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两淮盐商衰败的原因

2018-01-29方晔

卷宗 2018年34期
关键词:盐务盐商嘉庆

盐业行商历久。自宋初,行类似“开中法”①,商人在“输粟塞下”或“京师”时,可“增其置令江淮、荆、湖给以颗末盐”,“优其值给江淮茶盐”,因盐利丰厚,“商旅皆愿得盐”②。元代,扬州始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成为两淮盐业运营中心,舟车辐辏,万商云集,正所谓“扬州繁华以盐盛”。清康雍乾三朝,扬州盐业达历史顶峰,如乾隆三十七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32%,而扬州盐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8%。

两淮盐商财力雄厚,富可敌国,汪崇筼先生《乾隆朝徽商在淮盐业经营中的获利估算》,仅乾隆朝盐商实得利润12427.947万两,年均实得利润207.13万两。两淮盐商浚河筑堤,资助亭灶,巩固两淮盐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治坏道,葺废桥,修码头,使经历明末清初浩劫的扬州城重现繁华盛景。同时却又“夸奢而斗靡,居处饮食服饰之盛甲天下”③。作为封建政府特许专卖的商人群体,两淮盐商专营盐业的丰厚利益,自然被重重机构和各级盐官视作可啖之物。两淮盐商要缴纳激增的税课,应付频繁的捐输,承受各级官吏敲诈盘剥。终于,随着资本主义冲击,在嘉、道年间,两淮盐商盛极而衰,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1 课税激增

盐课岁入是历朝历代除田赋外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两淮盐业记载可上溯西汉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④。“自唐注意东南,东南尤重江淮”⑤。明清时期,两淮盐业达于极盛,“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⑥,顺治、康熙极为关注盐课收入,“盐课钱粮,关系军国急需”,“盐课关系国赋,最为紧要”⑦。

明代沿袭的“淮南北正纲引课银”“原只九十余万两”,清初新增正课款目,“亦只一百八十余万两”,到乾隆中,“已及四百余万”⑧,到咸丰三年(1853年),“两淮盐课,正杂各项,每岁共银六百余万两”⑨。盐课迅猛增长,大大加重盐业成本,盐商为求财富,只有另辟蹊径,通过“捐输”依附封建势力。

2 捐输频繁

两淮盐商受徽州文化影响,具有传统的政治抱负,虽富而“交通王侯”,对官职仍“心窃慕之”。一方面投巨资兴办书院、学堂,鼓励子弟业儒取仕;一方面通过“捐输”、“报效”获得荣衔。《清盐法志》载“盐商夙号殷富,而两淮尤为天下甲。当乾嘉盛时,凡有大工、大役,靡不输将巨款,以得邀赏收为荣。”凡遇天灾大作、军兴旁午、圣驾南巡、登位庆典、太后寿辰、工程兴修等大事,盐政就会上呈盐商情愿捐输公银的条陈,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捐输,盐商还“不敢摊入成本,不敢仰邀议叙。”据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康熙至嘉兴年间,两淮盐商捐输助军16次、银2233.5万两、米2.15万石;助赈灾济24次、银227.9596万两、谷22.946万石;佐修河工城工8次、511.76万两、谷10万石。此外,乾隆年间,以南巡赏赉、太后巡游、寿诞、内府公用等名义,两淮盐商捐输13次、银927万两。累计乾隆朝两淮盐商捐输银两2880.9714万两,占乾隆朝两淮盐商实得利润23.18%。两淮盐商为一己私利,刻意逢迎讨好统治阶级,甚至有盐商一边借皇家帑银,一边捐输报效,以致积重难返。两淮盐商虽得优叙嘉赏,“以布衣交天子”,然更多是被官僚盘剥,甚至覆于兵祸。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祁门盐商汪文德偕弟文健以30万金犒师,“乞王勿杀无辜”⑩。结果扬州城80万生灵仍惨遭屠戮,且寸丝粒米皆搜刮殆尽,两淮盐商撤业奔逃,以致扬州城满目疮痍。

3 盘剥日盛

为保证盐课收入,历代封建王朝设置各种机构和官员加强征收。唐宝应间(762-763年),刘晏任度支盐铁转运使,于“淮北列置巡院,搜择能吏以主之,广牢盆以来商贾。凡所制置,皆自晏始” 。明朝,中央户部主管全国盐务,山东司具体分管盐务。洪武、永乐年间常派巡盐御史巡视盐课。各盐区具体盐务又有隶属户部的都转运盐使司掌理。万历年间,两淮又特置盐监,多了中官监督。清承明制,中央仍由户部职掌,地方巡盐御史名为“盐差”,康熙后改为“盐政”。其下层叠分设都转盐运使司、盐法道,盐务分司,盐课司、批验所、巡检司等众多盐务衙门,最终都成为婪索盐商的机关。嘉庆《两淮盐法志》中,除正纲税课外,盐商承担的各种杂费多达92种。《魏源集·筹鹾篇》罗列出这些巧立名目、名色百出的费用:“钱粮分四次完纳,又有窝单,有请单,有照票,有引目,有护照,有桅封,有水程,有院司监掣批验子盐五次公文,委屈烦重,徒稽守候,而滋规费,及商盐到岸也,有各衙投文之费,有委员盘包较砠之费,有查河烙印编号之费,守候经年,然后请旗开封。又有南北两局员换给水程之费,三关委员截票放行之费,不可胜胪”。以致嘉庆皇帝都意识到:“从前两淮盐务浮费每年不下数百万两。近年虽节次裁禁,若盐务各官不能洁己自奉,则浮费仍属不少,于商力未免有虧。”

在这样一个体制崩坏,政府贪渎的社会环境下,“官以商之富也,而朘之,商以官之可以护己也,而豢之。” 两淮盐商“挟其重资交结权贵”,或“伙本行盐”,或“联姻换帖”,共同取利。不仅参与地方政治决策执行,甚至阻扰干预盐法整顿。终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爆发两淮盐引案。

4 银贵钱贱

就在私盐冲击市场,纲盐积重难返,盐商计利“什不能一”的困境中,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和鸦片输入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造成市场银钱比价剧烈变化,从乾隆中期每一两银兑钱一千文,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每一两银兑钱二千文。银贵钱贱给清政府财政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混乱,“鹾务易盐以钱,而交课以银,盐商赔累甚重,各省鹾务,俱形疲敝。” 两淮盐商在重税和盘剥之下,本已“出费日重,成本愈亏,以至获利无多,不能源源转运”,又遇“银价加往日一倍”,立陷进退失据的局面。仅道光元年至十年(1821-1830年),两淮盐课就欠银2100多万两。不少盐商无力支撑,出现“商逃灶困,场池荒废大半”局面。

两淮盐课无从着落,严重影响正逢内忧外困的清政府财政收入,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纲盐制度,实行“票盐法”,令“盐如百货之流通”,手续减省,化整为零,一般商人也可行盐,既降低成本,又减少盘剥,解决纲盐大批积压滞销的问题。两淮盐商却就此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尤其是原本专靠垄断根窝坐收盐利,或设立公账摊派散商取利的总商,更由此走向穷途末路。

总之,两淮盐商走向衰败,其内因主要是封建商业专卖制度——纲盐制的丧失,导致盐商专利权丧失。又因吏治腐败,引盐制度积弊日甚,盐商专利被封建统治阶级和各级官僚机构瓜分所致。嘉庆年间,清政府更将严重的财政危机转嫁到盐商头上,频繁的捐输报效和加重税课,造成两淮盐商行盐基本无利可图。

其外因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利用鸦片输入,大量侵吞中国白银,造成银贵钱贱的货币危机,使封建商帮性质的两淮盐商,赔累深重,亏及国课,最终被清政府舍卒保车。

注释

①《徽商研究》第四章,张海鹏、王廷元 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②《宋史·食货志下四》

③《淮鹾备要》卷7

④《史记·吴王刘濞列传》

⑤嘉庆《两淮盐法志》卷1《历代盐法源流表·序》

⑥嘉庆《两淮盐法志》卷55

⑦嘉庆《两淮盐法志》卷首,《制诏》

⑧《覆奏办理两淮盐务一时尚未得有把握折子》陶澍,载《陶文毅公全集》卷14

⑨《皇朝政典类篆》卷71

⑩嘉庆《两淮盐法志》卷44《人物》

《新唐书·食货志下》

《清仁宗实录》卷181,页11

杨钟羲《意园文略》卷1

包世臣《致前大司马许太常书》

作者简介

方晔(1975-),女,安徽旌德人,本科,助理馆员,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研究方向:徽州文化、徽商。

猜你喜欢

盐务盐商嘉庆
从“兼管”到“兼任”:论直隶总督对长芦盐务管理模式的转换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论盐务稽核所人事考试制度与我国早期盐务现代化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
郑板桥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