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18-01-29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天津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学科

■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孙 颖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地理核心素养是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性表述,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过程中或之后形成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高中地理是高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极强应用能力的基础学科。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以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学科视角,透过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辨识能力,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为途径,最终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地理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在继承中发展、传承中创新、整合中突破。

一、不断充实自我,教师自身要满怀家国情怀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早已过去,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自身要成为“源远流长的江河”,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亦是如此。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我,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真正带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去备课、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找准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的融合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景教学方兴未艾。许多教师为了设置情景生搬硬套,舍弃教材,导致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本末倒置的现象。地理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深挖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动、鲜活、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找到融合点,发现迁移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地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实地教学,以家乡为课堂,识别身边的常见地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高中阶段中国地理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我国地大物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崛起而读书。

三、抓住课堂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契机

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课堂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地理学科知识外,还应有意识地补充有助于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养成的内容。例如,学习“人口迁移”时,可以利用数据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春运:每年临近春节,数以亿计的华夏子孙即便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开发有助于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生动素材,从生活的情景出发,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再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开发培养家国情怀的实践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熟练掌握地理技能,使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组织、教师带队到野外进行考察活动。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各种工具,协作完成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观测、记录和评价,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

另一种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学生跟随家人出游的机会,鼓励学生对祖国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进行观测、考察,或者参观当地博物馆、展览馆等,了解乡土文化的发展脉络,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回到课堂,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

地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拓展课堂范畴,开展诸如活动体验、动手实践、观察思考、问题研讨等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感受、领悟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从“理念的高空”走向“实践的田野”,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是对地理学研究最凝练的表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子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