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压设备油温过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2018-01-29周阳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油温油液液压

周阳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就液压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液压油在传动系统作用下的最佳工作范围为35~60℃,而在液压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压力损失、机械损失等情况,极易导致液压设备油温在短期内急剧升高,从而影响液压设备机械运动的稳定性,甚至给液压元件造成损坏,不利于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积极探讨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的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的危害

液压油自身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与耐磨性特征,当液压油温环境不低于35℃且不高于50℃的条件下,液压设备能够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一旦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甚至超过界定指标,极易造成液压系统内部紊乱,加速液压设备密封部件老化,导致泵体容积范围缩小,从整体上降低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能力。液压设备油温过高极易引发多种设备故障问题,若溢流阀受损,则会导致液压设备无法实现正确卸荷,需重新更换溢流阀方可解决。若阀性能降低,极易导致液压设备出现不良现象,包括设备振动、设备发热等,严重影响液压设备的使用性能。若液压设备的泵、马达、缸等元件磨损严重,若不及时进行更换,则无法满足液压设备的运行需求。若液压设备油温过高,极易降低冷却器性能,冷却水供应失灵或风扇失灵,导致部分油液在通过冷却器后仍无法有效降温,需检查冷却水系统,并做好电磁阀、风扇及冷水器等部件的维修或更换,以免影响液压设备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液压设备油温过高还容易导致液压泵载重超标或供油不足等问题,给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 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的原因分析

2.1 液压回路结构及系统架构设计合理性不足

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现象的出现,与液压回路结构及系统架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存在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在液压系统运行中,内部部件选用不合理、管路排列设计紧密性不足以及缺乏系统卸荷回路都是导致油温过高现象的重要因素。当前液压设备运作过程中,阀内油液流速过高,导致设备运作过程中承受较大压力,并且液压泵流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此种情况下极易导致液压设备出现油温过高的情况。就管路排列设计来看,其复杂程度较高,若管路材质截面出现变化,势必会影响管径接头效果,待油液流过时,阻力效应的作用下压力损失较大,导致液压系统后期出现强烈的温度升高反应。若系统内部执行单元停止反应,一旦油泵内部卸荷技术研究不到位,在高压环境下,油液经溢流阀导入油箱内,温度明显升高,导致电机与油泵设备频繁启动,最终导致部件受损,严重影响液压设备的正常运作。与此同时,一旦空气混入液压油内部,低压环境作用下会携带部分油体气泡逸出,此种情况下极易形成压缩反应,油泡POS后释放热能,导致液压设备油温升高,不利于液压设备的正常使用。

2.2 油品选取不当,设备检修与维护不到位

第一,油液粘稠度不够合理,内部磨损失效现象严重;第二,系统延长管道长时间未经过清理、养护,涉及各类污染杂质会加大油液流动阻力,后期能量消耗数量;第三,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相当恶劣,尤其在机械运作时间广泛增加的基础上,各类杂质会混入油液内部,经受污染侵蚀的液压油会直接进入马达、阀结构衔接位置,破坏部件表面精度,造成泄漏现象。体系运作流程中,如若内部油量不足,系统便不能消耗这部分热量,加上滤油媒介磨粒拥堵现象频繁,在各类干油、灰尘的交织影响下,滤芯承载能力稍有不足,这些都是加剧油温升高的原因。除此之外,液压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设备检修与维护不到位,出现空气灌入进油管或换油时空气排放不到位的情况,极易影响液压设备使用性能,甚至导致油温过高情况出现。

3 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的控制措施

3.1 液压回路结构改良

为促进液压设备油温过高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液压系统运行中应当充分做好液压回路结构改良工作,提高系统结构精度,保证液压回路内部参数的合理性,促进结构性能不断优化,以满足液压设备运行需求。

第一,选择合理的液压源,保证液体流量的稳定性,为液体流量相关功率提供可靠支持,提高机理匹配价值的整体效果。在液压设备运行过程中,液压回路结构改良能够有效控制流量过剩等不良反应,确保液体流量满足液压设备运行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液压源的合理选择,并做好机理匹配规划体系的整合工作,便于能源回收的有效实现,提高液压源与负载之间的匹配度,进而对液压设备油温过高问题进行科学控制。

第二,在液压回路结构改良的过程中,应保证系统结构改良精度,对细化部件的间隙部位进行润滑处理,全面提高细化部件完整度,以保证系统结构可靠性。应当注意的是,在液压回路结构改良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对于结构改良材料的选择应当具有适用性,最好采取摩擦系数相对较小的材料,并及时调节油缸热能条件,以免影响系统导轨接触精度。技术人员应当在液压回路结构改良中运用平衡力支撑效应来改善热量堆积反应,也就是说,在机械长期运行条件下接触与磨损会造成热量堆积,而随着平衡力支撑效应的提升,能够有效减少这种堆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从根本上对液压设备油温过高问题进行科学控制。

第三,在提升系统结构改良精度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液压回路内部参数,促进液压回路结构性能的不断优化,满足液压系统长期运行需求,降低泵体内部流量,通过内部参数调整将泵体内部压力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液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能量的可持续开发,从而有效降低油温过高情况的发生几率。

3.2 对系统内部管路架构进行科学设置

液压系统运行中,内部管路结构的设置是控制液压设备油温过高问题的有效策略,能够降低偏移发生几率,增强液压系统整体协调性能。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做好系统内部管路架构工作,控制好整体管线长度,确保管理弯头角度适宜,以保证系统管理设计的合理性。在准确把握系统内部既定管道特征的基础上,建立集成化管理体系,对细节位置进行规范连接,进而对系统内部流速进行科学化限制,最大程度上避免液压设备出现油温过高的情况。

3.3 科学选用油液材料

在液压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油液材料性质不适宜,极易引发油温过高问题出现,给液压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若想要科学控制液压设备油温过高的问题,应当科学选择油液材料。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工况变动情况及特定机械使用标准对油液材料进行科学选用,必要情况下使用代用油时,应当充分考查代用油性能是否满足液压设备运行标准,切不可对不同油液进行混合使用,以免影响在液压设备运行中油液材料出现恶化反应而导致油温过高情况,切实维护液压设备现场格局稳定性,促进液压设备得以良性运行。应当注意的是,液压系统运行中应定期做好换油工作,一般以1000小时为运行周期,系统运行一周后应及时进行换油,技术人员在换油操作时应注意将油箱内旧油放尽,之后以130目以上滤网进行加油,做好油量调节工作,保证液压系统内部油液得到规范循环冷却,进而对液压设备油温过高问题进行科学控制。

3.4 及时开展设备检修与养护

液压设备运行中,为有效控制油温过高情况,应及时开展设备检修与养护工作,依照相关工业标准实施油位特征,并对系统进油管位置密封条件进行严格仔细检查,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坚决不允许外部空气灌入进油管位置。与此同时,液压系统换油之后应及时排尽系统内部空气,以免影响液压设备使用性能。长期磨损的部件若得不到及时检修与养护,极易造成液压设备油温过高,因此在设备检修与养护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结合系统运行标准及工作条件出发,对于连续运行2年左右的液压泵器具进行全面检修与维护,必要情况下及时更换部件,以免液压泵器具磨损严重而导致液压设备油温过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液压设备油温过高是影响液压设备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一旦控制不到位,会影响液压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在液压设备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油温过高问题,保证各个工序、设备及部件性能满足液压设备运行相关标准,并及时做好液压系统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控制液压设备油温,确保液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黄伟,杨军,洪旗,江代祥,许桂伟,吴慧.工程机械液压阀再制造及其效益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13,(02).

[2]莫明强.浅谈液压设备中系统故障的诊断及排除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3]荣世新.探讨工程机械液压设备的保养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猜你喜欢

油温油液液压
油液颗粒过滤器动态过滤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考虑多监测指标不确定性的滑油状态综合评估方法
上支承辊平衡缸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改进
通过油液分析查找发动机抱轴故障原因
基于Stateflow的民机液压控制逻辑仿真与验证
一根筷子辨别油温
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现象原因分析及改进
液压扭矩扳手的不确定度评定
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系统及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如何判断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