时,还举行了“英山五人行”文化论坛,来自建筑、考古、收藏、诗词、绘画等不同领域的能人,从不同角度表达对英石的理解,对古典赏石的理解。

NO.2 “无形斋”百方中华名石邀请展

展会特点:精品邀请展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展馆面积800平方米,对称分隔为两大区,回行线路贯穿若干个100~200平方米不等的展区。展馆整体设计风格浑厚凝重,布局时尚、庄重,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布展以减法为原则,化繁为简。横向展开的展柜,拉开赏石艺术作品画卷,灰色的地面则缓缓地引导着观者前进。展位的布置错落有致,质感十足,即使是需要俯视的作品,也已安排好落地几台,同时还预留了独立演绎的空间。定向邀请全国藏家及石友参展,集中展示各地石友近30年创作的精品约160方(组)。高眼界、高标准、深厚的实力和号召力都是此次展览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

NO.3 灵璧石雅集展

展会特点:灵璧纹石

严核保真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蚌埠灵璧石雅集展共展出了灵璧石99方,以纹石为主打,还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灵璧磬石、灵璧彩石等。其中有半数以上的展品大多是藏家的早期作品,此次展出属“初露头角”。组展方遵循精品、保真、宁缺毋滥的原则,定向征集展品,是一场水平极高的单一石种雅集展。

NO.4 普石“澹悦轩”赏石艺术馆展

展会特点:潜水的名石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澹悦轩”整体设计风格简约大方,清新雅致。馆内展陈的藏品均为澹悦轩所藏,石种丰富,类型多样,且仅为藏家所藏的冰山一角。大化石、邕江石、硅化木、孔雀石、潦河石、陈炉石、长江石、葡萄玛瑙,无论是主流石种还是后起新贵,皆见精品。展柜采用雪花灰色的板材,灯光自顶棚倾泻而下,展品呈现多元化态势,让人大饱眼福。一些“失踪”的名石也浮出了水面。

最具特色的展会

NO.1 中国(武汉)首届观赏石·珠宝·科普国际文化节

展会特点:一展一书

赏石科普结合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本届文化节堪称“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由全国观赏石·珠宝·科普精品展(武汉客厅A厅)、绿松石·矿物宝石专馆展(武汉客厅B厅)及千余个展销摊位组成。绿松石·矿物宝石专馆展以绿松石、孔雀石等为主。全国观赏石·珠宝·科普精品展展品主要以现代赏石为主。孔雀石、汉江石、筋脉石、马达加斯加玛瑙、藏瓷、藏玉等石种组团参展,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同时,组委会确定了“一展一书”的办展模式,将精品展获奖作品集结出书。除此之外,还举行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2017国际珠宝、“茗香赏石”禅服旗袍秀、卓尔大都会第十三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湖北赛区复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NO.2 国石·赏石艺术博览会

展会特点:打造平台

《玩转石界》《后花园》出版

推荐指数:★★★★☆

上榜理由:国石·赏石艺术博览会延续历届的评奖方式,以《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为准绳,坚持网络评选、大众现场评选和专家现场评选组成的三方共评的评选机制,将网络互动投票、业内外媒体联合推广、行业精英共谋发展模式应用到展会筹办中来,活跃了观赏石市场、释放了市场需求,促进了观赏石会展业水平的提升。同时,组委会与十里河奇石花卉城跨界联合,以石文化元素为基础,顺应行业发展方向,完善商业运营机制,利用十里河市场的地利、资源优势,推进观赏石文化产业向着更好的未来迈进,取得了较好成果。开幕式上,国石网与邓佩钦、陈慧签约出版《玩转石界》《后花园》两书,为博览会增添了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精品展海派赏石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赏石谈艺录
曾国七百年:历代曾侯青铜器精品展
钧瓷百壶 精品展
李自伟 壶艺精品展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海派剪纸
赏石:太湖石
安徽·蚌埠市首届小品石精品展金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