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

2018-01-29孙立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孙立忠

自然分娩可促进子宫收缩,锻炼胎儿的肺部功能,且促进产后恢复,对于母婴来说均有益处[1]。但自然分娩的疼痛使产妇较为恐惧,部分产妇因此选择了剖宫产分娩[2]。如何减少分娩疼痛,安全无痛分娩是围产医学的重要内容。硬膜外阻滞属于有效、安全的无痛分娩方式,因此为了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笔者特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意愿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28.69±1.17)岁。平均孕周(39.50±0.33)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28.52±1.32)岁。平均孕周(39.54±0.3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未采取镇痛措施。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具体如下。给予产妇氧气吸入,连接监护仪,当产妇的子宫口开大至2~4 cm时,于L3-4穿刺置管,将导管头端向上,置管的长度3~4 cm,当产妇处于宫缩间歇期时,注射0.1%利多卡因注射液3~5 ml到硬膜外腔,观察10分钟产妇无异常,采取80 mg罗哌卡因联合0.2 mg芬太尼,将上述药物溶于0.9%氯化钠36 ml,采取自控镇痛泵缓慢泵入硬膜外腔(5~8 ml/h),待患者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进行自然分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程和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出血量分别为(152.30±7.60)min、(78.66±3.14)min、(7.57±0.94)min、(190.20±3.90)ml。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出血量分别为(190.44±15.40)min、(79.00±3.00)min、(7.59±0.90)min、(250.20±18.00)ml。观察组第一产程、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1=27.200,P值=0.000;t2=39.899,P值=0.000)。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959,P值=0.169;t4=0.188,P值=0.425)。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组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的Apgar评分分别为(8.68±0.40)分、(9.20±0.20)分、(9.30±0.13)分。对照组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8.72±0.90)分、(8.96±1.90)分、(9.3±0.10)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34,P值 =0.202;t2=1.539,P值=0.062;t3=0.000,P值=0.500)。

3 讨论

发达国家无痛分娩率高达35%~75%,剖宫产率低至10%~20%。我国无痛分娩率不足1%,但剖宫产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3]。分娩使产妇处于应激状态,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大脑皮质疼痛阈值下降,使产妇对疼痛敏感性增强,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使难产的机率增加[4]。而部分产妇无法忍受自然分娩的疼痛选取转剖宫产手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无痛分娩不仅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还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5]。

罗哌卡因属于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麻醉和镇痛的双重作用,可有效的抑制痛觉中枢传导,中枢神经毒性较低,低浓度、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能够产生感觉阻滞,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较小,因此有助于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且其麻醉作用持久,对胎儿的影响较小,是分娩镇痛的最佳药物[6]。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是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和吗啡的药理作用类似[7],但镇痛效果显著强于吗啡,镇痛迅速但不持久,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相结合,会使痛觉的传导受到抑制,镇痛效果好。大剂量使用可产生胎儿抑制作用,但小剂量用药较为安全有效。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使用,可以减少用药量,良好镇痛的同时,减少对母婴的影响[8]。

观察组第一产程、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中,效果显著。

[1] 黄科.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2015,10(A03):47-48.

[2] 杨海霞.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84.

[3] 赵文杰.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应用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6):77-78.

[4] 杨梅,朱雁鸿,胡燕,等.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临床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148-151.

[5] 房建,赵继蓉.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2):264-267.

[6] 周金彩,吴春秀,张乐,等.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7-98.

[7] 王晓燕,陈弋戈,鲍二臣.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196-198.

[8] 周金彩,吴春秀,张乐,等.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43-45.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