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PPP投资模式下财务监管的加强

2018-01-29程贤划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财务监管

程贤划

摘要:PPP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减轻政府财政预算压力,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分享,互相取长补短。在PPP模式下,企业的资金运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项目能否有效地运行财政监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概述PPP模式的含义,阐述财务监管的作用,分析了在PPP模式下财务监管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监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PPP 投资模式 财务监管

一、PPP投资模式的含义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是一种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之间,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服务而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以特许协议的方式为基础,通过签署合同来保障合作的顺利完成并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最终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同分担。近几年,我国也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并在国家政策层面和法律法规层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持。PPP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的优势,将私人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与社会责任跟政府协调结合在一起,将政府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了政府的财政预算,同时也能够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完工工期。PPP模式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以后基础建设的新趋势。

二、财务监管的意义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毕竟不长,尽管相对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财务监管机制存在众多优势,但仍然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实施得并不成功。因此,对政府公共部门来说,加强财务监管是保证PPP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和基础。有效进行财务监管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与普通项目相比,PPP模式具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点,这也是我国政府对于基建项目投资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新36条”,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了PPP项目发展计划,对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公共部门,大量私营企业的参与形成了多边的利益关系,PPP项目的债权和股权的投资者会严格的调查项目的可行性,市场的规律迫使投资者提高项目质量,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和经验来优化和维护项目。受利益驱动的私营企业,肯定也会对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更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毫无疑问,这种利益的转换可以减少公共资金的预算,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规范资金使用

PPP模式下的财务监管就是在公共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资金的融资、拨付、使用和管理,以及政府项目投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管。财务监管有利于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有利于资金合理使用,有利于资金回笼,使得政府和企业互惠共赢。PPP模式赋予企业具有政府部门角色,角色转变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不适应,如果经验不足应对不好,就可能产生不规范的行为,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为此,加大财务监管力度,规范资金操作,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变化和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程度,稳步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程,从而有效解决项目开始与实施中的不正当竞争,规范项目实施操作,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避免造成影响公众形象和利益的后果。

(三)合理监管私营企业

我国PPP模式项目搭建了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在强调二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做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最终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一方面,依据我国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PPP模式起步较晚,社会生产能力还不够发达,政府独立承担项目压力过大,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行业人才相对匮乏,过度的信任和纵容企业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财务监管将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时时刻刻紧盯企业运作活动,从项目的开发到实施,各个环节都做到监控,以主观认为对方会违规为主导思想和前提,处处进行制约和限制,这会大大降低企业建设效率和参与的积极性,完全不符合PPP模式的创建初衷。因此,对于政府与企业的合作要实施合理监管,抓大放小,让企业拥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但决不能完全放手。

三、PPP模式下财务监管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不理想

我国企业的投资和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得效益为前提,只有取得效益企业才能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才能稳步增长。企业参与PPP模式项目建设,就需要考虑除获得回报外,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这样才会得到政府的项目认可和大力支持,政府会积极参与建设和注资。企业的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另外可以通过私人资本引入解决项目资金缺口,这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筹资压力,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和问题。资金来源的复杂说明投资关系复杂,政府部门就需要花较大力气对资金进行严格有效控制,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使资金运转流畅、及时到位,更加清晰地实现经济效益。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制度,对资金管理方式进行了规定,但管控的实效性不明显。企业最大限度追求经济效益,势必要严控经营成本,通过各种管控手段降低成本支出,这与项目各投资主体都有密切关系。投资主体过多,在投资过程中就会遇到较多问题,因不同的企业投资和经营的方式不尽相同,不能统一方式进行运作,使得成本控制存在较多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有较大难度。

(二)对资金的使用不够合理

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并共同组织运营,财务监管需要对资金支付和使用进行有效管理,这既能保证项目的有序推进,也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以及拖欠公款等不良显现如果出现在工程建设当中,会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良性发展。企业实施PPP模式项目,可能会承担部分政府的职责和工作,但由于企业很少从事这类项目,没有足够的相关经验,极易出现违规操作行为,甚至出现以权谋私、贪污受賄等违法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加强财务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资金要做到有效监督,合理和规范使用,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和有用之处,财务管理的透明化,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endprint

(三)缺乏高效的企业监督制度

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彼此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并对各自的经营活动形成有效管理和监督,以保证金融活动的稳步进行,整体项目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PPP模式在我国得到了普遍应用,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因此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和不足,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得PPP模式项目实施存在风险。

四、PPP模式下加强财务监管的具体方法

(一)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创效盈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利为目的,对于参与政府PPP模式的项目建设,同样也是如此,并希望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PPP模式,可以增加较多融资渠道,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融资渠道增加也会造成融资主体过多,融资关系复杂而不稳定,资金监管难度增大。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确定投融资项目和效益目标,明确投资项目中的责权利,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真正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监管,并力争实现投入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最大化,稳定资金的同时开展项目建设。企业在投资中,合理控制自身资金,保证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减少中间环节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

(二)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

企业参与政府PPP模式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某些政府职责,就这需要企业按职责要求去代为履行,因此,企业在项目实施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项目的有序实施。为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政府、企业要掌握项目的财务和资金状况,实行财务工作阳光管理,明确资金流向,及时组织资金到位并实施,推动项目稳定开展,这样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又防范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更有利于资金使用规范、合理。

(三)建立起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既是规范和完善自身財务管理的要求,也是解决财务监管问题的重要保障。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不断开展,企业的规模、资产与价值也随之改变,财务上的管理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全面完善起来,并以动态管理模式实施资产管理,不断强化财务监管力度,以便适应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政府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开展财务检查,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实施监督和管理,检查内容包括预算计划与执行、收入与支出、投资与收益等,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与实际财务状况相一致。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监管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监管现状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