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的思考

2018-01-2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学校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校企合作指的是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模式,通过资源、信息的共享,实现专业技能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旨在谋求职业院校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培养符合其需求并且兼备实用型与实效性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职教培养的是劳动技能型人才,而他们将会直接被输送到企业,投入生产建设,所以企业对于用人的需求标准才是我们改革的指向标。可反观现状,当老师们在课堂中固步自封,滔滔不绝的讲授着课本知识的时候,殊不知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已经一日千里。那么如何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使得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能够真正的成为学生在就业中为企业所用,正逐步成为困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而校企合作则能将企业岗位与学校培养的过程进行对接,按照岗位需求安排教学,将教室延伸到企业,将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问题来研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融会贯通的掌握;同时教师也可以走下讲台,走进企业,去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企业信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行业资讯,为学生提供更前沿更为贴近岗位需求的课堂内容。所以校企结合在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完善学校实训条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实现学校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对于学校,企业更加了解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选拔和用人的标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在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和考核标准的设置等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相关的意见,使得学习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当前,许多学校和企业合作设立“定向培养班”来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技能化和专业化,将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以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输,以便让学生能够更早的了解企业,更快的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与其接轨。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企业和员工的磨合期,直接降低培训新员工的成本;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还能够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一个进修的平台,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邀请学校老师为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实践优势,与学校共同开发科研成果,并将其引用在企业生产和销售中,以此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3.为学生创设职业技能培养的岗位情景

职教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岗位操作技能的人才,但是学校毕竟和企业不同,受条件所限,无法提供真实的岗位情景让学生们进行实训操作,所以更多的时候学生对于岗位要求只是来自于课本和教师的讲授,单纯的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上,并不能够亲自的进行实践,可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抗拒理论,喜欢操作的特点,只是理论层面的讲授,学生的接受效果可想而知。校企合作则可以将这一弊端解决,学生来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际岗位流程的操作,在进行技能练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开拓了眼界,对于企业工作内容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和理解。学生通过处理企业真实案例会发现真实的工作岗位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等,校企合作无疑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学生这些能力。学生在了解了企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对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提前感知岗位,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其他国家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分析

1.德国

德国的校企合作机制十分完善,与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合作关系的企业遍布工、商、农、公共管理等各类行业机构,这种完善与德国的职业教育和企业之间在国家、地区、部门和公司四个层面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密不可分。不同层面所负责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在任何一个层面,都积极地推动校企合作的展开。德国的企业并没有被要求强制参加广受赞誉的“双元制”,但是德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规定,比如“学徒培训费用低于同一技能需求外部雇工工资要求”、“公司对培训质量有完全知情权,且学徒不能对其他公司示好”,这些规定都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所以在其的影响下,德国的企业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双元制”这一体现校企合作本质特征的办学模式。

2.美国

美国的政府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支持工商业主参与提高“学校到工作”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同时,在美国存在一种校企合作教育,这是一种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将课堂与生产性工作通过学习进行整合,根据职业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让他们紧密相连,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通过这种渠道获得进步和成长。美国的许多大企业,诸如通用、希尔顿等都参加了合作教育,并且利用企业优势和资源提供了许多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校企合作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不愿意参与,第二个阶段是由企业与行业来决定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学习和课程评价方式、课程教学方式;第三个阶段是企业试图利用职业教育来改革学校体系。这是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国家企业能力标准,并通过立法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各个层面的决策。这样,使得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企业的需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中突出企业要求,将普通课程职业化,同时,也将课程设置得更加灵活。

4.英国

英国的校企合作分为长期模式和短期模式。长期合作又有“2+1+1”和“1+3+1”两种,其中“2+1+1”指的是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进行实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第四年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1+3+1”指的则是第一年到企业工作,然后三年到学校进行学习,最后一年回到企业继续工作。长期合作模式中,学生以年为单位,在企业和学校中分别进行实践和学习,将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短期模式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这6个月中,学生需要掌握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并进行应用,所以这种高效的模式更为普遍。而且,英国的企业雇主会直接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甚至直接担任学校的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评估等活动。

三、我国校企合制度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稳定,缺少政策支持

在当下,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不是十分的热衷,实际参与度不够高,因为企业认为在与职业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觉得与学校的合作无法收到相应的回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利润少,甚至无利润的事情企业是不愿去做的,而在许多企业眼中,校企合作便是如此。这让许多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并且合作方式单一,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不确定,而带来这种不确定的重要因素是缺少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这两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了各种扶植政策,但是在校企合作方面却少有动作,许多原本期待深度合作的企业变得半推半就,敷衍了事,而另外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则打了退堂鼓,造成了校热企冷的尴尬现状。

2.校企合作形式不够深入,欠缺合作的互补性

校企合作并不是一时兴起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校企之间在开始合作之前,首先应分别对自身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才能够扬长避短,相互补充,让合作深入,实现共赢。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主要的原因便是双方在对人才的需求、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等方面可以进行互补,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的制度中,并没有对学校和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校企双方也就无法根据各自的特点明确能够提供给对方的特色内容,没有办法进行特色的交融,校企合作中的互补性就无法实现。比如许多企业反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行业意识都较差,对教学过程存在异议,却不知这正是由于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对于行业的发展不够了解,实训设备不够完善造成的。这样,对企业来说,加大了新员工的培训量、提高了用人成本,对学校来说,依然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培养出企业切实需要的人才。

3.校企合作制度不够精细,缺乏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企业希望能够实现中职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无缝对接,但是这种无缝对接并不能够只依靠学校的内部教研,这是需要企业和学校经过共同的探讨,对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设置等具体问题进行周密而细致的协商。但是现在的校企合作制度往往只是在宏观上进行概括,尤其是培养目标,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并没有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的处理,这样的合作制度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实现企业想要的无缝对接状态。当学生来到企业之后,势必还要经过再次的培训,这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员工成本。而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这种不够精细化的校企合作制度也极大地降低了合作的效率。

四、针对我国校企合制度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校企合作

当前,校企合作缺少有效地法律法规,这对于校企合作的发展极为不利,通过政策的手段,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义务,制定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使合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稳定化。同时借鉴西方职业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对校企合作实现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树立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同时,完善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的保障制度,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安全,免除校企合作的后顾之忧。

2.校企双方对于合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

校企合作的初衷是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这种双赢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学校或企业单方面的努力,而是要引起双方面共同的重视。首先,要制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分别设立校企联络站点,将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需求进行动态交换,使双方对彼此有深层次的了解,以真正的实现取长补短。

3.变双方为多方,形成校企合作联盟

纵观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不难发现双方的合作还是会存在一些资源方面的不足之处,此时,可以综合多所学校和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以行业为单位的校企合作联盟,进行校际之间、企业之间的交流,变校企双方的合作为行业内的多重优势互补,将多种资源通过合作实现整合与共享。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也促进着企业之间、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而形成一种校企合作联盟机制,良性的循环下去。

4.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切实提高合作效率

校企合作制度是合作的重要文件,制定校企合作制度的时候,除了估计宏观层面的内容,也应该通过补充制度等方式对具体培养目标等内容进行说明,不能盲目的模仿其他已经成型的合作制度。在校企合作制度中要明确的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设置针对企业特点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使得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实现企业真正的参与办学,并且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校企合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智彬,石伟平.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教育,2012,(27).

[2]刘艳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11,(06).

[3]樊颖.从校企合作现状看我国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体地位[J].中国证券期货,2012,(02).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学校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