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铜走银技艺与传承

2018-01-28黄春燕刘哲军朱红霞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铜片纹路手工艺

黄春燕 刘哲军 朱红霞 何 燕

(1.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前言

乌铜走银是云南地方特色工艺,为一种铜制纯手工工艺品,也是中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清《云南风土记》载有“大理出乌铜”。民国《石屏县志》记载“乌铜是以金及铜化合成器,淡红色,岳家湾产者最佳。按乌铜器始惟岳姓能制,今时能者日众,省市肆盛行,工厂中有聘作教师者。”《续修昆明县志》记载“其造墨匣及小件炉瓶,质如古铜,而花纹字画以银片嵌入者,则为乌铜器,且又有乌铜走银器之称。”说明民国时期乌铜走银非常盛行,是一种铜合金并应用到炉瓶、墨匣供人收藏观赏使用。由于其发展历史久远,作品外观独特,工艺精湛,乌铜走银工艺在2011年被纳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册中,在得到人们喜爱基础上,其具备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二、乌铜走银技艺

乌铜走银是将铜和金、银等多种金属原料进行熔化,制作胎体,并在其胎体上錾刻各类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者黄金熔化后,在高温情况下将银或者黄金走入到錾刻的花纹图案内。最后,通过定型锻打、修边抛光、手工捂黑等技术处理,使其变成乌黑色,錾刻图形上走入的金或者银成黄色或白色,形成黑白或者黑黄的工艺装饰效果。由于乌铜是一种独特的工艺材料,使用乌铜制作的铜工艺装饰品具有古色古香、外观典雅、美妙绝伦,同时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所以拥有非常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但乌铜走银是世代独传,工艺秘方不外传,所以掌握配方的人并不多,加上解放初期受战争的干扰和社会的动荡,乌铜走银原配方流失,乌铜走银越来越少见逐渐从辉煌转为落败,乌铜走银工艺濒临失传。90年代云南省政府开始挽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濒临失传的各种民间技艺。乌铜走银经过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普查和云南省政府及云南省贵金属研究所的实验检测分析以及云南省许昆、李从仲、金永才等工艺美术大师和金属研究学者的多次实验对比分析,探索出乌铜的配方。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记载:“甲于全国乌铜器制于石屏,如墨盒、花瓶等,錾刻花纹或篆隶正书于上,以银屑铺錾刻花纹上,熔之,磨平,用手汗浸渍之,即成乌铜走银器,形式古雅,远近购者珍之。”基本上说明了乌铜走银的制作工艺,乌铜走银是一项复杂的手工艺,除掌握配方和冶炼合金外,还需要有雕刻设计、绘画造型、书法等能力。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云南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乌铜走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工艺美术大师的访谈,复原出乌铜走银的制作技艺:

(一)冶炼乌铜

乌铜冶炼时对温度的把控要求非常高,首先将紫铜(纯铜)放入坩埚炉内进行熔化,在不同的温度阶段将其它的9种金属材料加入到坩埚炉内,当温度达到1100°C以上,铜将变成铜水,这时要观察铜水中是否有其它杂质,如果有需要加入硼砂或盐分离出杂质。然后将铜水倒入容器进行定型,定型后让乌铜块在草木灰中保温,缓慢冷却并进行锻打,否则完全冷却后乌铜块太硬,不便锻打。

(二)锻打铜片

根据需要制作的器物形状、大小规格,将冶炼的乌铜合金通过不断的锻打、碾压出器物所需厚度和长宽的乌铜片,并设计好纸质样本,进行放样,把设计好的纸质样本粘贴在乌铜片上,进行裁切下料。

(三)錾刻图案

以锻打裁切的乌铜片为胎体,首先通过手绘设计图案、文字,可以直接绘制在乌铜片上或者绘制在白纸上,线条要求流畅工整。其次将乌铜片固定在松香、沙土等熬制而成制作的胶板上,根据图案、文字线条走向使用錾刻,錾刻出各种图案、文字。再次錾刻完成后如果乌铜片上还有纸屑,需要用火将乌铜片的纸屑烧去,并用水冲洗干净。最后检查錾刻图案对不理想的地方进行修整。

錾刻是一个精细活,錾刻的深浅都需要把控好力度,用力过大錾刻深度过深,不仅可能会錾通乌铜片,而且浪费走入的金或银。正常情况下走入金、银的线条深度要求是金不超过0.15毫米、银不超过0.2毫米。

(四)走银

走银(或走金)是让银水或金水沿錾刻的图案纹路自然的进行流动并填满纹路,以“走”满为标准。首先使用硼砂水溶液对錾刻好的乌铜片表面进行赃物的处理。其次将银屑(或金屑)嵌入到錾刻好的图案纹路内,进行加热让银屑(或金屑)熔化。或者将银(或金)熔化成水,走入到图案纹路内,使银(或金)填满錾刻的图案纹路。

这个过程是乌铜走银技艺里面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高温下如果处理不好热反应,乌铜片上走的银或金容易脱落,或者是破坏乌铜胎体。从金属的熔点来看,铜的熔点和银的熔点只相差130°C,当银熔化时,铜也面临熔化。如果熔点掌握不好,乌铜片上走的银或金没有走满錾刻的图案纹路,就会留下缝隙影响图案的美观性。

(五)定型焊接

走银(或走金)之后,待乌铜片冷却进行打磨处理。首先使用中砂措对走银(或走金)之后的乌铜片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其次对抛光后的乌铜片根据器物的造型进行敲打定型,如涉及到需要焊接的,敲打成型后进行焊接组装。

(六)修边抛光

敲打定型或者是焊接组装完整的器物,还需要再次使用砂纸或者砂轮、布轮进行抛光打磨,对一些焊接点或者边角进行细致的打磨、抛光,让乌铜片上的走银(或走金)显出银白色或黄色线纹。

(七)捂黑

走银(或走金)后的乌铜工艺品泛着紫铜的本色,需要经过捂黑处理让红铜变成偏黑的乌铜色。这种捂黑的过程非常奇妙,因为不是使用任何化学元素进行反应。而是用双手手掌进行反复的捂,边捂边用力擦搓,通过长时间的捂让走银(或走金)的部分结合更加稳定、富有光泽。同时让手心的汗渍浸到乌铜片的表面发生氧化,表面上产生一层氧化膜,形成乌铜黑色的效果,而白色的银线纹路或黄色的金线纹路变的更加黑白分明。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手掌汗液偏碱性进行捂黑,却不能捂黑,只有手掌汗液偏酸性的人捂才可以形成黑色。如果想要快速地实现黑色还可以将器具放在醋里进行浸泡变黑。

三、乌铜走银技艺的传承之路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乌铜走银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的去传承、保护,让其复兴焕发出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设计创新

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服务与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基础和生活基础逐步减弱,传统手工艺也将逐步退出现代生活环境。传统的乌铜走银工艺品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需求,传统的样式必须重新创新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宣传设计等等。将传统文化以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形式来进行创作,是乌铜走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乌铜走银作为传统民间技艺,只有结合生活进行创新设计,才能创作出服务人们生活的艺术品。乌铜走银作为一种技艺,发展的空间需要更加广阔,将乌铜走银引入到日常生活器皿的开发上,引入到建筑装饰设计中,改变原来单一的使用用途,开发创新出乌铜走银新的用途。第二,需要不断研究将传统技艺结合到现代设计中来,创新产品开发,提高乌铜走银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乌铜走银的技艺涉及到冶炼、定型、纹样设计等多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在进行传统装饰图案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一些现代的、抽象的元素应用到乌铜走银技艺中,创新创意出更多更新的乌铜走银作品。第三,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传统的手工艺同样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握市场的脉搏、走入市场、走入生活。将艺术创作与市场完美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设计,才能提升乌铜走银艺术品的内涵。

(二)技术创新

探索工艺技术创新,是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境下,进行科技和艺术的有机结合。结合新技术,以创新思维再现传统手工艺乌铜走银,将继续发扬挖掘传统文化是探索乌铜走银现代转型提升的必经之途。

例如乌铜走银技艺中的冶炼、定型、錾刻、捂黑等多种工艺,我们可以结合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提升传统低效率的状况。传统的錾刻非常慢,我们可以使用激光金属雕刻机,在电脑软件里面绘制好图案后,直接使用激光雕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其精确度也非常高。还可以通过三维扫描、3D打印等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技艺结合起来进行操作设计,逐步实现机械化和手工化的结合生产方式提升效率,实现规模生产,只有规模生产才能更好的传承创新乌铜走银工艺。

(三)制度创新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人的关注和帮扶。首先对乌铜走银手工艺人身份体系的确立,大部分手工艺人长期是在农村进行手工艺创作,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针对乌铜走银手工艺人建立职称评定体系,给予乌铜走银手工艺人一定的补助。其次利用政府资源建立乌铜走银手工艺人工作室,扩大乌铜走银手工艺人对外的宣传力度。再次可以结合高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的乌铜走银手工艺专业或者课程,并对选择乌铜走银手工艺学习的学生给予学费的减免。最后还可以结合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开设相关乌铜走银手工艺交流论坛、体验、培训,提升乌铜走银技艺的影响力。

四、总结

中国传统手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和民族情怀,传统手工艺是精神文化财富、凝结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振兴传统手工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过程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乌铜走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努力营造乌铜走银技艺传承、保护、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只有这样,乌铜走银技艺才能焕发新活力,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铜片纹路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指 印
土豆做电池
蝴蝶飞飞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瓢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