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图时代”的新课题
——浅论图像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2018-01-29唐焱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动漫青少年

◆唐焱(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形态中,有三种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即口传文化(Oralculture)、视觉文化(Visualculture)和文本文化(Textualculture)。”①视觉文化发端于史前时期,早于文本文化。“图像对于无知的人来说,恰如基督教《圣经》对于受过教育的人一样,无知的人从图形中来理解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他们能在图像中读到其中书中读不到的东西。”②为了捍卫图像,公元六世纪的教皇格里高里大帝提出了这一著名的话语。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图像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21世纪更是一个图像文化或视觉文化的时代。

一、图像文化的社会作用

图像自古有之,如四万年的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山的山洞岩画,就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视觉文化的留存。像我国出土的刻画在甲骨上的象形符号,描绘在陶罐、山岩、墓室和绢帛上的图画,我国的水墨画以及后来西方的宗教画等,都属于图像。不同于这些手工方式描摹刻画的图像,自从摄影术发明了之后,图像文化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摄影为母本为基础,之后又发明了电影,普及了电视,到现在数字技术发展,图像文化的发展极其迅速地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说20世纪前期是精英文化,那么后期就是以大众为目标的通俗文化,尤其是后现代的崛起,更是将通俗文化推到极致。无论是如摄影、绘画、雕塑这些静态的视觉图像,还是动画、电影、电视这些动态的视觉图像,图像文化都已成为了当下的显学。现代社会人们接收的信息大部分是依靠图像进行传递的,因此图像文化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了很重要的传播手段。

二、 图像文化对现代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我们当下的生活已被图像包围着的,电脑、手机、电视、电影等传播载体的普及,以及无处不在的广告,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图像都时时刻刻对人们的眼睛进行着饱和性的视觉轰炸。以图像文化与视觉符号为表征的图像化时代的到来,给青少年认知当代社会提供了非常直观和丰富的素材,让他们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式了解更广阔视域的知识。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中指出:“心灵受耳朵的激励慢于受眼睛的激励。”现代商业资本正是抓住了视觉的效应,将图像的特性利用到极致。因此,图像时代也给青少年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带来了复杂的影响,对学校各方面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冲击。

图像文化时代,挣脱了文字语言带来的理性主义形态,转而建构了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感性主义。感官的刺激往往使人们只注意表浅的信息,很难深入追寻事情的真相。感性主义迎合了轻松的需求,其通俗化的表达,一定程度削弱了其应有的文化性,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思想和价值的传达,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庸俗化和浅薄化。这极易造成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扁平化,同时也易使他们在认知和知识结构上造成碎片化。

不可否认的是韩国的偶像文化、日本的动漫文化、美国的好莱坞文化都对我国青少年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尽管我们不可简单下结论,但是,毫无疑问这种主要通过视觉图像包装的传播形式,使青少年的思想很容易产生娱乐化的倾向,甚至会诱使他们对本土文化缺乏自信并造成价值观的偏差。举个例子,一项中国青少年对动画喜好的调查显示(785份调查问卷),在动漫作品来源方面日本动漫占大多数。喜欢日本动漫作品的占77.8%,喜欢中国大陆动漫作品的占5.7%,喜欢中国港台动漫作品的占5.7%,喜欢欧洲动漫作品的占3.9%,喜欢美国动漫作品的人占6.8%。③由此可见,当下我国青少年人群中对本土的动画甚至文化是缺乏认同度和自信的。

对图像文化及其美的追求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因此,在图像文化的传播时代,不应该是对美的遮蔽,而应该是对美的发现和理解,更不充许通过图像文化传播贻误青少年的毒素,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图像文化时代加强对现代青少年的教育。如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清理了1500余个网络账号,严肃整治了一批不良有害的网络节目,为净化网络文化市场做出了努力。

三、图像文化时代对加强青少年教育的策略

2017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了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之一的图像识读被排在首位,可见培养青少年对图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的能力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向。图像素养的培养需以内在的建构为主,如果他们不能在纷繁复杂的视觉环境中学习怎么去识别、判断、选择甚至去探究、解读这些图像文化现象和信息的意义,那么在现代社会就会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文盲,即视觉文盲。青少年不仅要学习图像文化的常识,也要在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辨别与运用它们的能力。图像信息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发之源,所以在图像文化时代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非常重要与必要。

首先,应加强以图像为重点的素养教育。

以图像为重点的素养教育,首先要通过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影响他们的感官和心理,使他们能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这需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对视觉图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并间接地对智力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内在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入化。这种丰富和深入单纯地依靠不同图像的刺激是难已达成的,它取决于图像自身的文化性与美育性,以及主体的主动性和反思性。而这些都需要有责任的社会教育和有态度的学校教育才能共同完成。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讲,第一,应给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美观的视觉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美感教育含括在知识教育之内,或者说伴随着知识的教育。例如,台湾交通大学陈慕天在清华大学交流时,在参加学生创业大赛的决赛上,发现清华大学的学生虽然想法和理念超群,但是在展示的PPT上却只能套用模板,缺乏美感,让人失去了深入了解的兴趣。在对比之后,他更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在他大学毕业后,跟小伙伴一起提出了“美感细胞——教科书再造计划”,用丰富的美学元素改造了一批一成不变的教科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想象力。被改造后的教科书,由于文字配有丰富的插图,如电影一样加入了视觉设计,仿佛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建立了一座美术馆,学生面对新课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可见,青少年的美感教育是可以多途径的,贯穿在教育的方方面面。第二,培养青少年的图像素养的有效途径是让他们亲历现象世界,亲历才会有视觉、听觉伴随着触觉,而不只是间接的或静止的图像世界,这样才能调动起其多感官的因素,体验生命运动形态,感受到生命力的律动、舒张,这样视觉对象就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感知觉层次和更丰富的情感活动轨迹。使青少年在亲历活动中保持并养成对图像的敏锐度和视觉经验,这是间接的经验所难以达到的。因此,将学校教育的场域扩展,使青少年可以面对更多自然的、真实的视觉图像,促使他们交替使用各种感觉器官,呈现形象化、生动化的材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情感得以丰富和充沛。

其次,应加强对民族传统图像文化的审美教育。

从社会层面来说,我们应该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和责任感,给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图像世界。因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使青少年了解世界的窗口变得越来越丰富和便捷。受一些发达国家的影响,如前面所说,青少年心理呈现“西化”的趋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多挖掘自己本民族的优秀图像文化,通过有效的方式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走进它,认识它,喜欢它。比如,扩建后于2017年底重新对外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之前静态的图像,变成动态的、三维的图像和故事画面,让人耳目一新。如通过数字媒体,将辛追墓中的T形帛画中的图像进行拆分解读和动画演示,让观者能更直观地理解帛画中每个图像所隐含的意义,以及整个帛画所传达的寓意。这种新型的方式——改传统文物呈现的方式,拉近了观者与文物与图像的距离,增强了观者的体验,使之更便于了解了传统图像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也能使青少年更进一步地了解民族传统图像文化的意义,体验民族传统图像文化的美好,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总之,图像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是本世纪的新课题,需要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②段炼.视觉的愉悦与挑战:艺术传播与图像研究,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

③董秀成.动漫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动漫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