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更年期异常心理症状及影响因素

2018-01-29周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群因素症状

周颖

更年期指的是女性自生育阶段到老年时期过渡的转化期,同时也意味着女性卵巢功能已逐渐处于衰退阶段。更年期可划分为绝经前、绝经时、绝经后。随着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与激素水平紊乱以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常常会出现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对广大女性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困扰。因此为了更好的降低更年期女性的异常心理状况,充分了解引发这些症状的临床病因和表现形式,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了[1]。故而,医务人员应在临床就诊与护理过程中,适当的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帮助更年期女性缓解或消除其内心异常心理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以便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报道如下所述:

1 更年期常见的心理症状与类型

就当前临床治疗经验来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相距甚远,同时当这些心理落差在心里堆积太久而不能正确的排除后,又会引起增加更年期患者的心理压力,最终形成焦虑、偏执等异常心理症状[2]。

1.1 焦虑状态

一般而言,焦虑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形式,即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情感到焦急、恐惧和担忧等,严重时甚至还伴有其他临床疾病症状,这也是其他疾病的一种常见预警信号。而对于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人群而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焦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还会出现上涨趋势,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人群尤为明显。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患有更年期异常心理症状的女性会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失眠、惶惶不安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自我责备、敏感、身患重症等常见的主观感觉异常情况;同时还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听见自己的心跳、胃肠蠕动,以及不厌其烦的向他人倾诉自己的临床症状[3]。

1.2 偏执状态

通常情况下,偏执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其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所受到的待遇(如被害、爱、恨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夸大、嫉妒等。而从临床医学角度而言,这些不良因素常与中毒、分裂症或器质性神经症存在较大联系,甚至存在应激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形成一种人格障碍。偏执在更年期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与社会、各个方面接触日益减少且孤僻状态越来越明显,当这种孤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又会出现妄想,同时由于这种妄想接近现实的几率较大,因此临床上将其称作更年期妄想症[4]。

2 影响因素

随着临床医学的向前发展,疾病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难治化。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作为女性重要的生命物质基础,不仅能有效的维持女性健康,还是维持卵巢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更年期女性人群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磁性激素水平也会随之改变,这对女性的心理与生理活动以及生活质量都存在较大影响。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要想缓解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症状,则应从雌激素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生物、心理、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研究与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根治方法[5]。

2.1 生物因素

就目前的临床医学的发展来看,虽然并未明确指出更年期心理症状与女性的雌激素有直接的联系,但当处于更年期女性人群的潮红、出汗等症状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改善后,更年期女性的异常心理症状也会逐渐好转,焦虑、偏执等。从临床医学规律而言,一般患有躯体病史的女性人群,其出现异常心理的概率显著高于无躯体病史的女性人群,尤其是焦虑、偏执、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更能加重更年期女性人群的生理负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而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更年期女性的异常生理与心理常常是相互作用的,且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其常见症状是生理上的紊乱往往会催发心理失调,反之,生理失调也会加重心理异常症状[6]。

2.2 心理因素

在临床医学中,更年期女性身心困扰因素主要包括角色冲突、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三个方面的内容,借此,笔者则以这三个方面作为主要论述依据进行阐述:

一是角色冲突:对于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人群而言,她们不仅扮演着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家庭角色,同时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职业角色,因此她们在这两种角色中如果处理不当,则会诱发各种家庭与社会矛盾。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更年期出现较大异常心理症状的女性患者,常常由于她们在抚育子女的家庭责任中付出了较多精力,而当子女逐渐步入社会后,她们则被放置在“空巢”中,继而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失落感与挫败感[7]。

二是认知水平:根据学者许健[8]的研究结果发现,从认知角度而言,负性生活事件作为诱发更年期女性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常常受到主管因素的影响,同时根据许凤全[9]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还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地处偏远山区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在更年期时期出现异常心理症状的占比却相对较低,而身处大城市或受教育较高的女性来看,由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物质条件的优越性,其出现更年期异常心理症状的比例却显著高于其他社会背景下的更年期女性人群。

三是性格特征:老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更年期女性身上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性格特征的差异使得人们在社会上所承受的心理与生理负担是明显不同的;而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讲,由于各自的性格差异,使得她们在面对社会、心理与生物负担时所采取应激措施也千差万别[10]。

2.3 客观因素

通常情况下,更年期女性异常心理症状中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社会环境因素:更年期女性异常心理中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超负荷的生活负担,就当下我国更年期女性的异常心理症状来看,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是传统文化羁绊,由于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的影响使得他们在社会中既要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如渴望获得他人认同和薪金报酬等,同时由于她们内心中的“母贤子贵”“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她们所付出辛苦往往高于男性,因此当她们处于更年期时,由于各种社会与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其常出现失望、委屈、焦躁等不良情绪[11];二是社会变革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虽然部分中年女性在社会中取得了成功,但更多的中年女性则由于长期处于劣势的社会竞争中,她们在心理与生理方面往往需要承受更大的物质、精神负担,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也就极大程度的加重了更年期女性的异常心理[12]。

[1] 郑瑀,许琳洁.更年期抑郁妇女心理特征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6):3199-3201.

[2] 陈华燕.1 200例女性更年期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08-110.

[3] 姚烨 .更年期女性心理特征及治疗[J].健康向导,2015,21(5):20-21.

[4] 刘伟东,杨翌,许雅,等.广州市40~60岁女性的更年期症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3824-3827.

[5] 厉美珍,单小兰.磐安县部分女性MPS症状评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191-194.

[6] 许凤全,郑瑀,许琳洁,等.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关系的研究述评[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1):69-72.

[7] 陈金鳌,白亚兵,金奕,等.不同运动方式对更年期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2):62-67.

[8] 许健.妇女更年期焦虑状况调查与更年期保健[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143-145.

[9] 许凤全,郑瑀,许琳洁,等.心身并治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女性激素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7):893-896.

[10] 许素梅.更年期综合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6,6(5):397-398.

[11] 陈建芳,万慧卿,黄艺舟,等.更年期女性胆固醇水平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37(10):831-836.

[12] 曾惠娣,邱碧芳.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1):24-26.

猜你喜欢

人群因素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解石三大因素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