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棒棒精神

2018-01-28十月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12期
关键词:自力棒棒活儿

十月

他们如蝼蚁一般爬行,如高山一样伫立,如细流一般蜿蜒,又如洪流一样凶猛。

2018年,《最后的棒棒》成为纪录片中的一匹黑马,豆瓣评分9.7。片子的导演是毫无专业基础的转业军人,用一年多的时间做了一名棒棒(挑夫),并拍下了这个即将消失的行当里的人与事。

用笨拙的方式,记录一个时代

2014年1月19日,38岁的何苦按照退役前制订好的计划,把存款交给妻子,准时出现在租住的房屋——距离重庆市解放碑不到300米的自力巷53号,一个随时要拆迁的破楼房。

军官身份已成过去,何苦拜了一位有22年工龄的棒棒老黄为师,还给自己起了个有力的艺名“蛮牛”。一根竹棒、两条麻绳,作为山城的特殊名片,挑夫在重庆有着一个再直接不过的名字——棒棒。在机械无法发挥作用的楼梯和坡地,棒棒们依靠体力支撑起这座城市最基础的人工运输网络。

从重庆警备区政治部正团级军官,变成出苦力的棒棒,何苦的父母万般阻挠。何苦以一封家书告知父母:“我小学八年级的愿望实现了。”原来,儿时上学,何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学六年级念了三年才勉强考入初中。当年,母亲教训他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再不好好上学,长大当棒棒。”

面对亲朋好友的不解,何苦说:“一个没啥文化的人老在那儿赖着,就会拖部队建设的后腿,在我即将把背影留给军营的时候,重庆街头有一个佝偻的老棒棒也正在把背影留给城市。我去做棒棒,只是想踏踏实实回到劳动人民中间,踏踏实实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依托自身所长顺便做点事情,自然再好不过。”

何苦以每月2000元聘了小伙张炎做摄影师。张炎不会用摄像机,何苦手把手地教。只跟拍了两天,张炎说压力有点大,何苦宽慰他:“见啥拍啥,我们就是要用最笨拙的方式追踪一群背影,记录一个时代,讲述一种人生。这与艺术无关,全是力气活儿。”

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上街第一天,扛着棒棒却等不来活儿的何苦备受煎熬,纪录片中有句话描述了他和师傅老黄当时的状态:“我们就像两个称职的边防战士,一遍又一遍地在解放碑商圈例行巡邏,苦苦期待着挣钱的机会,却一直没有开张。”

下午1点,师徒俩终于等来雇主召唤。三件货物100斤出头,要走两公里路才能送到目的地,工钱只有10元。挑了不到500米,何苦肩部的肌肉已经由酸麻变为刺痛。之后的时间里,两人又接连完成了挑腊肉和挑饮料瓶的活儿,每次都有上百斤重。半天下来,何苦累得够呛。干完活儿,他算了算,两个人一天的收入只有67元,其中的20元还是师傅徒手从厕所里掏狗勺得到的报酬。

棒棒们挣钱不易,吃饭尽可能地节省,经常一顿稀饭就能打发肚子。由于卫生状况差,住进自力巷的第一个月,何苦从未在房间里做过饭。然而,一个月后,他最终突破了心理底线,不再考虑做的饭干不干净,而且接连吃掉自己做的两碗肉,喝光三碗汤。吃完,喉咙里不停地往上冒油,他却并不反胃,反而觉得这种感觉真好。

何苦渐渐与棒棒们熟悉起来,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天亮之前,一群光膀子的男人追着载货的汽车狂奔,只为能抢到活儿。这个时候,手里的棒棒不再派上用场,他们会把麻袋扛在背上,或用自制的手推车推货。实际上,从前一天晚上11点开始,批发市场所在的街道就已进入“战备状态”。满载着衣服的货车一辆辆驶来,棒棒们忙着追车扛货,整条街人来人往,忙碌如战场。他们追的不是车,而是对生活最真诚的梦想与渴望。梦想与渴望不同,但每个故事都足以让人心底一颤。

何苦的师父老黄,因为曾被划分为地主,一直讨不到老婆,最后和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同居,并生了一个女儿。为了维持生计,老黄不得不出门打工,最后迎来的却是另一个男人在这个家庭的合法入住,他只能带着女儿另谋出路。女儿寄养在亲戚家后,他做了棒棒,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女儿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买了大房子。女儿女婿很孝顺,但老黄为了减轻女儿的压力,帮助他们还清房款,推迟了放下棒棒的时间,没曾想还没达到目标就患了病。自力巷被拆迁后,棒棒们流落街头,老黄身体不适,仍旧喊着不去医院……

交往了五年的未婚妻突然悔婚,老甘一气之下当了棒棒,一做就是二十五年。他喜欢制订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挣的开面馆的1万元被偷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挣的准备开杂货铺的2.5万元也被偷了。自力巷突然拆迁,老甘和棒棒们的生活物品被埋,老甘不顾危险,冲进废墟里去挖,双手鲜血淋漓。老甘目前的理想是赚足1万元,回老家风风光光地办60岁大寿。

随着拍摄推进,棒棒们渐渐忽略了摄像机与何苦的存在。何苦跟工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同甘共苦、同命相怜。他们身上或许有这样那样,在外人看来难以容忍的个性与习惯,可当他走近他们,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深深地理解了他们——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如野草一般坚韧,他们的勤奋、乐观、努力、付出、挣扎与哭泣,让人想起一次,内心的力量就厚实一点。

正是这些细节,使得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实现了对真实的无限接近。然而一开始,何苦并不被信任。纪录片播出后,二房东大石在一次交流会上吐露,为了验证何苦是否真的来做棒棒,他曾在好几个夜晚偷偷来到屋里,结果发现何苦一直都在。师傅老黄最初同样对他的目的抱有怀疑,何苦苦笑着问他:“如果真是为了钱,有哪个骗子愿意吃这么大的苦来做棒棒?”

心存梦想,对生命保持信仰般的热爱

从大寒到隔年立春,何苦的棒棒职业维持了一年多,这段生活最终呈现在13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中。2016年,这部片子赢得首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短纪录片奖”,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7分。

2018年8月17日,电影版《最后的棒棒》全国公映。有观众泣不成声地说:“他们用厚实的肩膀,挑动了一个城市。”有网友写道:“许多底层人物的写照,真实感人,虽然片中讲述的是重庆棒棒故事,却也是全天下许多小人物的状态。”有人一口气看完13集,在夜里擦掉眼泪,写下反思生活的话语。更多人联想到的,是默默无言、辛苦劳作的父母。

透过这些一线观众的反馈,何苦更清楚地看到影片的社会意义。不光棒棒群体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从电影中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涤荡。

《最后的棒棒》上映后,何苦来到重庆万州的一座棒棒公寓免费放映电影。他知道大家不舍得花钱走进电影院,即使是一部和他们有关的影片。何苦还想到了偏远山区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同样没有机会走进电影院。于是,他推掉了发行方为他安排的二十几座城市的路演计划,租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天天往四川和贵州的大山里钻,只为带去免费的电影。

何苦因纪录片而成名,他说尽管以后不能做棒棒了,但会继续像棒棒们那样,双脚踏实地站在地上,心存梦想,诚实劳动,对生命保持信仰般的热爱,做一头坚韧而乐观的蛮牛。

猜你喜欢

自力棒棒活儿
吃饭
棒棒哒
苏自立的秋天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生活
理发
理发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