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3+1”模式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29王仰江刘慧琴赖淑妹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通讯专业

王仰江,刘慧琴,赖淑妹

(闽南理工学院“工业机器人测控与模具快速制造”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石狮362700)

1 教改背景

为适应深化教育改革,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依据本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发展规划和福建中策光电股份公司对光通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中抽选若干名(以企业需求为准)同学组建光通讯技术试验班,在光电镀膜等技术及光电装备维修、研发等领域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探索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群建设规划[1],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其勇于担当、敢于担当责任,尽早成为企业需要,能为企业工作的光通讯技术人才[2]。

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完3年基础课后,再到企业接受光通讯技术方面的学习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后1年到企业边学习光通讯技术理论,边在岗位工作,将理论教学与光通讯技术工作有机结合,从实际工作中学习、体会光通讯技术,学习光通讯技术、器件等理论与实践技能,获取光通讯技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对企业而言,“3+1”的培养模式能让学生更早的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长期与企业共同成长[3]。也能通过实习阶段,对实习学生考核,筛选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在学生实习完留企,增加企业人才储备,提高企业人才的培养效率。

2 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学生用3年学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理论基础,再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接受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企业的仪器设备及技术人才的帮助,会很快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开拓大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实现为企业精准提供人才,促进地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改革,做到从人才培养最终目标出发,合理安排各类课程,使学生不但学好基础理论知识,还能认识更多的光纤通信元器件知识,获得生产实践的锻炼,掌握生产技能。

(3)依据企业的订单、针对实际项目与课题,学生将所学理论与企业真实产品生产过程结合,以实际工程需要为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4)通过中策光通讯技术试验班,使教师能够参与企业实际课题,加强与企业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有利于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又能探索高校如何拓宽知识面,提高带队教师的教学质量。

(5)可成立课题小组,通过系统调研,确立实际可行的理论教学方案,以便更好的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6)教改过程中教师经常到企业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与学习,通过真实生产实践提升专业基础理论水平,掌握第一手光通信技术理论、仪器设备、光通信器材与光通信技能,提高光通信教学能力。

3 具体教改内容、教改拟达到的目标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具体教改对象和内容

教改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中抽选若干名(以企业需求为准)同学组建中策光通讯技术试验班,以光通讯技术为专业方向,到中策光电企业进行为期1学年的光通讯技术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为企业定向培养人。中策光电有长期从事各种光通讯器件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掌握光通讯技术工程师,能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工作,同时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与调试设备和良好的实习、实践场地。

(1)试验班的理论教学课程的设置及相关学时等有待研讨确定,但必须满足本科生要求的学分数、学时数要求。

(2)开设的实践各环节将由企业安排确定;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

(3)上课时间、企业实操工作时间和师资配备以及上课地点等问题都需要研讨确定,做到工学结合、劳逸结合等。

(4)及时总结各学习阶段的情况,针对目标作出调整,随时解决各教学环节遇到的不可预判问题,适当修改教学计划,为后续专业与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准备。

(5)每运行一个周期,都要对项目的运行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做出客观评价。检查进度情况与目标实现状况分析,确定改进方案。

3.2 拟达到的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光电专业有关光电技术与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基础知识前提下,能熟练掌握光通讯技术的相关技能,既熟悉一线工作,了解相关光通讯产品的制造原理、检测原理与技术、掌握光通讯的质量标准,又使之能够尽早成为光通讯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或技术骨干,为校企合作办学闯出新思路,获取实践经验[4]。

3.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在光通讯技术领域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及实践相关技能,解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方向的修订,使之更适应于地方经济建设。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光通讯技术方向具备一定的优势,其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内容的舍取提供建议。

通过校企合作共办试验班的方式,即能解决学生缺少实习、实践环节的问题,又能使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密切沟通,相互学习,为共同的事业培养更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5]。

解决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用人困难的问题。为企业快速发展,使学生从实践到就业无缝对接。

4 具体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4.1 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约1个月)

和企业密切沟通,制定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组建由15名14级学生构成的“光通讯技术验班”,组建班级与领导班子。

(2)第二阶段(约5个月)

执行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对“中策光通讯技术试验班”进行试点实验工作。运用新的教学方案,完成第7学期的教学工作,完成学费置换。总结学期教学经验,布置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任务。

(3)第三阶段(约3个月)

“中策光通讯技术试验班”学员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给出毕业设计成绩。

(4)第四阶段

学生毕业前落实学员在中策光电企业的工作安排。

总结“3+1办学模式”的经验,与企业共同研讨后面的推广方案。

4.2 可行性分析

(1)对基本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

(2)对光通讯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

(3)因为试验班项目目前只针对中策一家企业,经过两年的项目运行可以摸索出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适应各个领域光通讯技术方面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5 实施方案及实施情况

5.1 主要实施方案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对试验班进行“双班主任”管理方式,即企业与学校均安排一名人员担任班主任,企业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学习阶段的各项事宜,如安全管理、课程安排、企业导师分配、在企的生活安排等。而学校班主任则结合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完成学分置换、学校文件传达、评优评先等相关工作。两者在实际工作上相互沟通、相互协助,管理好学生在企的各项学习、实习任务。

(1)在大学一、二年级讲所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上完的基础上,大三在学校完成主要专业课的学习;大四上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和有关光通讯技术理论课的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同时安排岗位职称的培训与考核;大四下学期仍然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工作,边工作边做毕业设计,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后可直接在企业从事光通讯技术工作。

(2)后1年上课地点由学校转移到企业,期间完成光通讯技术课程,如光学镀膜工艺技术(镀膜组组长讲授)、光学镜片的瑕疵检测技术(质监部门主任讲授)、现代企业管理(人事主管讲授)等课程,均由企业高级职称人员讲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模式为讲授(案例分析)为主,并结合一定学时的实操,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每个课程一般安排2周左右的实践环节,需结合企业生产状况灵活安排),用实际镀膜案例、实际质检方案等讲解知识点,并安排真实岗位的实操环节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顶岗实践与光通讯技术学习由企业安排,光通讯技术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安排。

(4)采用更灵活的考试方式改革,在学校学习期间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考核,后期与企业协商,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考核方式,既以实际任务完成状况测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技能的高度,后期要侧重考核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参加企业组织的有关岗位职称的培训与考核。

5.2 实施情况

本次的教改方案为首次实施,目前仍在进行中,处于第二阶段,学生有条不紊的在企业进行“边学边做”的学分置换学习锻炼。在整个方案的前期实施过程中,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完成“光通讯技术验班”班级与领导班子的组建。在组建过程中,遇到了若干问题,均较好的解决。

(1)学生对“光通讯技术验班”的认知不够,对班级的组建意义和组建的必要性不了解,报名积极性不高,报名人数仅仅3人。在学院和企业的多次动员,在学校整体转型、本专业的应用型定位、企业用人需求等多方面进行了宣讲。最后报名人数符合组建班级的要求。进行了筛选,组建了班级。本次试验班由于企业所能容纳人数及岗位的需求等,拟定组建15人试验班,经宣讲后实际报名人员14人,经筛选最终由8人成立试验班。

(2)对在企业实习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拟定中,由于企业对学生培养了解不足,企业未做较为详细的培养方案,在学校专家和企业人员分别从企业不同岗位的知识需求、技能水平要求、职业素养、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连续性、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企业培养学生的培养手段、培养方法等方面共同探讨下,拟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从理论知识的讲授到具体实践的内容均作了安排。

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学1-2周,主要是在公司培训室,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如镀膜工艺分析、质检要点等。第二阶段为巩固提升过程,学生进入生产车间,每位同学安排一位班组长指导,按“老带新”实施现场教学,学生参与部分实际生产。该阶段由对应的企业导师提出技能要求,进行相应考核。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根据学生和企业意愿,双向选择是否继续留在企业完成定岗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选择留下的学生毕业后可跳过实习期直接入职。

目前为止,学生对本次“光通讯技术验班”的满意度均较高。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能学能做”。既能使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能学能做”,又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能扎实地在前期实习岗位刻苦学习锻炼。同时,学校秉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也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了解各个情况,成立了反馈机制,对新的培养模式有较高的期望。

6 总结

在教改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保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培养符合地方需求人才的原则,相信都能克服困难。

通过此次光通讯试点班的组建及建设,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边学习边工作”模式,更快的了解和掌握了就业所需的技能;企业通过学生实习阶段,也更及时、精准的补充储备人才;学校对今后在光电技术及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专业认知需要加大力度,明确本校本专业定位,了解本专业就业方向等。根据企业用的专业知识需求,逆推学生所需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制定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牛宇佳,朱鹏飞.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及论文教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134-135.

[2]吴明忠,傅金祥.构建“一体两翼”教学体系 协同培养大学生写作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Z1):72-73.

[3]林宗德.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7(01):245-247.

[4]包建荣,姜 斌,许晓荣.电子信息类专业协同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5):170-173,196.

[5]蔡 红.我院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2(20):196.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通讯专业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通讯报道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