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际协同教研模式构建探索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校际教研成果

校际协同教研模式是校本教研模式的拓展,其并不是一节课或者几节课的教研再现,它的重要性也并不体现在多上几次课,而是在于学校之间共同进行教研的整个过程。不同的学校在一起进行协同教研活动,重点是校校之间教研思维的碰撞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了在分享中研究,在研究中分享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多校教研建设的共赢。校际协同教研模式的探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树立“大教研”观念,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

从校本教研的探索到校际协同教研联合模式的构建,要求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的教师秉持包容开放的心态,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在心中树立“大教研”观念。协同教研是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挖掘教师的专业潜能,发挥教师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分享各校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出协同校的整体力量,解决教研的共性问题。

首先,各校教研组要分析本校教师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梳理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找出教育教学中的漏洞与不足。在分析清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其次,协同学校教研组之间要适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解决教师教研中存在的困难,为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供平台,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机会,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其教科研的潜能。

最后,协同学校之间要努力营造和谐自由的教研风气。以往教师多是以局外人的角色参与教科研,如果教师以这样的心态参与教科研,那么其专业素养就很难提升。所以,营造一种宽松的教研氛围,这能够让教师主动调整心态,转变以往的“旁听者”或者“被动学习者”的角色,从而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实施者”,这样的角色转变后,教师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主张。

二、共创“大协同”环境,形成卷入式教研

“卷入式”教研,是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全程录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问题,进行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教研方式。“卷入式教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协同教研前,确定恰当的教研主题。

协同教研需要学校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有所侧重,如果每次的教研主题宽泛分散,那么就会导致教师的主体教研意识不强。只有当主题聚焦,每一次的教研才会有深度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教研中学习、在学习中教研。教研主题的选择要提前在教师中征集,征集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利用微信或者发邮件的方式收集教师的选题。教研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是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总之问题不限,只要是教师存在的疑惑都可以提出来。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分组交流、学术沙龙、小组研讨等等,多元而又丰富的形式能够提升教研的活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

2.协同教研中,要形成清晰的教研路径。

参与教研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对于教研活动要有充足的话语权,在教研讨论中,没有资历高浅之分,也没有教龄长短之别,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自由表达,只有在充分而又自由的讨论氛围中,每一位教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形成帮、传、带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要让教研形成清晰的路径,需要在本校中先进行前期研讨,从而删除一些“伪问题”,形成各校的教研个性。然后在校际互动中提炼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在校际教研交流中,各校教师共聚一堂,在“大交互”的环境中,思维得到碰撞,教学中的共性难点问题才能放大,从而形成内容丰富的研讨成果,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3.协同教研后,要进行实践检验与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研经验与成果如果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那么这样的经验与成果是不能推广的。不少校际协同教研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如火如荼,然而其成果是否值得分享仍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因而,每一次校际协同教研后,有必要创设多种途径来检验其成果是否有效,同时要再组织校际交流,做到及时跟进。所以,某种程度而言,实践的检验与跟进,其实是对校际协同教研活动的延展,也是扩大校际协同教研影响力的方式之一。

三、架构“大方向”视角,培养延展性思维

校际协同教研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带来诸多后续思考,教师会从中学习到新的理念,从而在教学与教研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因而我们需要指导教师基于一个更大的视角去让校际协同教研更有深度。

1.信息化平台丰富教研媒介。

如今信息化技术大大降低了教师交流的成本,微信群、QQ群的广泛使用让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可以实时沟通交流,从而快速地将每一次的校际教研成果进行分享,这样的方式及时而又便捷。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平时的时间对校际间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深度学习与感悟,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这也是让集体智慧充分扩展的便捷通道。同时,可以建立校际间的教研活动网站平台,上传每一次的校际教研交流材料,实现协同教研成果的分享。

2.科研课题提升教研水平。

教师教研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考上,要真正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课题项目研究、教学案例设计、案例反思、论文写作等具有实际价值的方式来体现,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理论分析水平。在这些措施中,让教师通过申报与实施校际联合课题的形式,从而提升教研水平,这是一个便捷的途径。在校际教研中,可以围绕校际联合课题进行价值统领,围绕课题核心及时收集每一次的过程性教研成果,从而更有利于教研经验的互助分享、推广与借鉴,实现让每一位教师在科研上不断提升。

3.评价机制提升教师参与度。

无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校际协同教研,都是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那么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参与热情。这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为教师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多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其在专业成长上有突破自我的机会;二是要设立评价机制,让教师在评价中获得荣誉感与自豪感,比如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学校可以评选出“最佳教研教师”“最佳教学设计教师”“优秀教研论文奖”等等荣誉奖项,从而让教师明确得失,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校际教研成果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验收成果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工大成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