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效益浅析

2018-01-28潘声凯

治淮 2018年9期
关键词:续建渠系节水

潘声凯

一、灌区基本情况

茨淮新河是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一条大型人工河道,是以防洪排涝为主,兼有灌溉、排涝、航运、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工程。于1971年11月开工建设,1980年春完成。河线起自阜阳市境内茨河铺闸,向东经插花、阚疃、上桥3座河道节制闸,在蚌埠市怀远县荆山南入淮,河道全长134.2km,截引黑茨河、芡河全部来水及西淝河上中游来水,组成独立的茨淮新河水系,流域面积6960km2。

茨淮新河灌区利用插花、阚疃、上桥3座河道节制闸拦蓄径流及上桥、阚疃2座大型翻水站分级从淮河抽水补给茨淮新河,并沿茨淮新河建设抽水泵站、引水涵闸以及在引水沟渠两侧分散建灌溉站的形式在沿河两岸发展灌溉。灌区规划工程供水能力13.77亿m3,主要用于农业灌溉(7.6亿m)3。现有骨干渠道93条,总长448.6km,其中渠道衬砌整治长度74.8km;支渠174条,总长498.3km;配套建筑物930座。

灌区涉及蚌埠、淮南、亳州、阜阳4个市的怀远、凤台、潘集、蒙城、利辛、颍泉、颍东 7个县(区),29个乡镇,358个行政村,灌区总人口17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3万人。总控制面积2336km2(折合350万亩),耕地面积226.14万亩。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1.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为发展节水灌溉,扩大效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0年4月,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安徽省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设计单位修改完善后上报水利部;2001年11月,水利部下发《关于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批复》(水规计〔2001〕514号),茨淮新河灌区列入了《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规划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插花、阚疃、上桥3座枢纽加固处理、一级泵站更新改造77座、新建泵站19座;二级泵站更新改造656座、新建泵站334座,加固支渠以上各类渠系建筑物930座,新建支渠以上各类渠系建筑物1835座,渠道土方258.5万m3、混凝土防渗衬砌6.84万m3和增建沿渠道路280km、排水沟清淤149.3万m3、维修加固及增建排水建筑物工程53座等骨干工程、田间工程,以及增加管理设施、通讯设施等。渠系支渠以上渠道防渗率达30%,管灌、喷灌、滴灌等发展到12万亩。

2.规划总投资

按1999年价格水平,规划工程总投资10.77亿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5.38亿元,田间工程投资3.99亿元,基本预备费1.40亿元。

3.规划效益目标

茨淮新河灌区1998年有效实灌面积165万亩,规划到2015年灌区改造工程完工后,提高原有165万亩耕地的灌溉保证率,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实现灌溉面积达201万亩(其中井渠结合灌区面积20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75%,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71;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53提高到改造后的0.68。年均增产粮食41919万公斤,年节水1.4亿m3。

三、骨干投资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茨淮新河灌区共实施79个项目,累计下达投资计划60085.32万元,实际完成概算投资60085.32万元,占已下达工程投资计划的100%。

四、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改造灌溉渠道衬砌长度5.14km,完成渠系建筑物改造145座,实际完成主要工程量:土方281万m3(其中开挖 162 万 m3、回填 119 万 m)3,砌石7.1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5.58 万 m3,钢结构 837t。

五、项目效益评估

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2006年第一批项目实施以来,截至目前,新增灌溉面积约2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5万亩。

灌区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节水灌区效益和增产增收效益,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节水效益

经安徽省水科院测算: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6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3提高到0.577,综合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21、1.26、1.26,灌区多年平均综合灌溉定额由424m3/亩降低到340m3/亩。目前,年节约灌溉用水5995万m3,节水量主要用于改善灌溉面积,灌溉周期由改造前的14天缩短为改造后的9天,节水效益显著。

2.增产增收效益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改善后的农田粮食亩产约增加100kg。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37元提高至10171元;灌区农业总产值由27.7亿元提高至138.5亿元。

3.其他效益

工程实施后,骨干渠道引输水能力、灌溉保证率得到明显提高,缩短了灌溉周期,降低了渠道清淤成本,同时渠道险工水毁事故不再发生,保证了渠道安全运行,建筑物配套基本齐全,运行安全可靠,减少了管理运行人员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在水源保障程度、工程完好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内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提高了灌区灌溉保障能力,保障了农业的生产,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六、结语

灌区续改建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自然面貌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水资源状况改善、美化环境、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项目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有力促进了新时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续建渠系节水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可持续性生计评价研究
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汲东干渠续建配套施工过程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对策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