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2018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阅读命题类型及解题的几点思考

2018-01-29陈雯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9期
关键词:考试大纲表达技巧

陈雯

【摘要】高考全国卷诗歌阅读表述题常设表达技巧、效果品鉴和情感思想等三类题型。诗歌阅读的命题选材面广,诗歌鑒赏应积累的知识和技巧丰富,诗歌自身“意多难解”的特点,都加大了考生解题的难度。教师在应考复习时,需针对不同的命题类型进行具体指导,在鉴赏诗歌中的一联时须顾此不失彼,在评析诗歌表达效果、理解诗歌情感思想时整合重组诗境心中要有丘壑。

【关键词】考试大纲 诗歌阅读 表达技巧 效果品鉴 情感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36-0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对古诗歌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理解诗文中的句子;筛选整合诗中的信息,分析概括思想内容以及作者在诗中体现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比较2016年、2017年两年高考新课标Ⅰ、Ⅱ、Ⅲ卷中的诗歌阅读表述题,诗歌题材的选择、设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以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2]这其中就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鉴赏正是以表达技巧类、效果品鉴类、情感思想类为主要设题方向,兼具比较阅读,体现的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实际的应考复习中,笔者发现考生要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地应对古诗词的阅读鉴赏,并不容易。首先,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虽然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但这些多是名家名篇。而近几年古诗词阅读所选诗歌多为名家非名作或者是非名家的名作。这就要求考生丰富自己的古诗词储备。不过这仅仅是前提。

作为考生,储备鉴赏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最根本的应考方法之一。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诗歌阅读的设题,表达技巧类是比较常见的设题类型,学生的答题方向较为明确。以2017年全国Ⅰ卷第15题为例,题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这道题是对一句诗的鉴赏,回答该题时可遵循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规律,结合对这一句诗歌的理解加以表述,难度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鉴赏律诗某一联的表达技巧成为诗歌阅读设题的“新宠”。这种题型即不同于“请从某一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诗句)”或“赏析某一句的精妙之处”这样的题型,也不同于“诗歌(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和“诗歌是怎样表现情感的”这样的题型。既然是鉴赏“某一联”的表达技巧,所答的表达技巧就应该兼顾该联的上下句,考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时容易出现思维上的盲点,顾此而失彼,应考时常有缺失:一是只从各自独立的诗句入手,发现一种表达技巧就写一种,一般不考虑所写的表达技巧与其他诗句的关系,因此所列举的表达技巧不能同时符合一联中的上下句;二是所列举的表达技巧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说明时不能兼顾上下句。因此,在鉴赏某一联的诗歌,所答需兼顾该联的上下两句而不能只适合于其中的“某一句”。格律诗讲究对仗,诗歌理解需要对译。先请看2016年浙江卷诗歌阅读: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该题鉴赏的对象是一联诗句。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联诗运用了“对偶(对仗)”、“情景交融”和“拟人”的表达技巧。不过,“对仗(对偶)”和“情景交融”是兼顾上下句的,那“拟人”的手法是不是适用于这一联的上下句呢?下句中的“泣”字好理解,拟人手法,可译为“哭泣”,下句意思为“废弃宫殿里的铜驼在哭泣”。上句中的“残”字是否只是“残破”之意呢?若考生只将其理解为“残破”,那“拟人”这一手法就无法适用于这一句的分析。根据格律诗对仗和诗句对译的原则,上句的“残”字也应为拟人手法,那么理解为“陵寝园里的石马已经残废”更为恰当些。这样,“拟人”的手法才是兼顾这一联中的上下句的表达技巧。

再来看唐朝诗人黄滔的《别友人》:

别友人

(唐)黄滔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10(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考生答题在表述时要兼顾颈联的上下句,例如上句的“投”字,运用比拟手法,是修辞手法,写出鸟傍晚归巢的急切之情。下句的“冲”字属动作的描写,体现人在雪中行路的艰难。上下两句使用的技巧不同,但所以不能以同一种手法来概括。但这两个字均形象地表现出鸟儿与人的情状,可将这两者总结为“用词富有表现力”这个共同适用于上下句的技巧。同样,上句中的“夕阳”、“远树”两个意象渲染氛围,与下句中以“腊雪”、“边沙”两个意象衬托人的活动,统一在“渲染衬托”这一表达技巧上,是兼顾颈联上下句的恰当分析。该题答案的设置为我们如何组织这一类型题答案提供了借鉴。

作为考生,在解决“鉴赏某一联的表达技巧”这种题型时,需要学会变通,能由上一句的表达技巧出发,思考另一句,寻找另一句中与上一句共同的技巧施用,之后运用能涵盖两句的同一表达技巧加以概括。例如上句使用了比喻,下句用了借代,考生则可用“综合运用修辞手法”来加以概括;若上句是动态描写,下句属静态描摹,则可以兼顾上下句的“动静结合”加以概括。

中国丰富的诗歌资源使得高考命题选材多样,考生无法预测,再加以诗歌自身的特点,更加大了诗歌阅读鉴赏的难度。

中国古代诗歌往往是“意以期多,字唯求少”,结构形式松散,或者不完整;诗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诗歌的思维是感性地体验世界,它拒斥理性思维的准确精密与周全,追求跳脱、含蓄与空白”[3],这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复杂化和多向化。首先,诗歌意象繁多而且错杂,造成了诗歌内涵蕴意的多义。不少古代诗歌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完全由名词组成,隐去了词语之间原本该有的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的语法由于平仄、押韵、对仗的需要而错综倒置,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秩序,如“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谷口书斋寄杨初阙》钱起);诗句中还省略了表示时态、因果等关系的虚词,如虽然、那么、如果等,有意模糊视觉角度、时空位置,令有限的时空变得广阔而多向。诗歌的这些特点使考生体悟诗歌的意蕴时变得曲折多变、复杂难悟,自然也带来了考生对诗歌无尽的个性体验和多向的解读。

效果品鉴类和情感思想类的设题重点考查的就是考生如何寻到不轻易让人摸着的意脉,以意逆志。效果品鉴题型是在表达技巧题型上的要求提升,品鉴的对象有形象、有语言,不仅要结合技巧谈效果,还要结合上下诗文议其在内容上、结构上的的作用,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8题,题目设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回答时需抓住这些诗句中的意象的特点加以分析,再具体描绘所呈现之景及其在诗文中的作用。情感思想类题型的表达必须依据文字、内容和手法,三者缺一不可,是表达技巧类和效果品鉴类这两种题型的融合、提升,如2017年全国Ⅲ卷第15题“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题时,考生应逐句理解诗歌大意,进而分析詩人的情感。

诗歌中错综的意象、朦胧的意味和多向的意会自然会增加答题时的难度。复习指导时,教师需引导考生关注诗文中平列的意象,涵泳体验,将其重新组合,每一句诗形成一幅特定意蕴的画面,不同的诗句又组合成重重叠叠的画境。这些多层面、多向度、情感丰富的画境重叠,相同的东西就凸显出来,这就是考生需重点把握的。之后,将隐去的成份补明,将省略、颠倒、错综而造成断裂的诗句焊接重组。考生在重组的基础上将诗歌的节奏与散文的节奏进行切换,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展现重组在一起的意象所呈现出的意境之景。这样的转换正是引导考生用较为理性的思维来构建诗品鉴类和情感类题型答案的基础。

对明代诗人宗臣的《登云门诸山》的阅读设题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登云门诸山

(明)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5.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这一题属情感思想类题型,要“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该诗颔联是理解的难点,考生不易领会,容易将“手把芙蓉步石壁”解为手拿着荷花在山中小道上悠闲漫步。显然没那么简单。“苍翠乱射”又作何解呢?该联点出的应是标题中的“登”字。“芙蓉”非荷花,实则山中乔木木芙蓉,因而“把”不是手执而已,而是拉紧;那么“步”也非闲庭信步了,应为攀爬。还原出这些动词,开始脑补山中的景色。“苍翠”的应是茂盛的木芙蓉。“乱射”的是拉紧后弹回的树枝,自然惊动了山中的猿鸟。将这些画面重新组织构建,考生脑中呈现这样的画面:诗人拉紧木芙蓉的枝干才能攀登上山,松手后原本拉紧的芙蓉枝干弹回颤动发出声响,惊动了山中栖息的猿鸟。诗人攀登了险峰,又欣赏了沿途的美景,这便是登山的乐趣之一。

由此可见,诗歌的效果品鉴类和情感思想类题型要求考生在丰富的诗词知识和技巧的积累基础上,还要能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组织画面,重构诗歌的意境。从或多义、或倒置、或省略的诗句中,以诗性的思维重新构建意象丰足、情境明确之景。心中有此丘壑,对具体诗歌的解读是有一定帮助的。

参考文献: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11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顾小敏,诗歌教学:感受绵密的内在张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0

猜你喜欢

考试大纲表达技巧
电动差压变送器综合实验台的研制与应用
The Expression of British Humor in Downton Abbey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
科普辅导员的言语沟通艺术
专题摄影表达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