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引导幼儿精读绘本

2018-01-29王凌燕

考试周刊 2017年56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阅读理解

摘 要:对幼儿来说喜欢用涂鸦、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思维导图就是把大脑的想法“画”出来。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幼儿绘本阅读中,将所思、所想、所做、所见,通过符号或者绘画以看得见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促进幼儿的精阅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阅读理解;逻辑思维

一提到思维导图,大家就想到“高深、枯燥”,幼儿能懂吗?恰恰相反,思维导图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绘画、符号将抽象复杂的思考过程变成可以看得见的颜色、线条、形状等等具体地再现画面,对幼儿来说他们喜欢用涂鸦、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思维导图就是把大脑的想法“画”出来。而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思考是我们所看不见的,所以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幼儿绘本阅读中,将所思、所想、所做、所见,通过符号或者绘画以看得见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促进幼儿绘本的鉴赏力、理解力、概括力、活用能力,有效提高幼儿的前阅读能力。以下,我以《100层房子》为例,从不同阅读阶段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及策略上谈谈我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 先绘后读——开启绘本发散性想象而调动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在没有绘本的框架约束下,进行有主题的发散性想象,有利于幼儿自由的畅想,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阅读《100层房子》之前,我在墙上绘制了一张圆圈图型的思维导图,在中间注上了这次思考的主题“100层房子”,大面积的空白留给幼儿去填充,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心目中的100层房子是什么样子,并用简单的文字、符号表达了他们对此主题的想象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从房子的外形、房子里的人物或动物、房子的功能、房子中的故事、房子内物品的设置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性想象。甚至许多现实生活中不能出现的东西都装进了房子里,但是在他们看来那些都是那么的合理、顺其自然,这就是幼儿没有约束的思考和想象。接着,教师提出有这么一本同主题的书籍时,幼儿不禁会问“书里的100层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住着谁?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和我的想法一样吗?”这时就能充分激发幼儿对此绘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二、 边绘边读——帮助收集绘本相关的知识促进绘本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当幼儿在阅读中出现兴趣点或疑惑点时,有时会出现阅读兴趣的转移或对阅读失去信心。此时,可以暂停绘本的阅读,教师介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幼儿解决疑惑、抓住兴趣点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既去除了妨碍幼儿阅读的“拦路虎”保持幼儿对继续阅读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对绘本的理解。

【例1】 “蝉在喝饮料!”——

A组:在讲述蝉的故事时,斯予:“蝉在房子里摆了许许多多的饮料,有橙汁、橘子汁、胡萝卜汁,它开心地喝着。” 止盈:“蝉爱喝饮料,我也爱喝,我爱喝可乐,可是妈妈不让喝。”于是两个孩子在饮料的讨论中越跑越远,最后干脆放下书本开始聊其他,阅读中断。

B组:艺洁:“蝉在看电视呢。”多元:“蝉在看报纸呢。”几句后翻到下页。

我发现由于幼儿对动物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幼儿对书本中的画面理解局限于自己仅有的经验。于是我们开展对蝉的调查并引导孩子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

【例2】 “关于蝉的调查思维导图及表述实录”——

艺洁:我用蓝色记录蝉的样子,红色记录蝉的食物,绿色记录蝉的本领,橙色记录蝉的声音。蝉有两只眼睛,两对透明翅膀,6条腿,前面两条腿有像螃蟹一样的钳子。蝉小时候吸食树根里的汁液。长大后吸食树汁。

东杰:我用蓝色圈记录蝉的生长过程,它先产下400个卵,然后卵孵化成像小蚂蚁一样的幼虫。接着长这么大,最后长出两对翅膀。绿色记录蝉的样子。

【例3】 “再次阅读”——

多元:这里生活着蝉的幼虫,21层,这只蝉收集到许多不同树的汁液。22层这只蝉将树根里的汁液取来喝。24层的蝉它将不同树根的汁液进行混合,它说:“我要调制出味道最好的根汁饮料。”

艺洁:25层的三只蝉它们将树根里的汁液酿成了酒,今天它们开了一瓶树根酒倒在玻璃杯里用嘴开始吸酒,啊!好酒啊!

东杰:27层,三只蝉宝宝在看自己将来的样子的电影,这样就能知道自己将来能飞,能爬树。

可以看出幼儿通过蝉相关认知的思维导图的建立,对蝉外形特征、习性、食物、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阅读时,当接受到画面传达的信息,就能轻松调动相关经验来理解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创编,而不是随意无根据的想象。

同样,当孩子们发现“这不是海蛇”时,大家开始议论,于是教师引导三个幼儿查找资料,并进行记录。幼儿将两种动物的相同点画在重叠的圆圈内,不同的画在两侧,这样一目了然地总结出海蛇与海鳗的特征。再次阅读时,将绘本中出现的动物的外形、环境、食物一比对,就判断出绘本中出现的是海鳗而不是海蛇。此时,幼儿为了弄清到底是什么动物,就更加关注画面细节带来的信息,并将观察到的画面信息和之前的认知经验进行对照,从而理解画面内容。

可见,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运用思维导图,针对一个主题或信息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动获取相关知识,能有效促进绘本内容理解。

三、 边读边绘——帮助分析概括经验,从而梳理绘本的知识线索。

边阅读边绘制思维导图,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读顺序,即时快速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发现。此过程,能帮助幼儿细致地阅读,并根据此记录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概括出绘本的主要架构或主要内容。

“第一层住着小兔子,第二层住着小兔子,第三层……”

第一组的王莉边看边记着,第一层小兔子、第二层小兔子、第三层小兔子,忽然笑着对旁边的小朋友说:“全都住着小兔子啊。”杰华说:“第一层到第十层都住小兔子。”于是第一组的孩子纷纷翻了翻后面,说:“后面住着浣熊,第11层、第12层也是,第13层也是。”杰华又说:“第11层到第20层都住浣熊。”此时,教师引导杰华将自己的发现用1~10这样的符号进行记录,并分享。大家纷纷效仿。于是,出现了更加翔实清晰的思维导图记录。

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记录并查证,幼儿发现绘本中每种动物家里都藏着它喜欢的食物;它们的居住环境、它们的生活习性等。这种阅读过程中的边读边绘,帮助分析概括经验从而梳理绘本中的规律。

四、 会绘会编——在构建思维导图中梳理讲述的逻辑思维。

阅读绘本后自制绘本已成幼儿阅读的重要表征手段,但多数时候我们教师和家长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幼儿对自制绘本的设计思路,而干涉使自制绘本沦为代办绘本,失去了自制绘本的意义。我们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幼儿对“100层房子”绘本设计的相关条件以符号、文字表征出来。如绘本的制作人、绘本使用的材料、绘本的样式设定、绘本的内容设定,将所有的信息和思考呈现出来。透过思维导图,呈现了孩子的绘本制作的思维轨迹,让绘本制作更具计划性,也方便家长、教师对孩子了解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完成绘本的编制。这种思维导图帮助孩子阅读后的编绘,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导图从零散走向清晰,帮助幼儿明确绘本制作的方向。

“我想这样制作《蜗牛100层》绘本”

圣涵:“我想设计蜗牛100层,里面住着蜗牛。”

老师:“全是蜗牛啊?!都有哪些蜗牛?”

圣涵:“住着森林里的蜗牛、农田里的蜗牛、沙漠蜗牛。还有蜗牛爸爸、妈妈、蜗牛叔叔、孩子——”

老师:“这栋蜗牛房子什么样子啊?什么材料制作的?蜗牛100层里都有什么故事?你能简单的用图标在图表里画一画然后告诉大家吗?”

于是教师提供气泡图引导幼儿制作《蜗牛100层》绘本制作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用符号进行填充,将本来零散的讲述、设计變成清晰的绘本设计思考图。可以看到,这时不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幼儿有了足够独立思考的空间、时间。此时的再次表述,幼儿就能较完整地表述出自己对绘本的设计思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语言、逻辑思维锻炼的过程。

作者简介:

王凌燕,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阅读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