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2018-01-29刘汉一王稀珍

职教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刘汉一+王稀珍

摘 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创新思维方式的引领。“互联网+”思维方式有五种表现形式: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开放思维、平台思维和数据思维,它们在现代职业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方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刘汉一(1969-),男,江西南康人,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王稀珍(1990-),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农业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当代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互联网+思维方式研究”(编号:ZX1505),主持人:刘汉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4-0041-04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由此,人类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相互的交错融合,深化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既有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以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思维方式,其表现形式包括跨界思维、共享思维、开放思维、平台思维和数据思维等等。“互联网+”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变革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思维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主体、客体、媒介等多元化力量协同创新,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朝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

一、用跨界思维引领现代职业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互联网+”时代,跨界已席卷各个行业,铺散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跨界行为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跨界形式呈现多样、多元,越来越多原本不搭界、相对的元素开始相互融合交汇。跨界,本质上不是一种发明,而是一种创新或创意,更强调的是方法。跨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呈现,有效地促使人类将不相关的元素进行交叉组合,提升创新、合作能力。跨界思维,作为“互联网+”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指思维主体在“互联网+”时代具有大世界视野,敢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勇于和善于从多视角来认识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着重强调的是交叉、跨越、融合、互涉,是一种全新的独特思维特质,具有多样性、关联性、多视角性等特征。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工程,包含目标体系构建、内容体系构建、运行体系构建、保障体系构建、评价体系构建等等多个方面。在目标体系构建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视野局限在职业教育自身范围之内,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阶段性教育和技术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更多地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专业化,导致专业设置同质化、人才培养落后市场需求等问题严重;更多地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缺乏思考等等[1]。

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首先就要在目标体系上打破常规,突破边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技术型人才,更多的需要复合型、高精深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设定上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多元跨界的意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另一个目标是要树立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这便要求国家、社会、学校要打破传统的界限,跨界整合教育资源,促使职业教育主体多元化,实现职业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性质的生存教育。在教育对象的理解上,要从适龄学生向全民扩展;在教育过程的理解上,要从学龄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打破身份的边界、跳出年限的束缚,这就是跨界思维的引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目前学界达成共识的是,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打破学历限制,构建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一体化。实际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需要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上进行突破。比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不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脱节现象的出现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小环境的制约。从思维角度看,还是因为缺乏宽广视野、跨界勇气,还是就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以跨界思维引领现代职业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就能充分认识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特征、要素,有效塑造各个阶层教育的互通体系,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发展奠定基础。

二、用开放思维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在认识新事物或客观世界时,人们采用的非闭合性思考方式便是開放思维,这是具有全局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思维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指思维主体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和认识所面临的客观世界,同时不拘泥于经验和传统的方法,独立地运用科学方法对周遭世界或事物进行严密分析并得出有效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需要对整个体系有着全面的把控和认识。然而,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有多种误解。有人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有人认为,就是高职升本;比较“前沿”的理解是,把部分普通高校转化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当前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任务[2]。这些理解都停留在传统思维之上,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应当更宏观、更系统、更丰富。

开放思维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引领,要求思维主体打破传统封闭界限,摒弃线性思维,用趋向开放的思考方式去谋划体系构建。“互联网+”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面对的就是一个开放的客观世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学制学历要开放,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要开放,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也要开放。endprint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不只是正规学校教育的一种类型、一个阶段,而是职前教育、职校教育、职中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连续过程;职业教育不只是职业学校的教育,而是普通学校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中等学校教育与高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各类教育培训相互衔接、互联互通的开放教育体系[3]。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由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驱动,还是全民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要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现代职业教育不只强调技能教学,还要重视品德培养,既教做事,更教做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的关注点要从传统、狭隘的专业技能培训转移,以开放思维引领到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宏观、系统、丰富的内涵上来。

如果从微观层面深入探究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开放思维的思想引领作用同样突出。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摒弃传统落后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传统理念指导下确立的课程体系专注于学校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较少考虑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有效对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分离现象严重。这种分离不仅表现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分离,还传导形成职业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分离。即使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传统课程体系也存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分离。开放思维要求全方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就是要消除以上各种分离。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不同层次的专业设置进行统一规划。在普通教育体系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类课程,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加大普通文化课程设置,实现“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构建开放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体系。

三、用共享思维引领现代职业教育运行体系构建

共享思维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而被广为深知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是独享,是具有公正内涵的分享;不是均享,是合理差异的分享。“共享”从最初的参与、分享含义不断演化为参加、分担含义。在过去,共享是从源头开始的共享,而如今则更多是指思维主体的贡献。同时,共享把思维主体和客体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二者的割裂。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每一个独立个体、组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愈发频繁。两个独立个体为达成一致的目标开始相互合作,分享彼此的资源和想法,这就是共享的本质。可见,共享思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知和思考方式,它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技术支撑之上,具有全民性、包容性、公正性等特征。

“互联网+”时代,共享思维已被整个社会所认可、接受和应用,人们司空见惯的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等,都是共享思维的体现。共享思维促进每个独立主体相互的交流、分享,进而有效地促进彼此间的跨界融合,颠覆重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要充分运用共享思维,推动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段时期以来职业教育运行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运行模式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化,有利于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为此,各地采取了工学结合、产学结合、职教集团等做法,提出了多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然而,目前的这些融合、合作模式效果并不如意,在校企之间往往出现“一头热,一头冷”,企业合作兴趣不大、参与不积极[4]。

共享思维为解决当前困境提供引领。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跨界融合。在具体的实践中,产教融合是一种多元价值诉求和多方利益关系交错的复杂形态。校企合作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具体形式,要求企业与职业院校构建紧密的内在联系,形成有机整体。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是教学与生产过程全面对接,深层蕴涵是资源共享,是寻求利益的契合点,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最终目标是实现双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对行业而言,则关心的是获得更多智力支持,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规模壮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质就是一种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基于共享理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不应该局限于“企业提供实习岗位、院校推荐毕业生”这种简陋的运行模式。职业院校应当坚持面向市场需求办学,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不仅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专业人才,还要能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研究,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真切感受到校企合作的益处;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设置开设专业课程,派遣一线技师、高级工程师参与教学过程,同时推进联合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必然为职业院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用平台思维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保障体系构建

“互联网+”時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有效地把不同群体创造性地相互连接起来,构建了互联机制。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平台”不再是软件分层中的结构思想,而是已进化为通过中介或相关业务链,有效地整合单一、分散的信息,梳理信息结构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大平台。平台思维就是指思维主体依托组织模式,对各方信息、要素等有效整合,突破传统清晰的界限,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且多方共赢的生态圈的一种思维方式。平台思维对思维客体的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做科学研究,并重点把握客观事物间存在的普遍联系。平台思维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统筹兼顾整体与局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既着眼于整体,又注重局部,力求使整体功能获得极大发挥。

用平台思维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保障体系构建,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包括制度规范体系、经费支持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等等多方面内容,归根结底是如何充分调动教育资源为实施职业教育提供保障。以平台思维为引领,建设多种资源共享平台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