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到“教育”
——从青奥会看奥林匹克运动中文化教育理念的回归

2018-01-28詹祥粉李俊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詹祥粉 李俊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公元前776年古代奥运会的诞生,到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复兴,直至当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傲视全球、备受瞩目的世界性文化现象。发展至今,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也历经了洗礼和演变。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一种宗教的形式出现的,人们靠宗教信仰的力量努力去创造一种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去祭祀人们所崇拜的神灵,祈求神灵保护人类免于灾难。可见,古代奥运会最原始的理念就是祭祀神灵,人们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其生成的基石。而当历史的车轮步入现代社会,在现代文明催生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褪去了当初宗教的色彩,“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理念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的价值理念。

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竞技”理念的生成机制

随着人类的发展,在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倡导之下,现代奥运会燃起了它的熊熊圣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生成于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它以坚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和体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西方社会注重的是多元价值,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体育注重的是竞争意识,趋极端即敢、强、险、异,以个人为本,带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一开始就成为带有古典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西方古典文明强调平等,自古奥运会开始,就一直注重公平、公正、公开。西方轴心时代形成的哲学文化偏重于“知性”思维和“求真”的取向,在体育文化上主要崇尚的是竞争、自由、公正、规则、外控、理性。终极追求是对事物真相的探求,在运动场上则表现为“更高,更快,更强”,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与超越的理念[1]。西方工业革命引发的资本主义对人才标准上所要求的“竞争”与“伦理道德”标准,自然成为在那个时代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之一。在现代世界自由市场经济大背景的推动下,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那种拼搏进取、公平竞争的文化观念得到了迅速的确认与推广,成为了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些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它是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理念是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特定的工业革命时期对人的要求下的公共的产物。

2. 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理念回归动因分析

“竞技”是奥林匹克运动亘古不变的理念,“教育”的理念则是顾拜旦复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时的初衷之一。《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以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竞技与教育应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左右膀臂,但事实是竞技性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主导特征,教育性只是被作为一个附带物时隐时现,并没有一直站立在舞台中央。直至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形式----青年奥运会的诞生,教育的理念才会重新推向幕前。而促成教育理念回归奥林匹克运动的因素,文本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 “竞技”理念的淡化

2.1.1 “竞技”自身的弊端

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竞技口号的引领下,人类一次次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同时也给人类自己带来极大的享乐。但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诸多弊端也日渐端倪。为谋求商业利润,黑哨、假球、消极竞赛也应运而生;当竞技体育成为了一种职业以后,为谋求更好的竞赛成绩,不正当的竞赛手段悄然潜入,奥运赛场上兴奋剂事件屡见不鲜,严重违背了奥林匹克公平、公开、公正的宗旨。奥林匹克运动以国家和民族为参赛单位,在“竞技”引领下的奥运会,金牌主义成了大多数参与者积极奉行的主义。把金牌作为目的来追求,就成了金牌主义或锦标主义了。金牌主义其实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异化,手段异化成了目的。金牌如果成了目的,体育运动就会损害人们的健康而不是增进人们的健康。还会损害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甚至同一运动队的队友也可能反目成仇,相互之间因为争夺金牌的关系而成了敌人。金牌主义只会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金牌上附着了太多的利益,当人们迷失在利益当中,就会忘记了体育运动的目的本身。顾拜旦在 1936 年奥运会演讲时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当这一原则慢慢被被世界各国体育参与者所广泛接受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过分强调竞技理念的逐步淡化。奥林匹克运动只有与时俱进,吸纳更多的的理念才能持久健康的发展。

2.1.2 “竞技”与“健康”的矛盾

竞技体育的概念隶属于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归属于体育的范畴。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换言之,也就是说体育是人们为获得身体健康而从事的一项社会活动现象,体育的概念同样适用于竞技体育。而事实上,现代竞技体育已经将健康的概念弃之甚远。西班牙体育锻炼和恢复医药公司的卡洛斯•贡萨莱斯医生说:“竞技体育从来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它要求将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功能发挥到极限[2]”。激烈的竞争造就了今天一些不同于普通人的超级英雄。但是他们需要经过野蛮、高强度的训练,辅以技术和心理上的指导来不断挑战人体机能的极限,因为第一名不是免费得来的。当奥林匹克运动竞技理念被异化,运动员为了打破纪录和配得上自己合同上带一长串零的身价不得不去创造超过人体极限的奇迹。但这样的努力会损耗他们的身体甚至夺取他们生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能够健康生活的很少。研究显示,从西班牙国家足球队退役的一半运动员患有新陈代谢综合征,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比常人高50%,这群人和极限运动者一样还容易患高血压、抑郁症、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当竞技与健康的概念背道而驰偏入歧途为世人所意识之时,主观上淡化奥林匹克运动异化了的竞技理念成为可能。

2.1.3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在内容上全球文化大体可分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两大主流,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而言,两者所包含的概念差异不仅仅来源于地理位置的迥异,更多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各自积淀的文化模式。东方民族的传统体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念。它表现出一种追求整体、和谐与宁静的特点。东方体育文化对于其参与者的教育价值必然也体现出一种追求和谐、和平,崇尚谦和与礼仪的教育作用。这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代表的近现代西方体育那种科学化的、以竞技与竞争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完全不同。奥林匹克运动现有的竞技文化模式有其自己的优越性,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走入21世纪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单纯强调竞争对抗的年代已经过去,在竞争中谋求共赢,以和谐谋求发展已经成为新的世界趋势。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国传统体育都是围绕“养生”为主开展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在于通过与自然的交换排除身体内部的浊气、吸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调和,并认为决定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在于人体的内部而不在于外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形态上强调整体观和意念感受、动作简单而内涵深刻,很少有强烈的肌肉运动,因此缺少激进和冒险行为。东西方体育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当它们在传播与相互影响的时候,在理念上会形成一定的冲突。西方体育忽略了和谐,东方体育忽略了进取,社会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西方的冲突和融合,在各自的国度,根据各自民族的文化和特色,既保持真我又能融入的全球化的范畴,是体育发展要求和趋势。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奥运会,为保证此项运动的全球化特征,持话语权的西方国家自主地淡化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性,提高其和谐性成为可能。亦即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性的淡化是其全球化特征影响下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结果。当然东方民族也需要积极吸纳西方体育文化中竞技性的积极之处,保证此项运动全球范围内的积极良好的发展。

2.2 奥林匹克精神的彰显对教育的诉求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奥林匹克主义社会实践的体现和反映,包括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境界,包含体育、文化和教育三方面的内容,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最具广泛性的国际文化要素[3]。”精神对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亦如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的指导作用一样。在过去的年代,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奥林匹克竞技精神被过度放大;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被缩小。而当奥林匹克精神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再次引发人们注意的时候,恢复文化和教育与竞技在奥林匹克精神价值体系之中的三位一体成为必然。竞技运动的异化、奥林匹克精神价值体系的重置,催生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形式: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会)。

3. 青奥会的文化教育的形式与价值探析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良现象,如网络成瘾、肥胖、懒散、为人冷漠。体育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且有效地教化途径,并且通过这种亲身参与、亲自体验的互动式平台,重新建构和唤醒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捷径。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青年人设计的旗舰计划,大会聚集世界范围内所有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让青少年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青奥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文化教育交流,国际奥委会文件特别强调: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竞赛同等重要,并完美融合青奥会参赛的运动员年龄规定为14-18周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大多是在接受中等教育,所以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能力较强,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形式更能吸引其对教育内容和理念的吸收。青奥会的主题就在于学习和分享,能够作为一面镜子,发挥它强大的理性力量,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和平台警策、教育人们要继承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体育道德,塑造真善美的体育形象,创建体育文明。这有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4]。

因青奥会与奥运会在办赛理念上的差异直接导致其在办赛形式上的差异。青奥会不再设立奖牌榜,将竞赛、教育与文化交流并重而列。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举行,赛会期间,除常规的赛事活动之外,大会还组织了5种主题、7种形式的多达50项的文化教育活动。为挖掘全球青少年创意力量,让文化教育活动更贴合青年受众需求,南京青奥组委会在赛时设计了青年的节日、世界文化村、闪亮的青春、触摸南京、新媒体实践和城市文化体验等20项文化教育活动,分布在青奥村、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行知社会实践基地、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京鱼嘴湿地公园、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等文化教育场所举行。此外,青奥组委还将开展系列体育启蒙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分享体育文化。此外,为让全球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化,南京市还举行了“南京文博之夏”系列活动,涵盖青奥特色文博活动、文博夏令营、展览展示、读书征文和讲座等4个专题,共计57项活动。8月18日至8月30日期间,举行了“2014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展出来自世界78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创作的300余幅作品[5]。

青奥会虽然是一场体育的盛会,但是青奥会呈现给全球的则是其蕴含的文化因素。文化才是青奥会传播的核心内容。青奥会带来的奥林匹克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体育文化。跨文化传播是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因此要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积极的互动中达到相互理解和包容。青奥会文化传播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实现青年人的沟通与对话。南京青奥会带来的跨文化交流将对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青奥会的举办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向世界青少年传播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舞台。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为例,从开幕式到比赛,从青奥村里的文化互动到体验区里的交流共赏,再到赛事之余城市间的触摸流连,文化串起了青奥会的魂,南京青奥会也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舞台。青奥会开幕式作为全球亿万观众瞩目的盛大庆典,中国文化元素的充分应用也让它获得了巨大成功,通过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纵深感,以艺术之美诠释中国梦,无论是第一篇章《追梦》以汉字、青铜器、青花瓷、丝绸之路四种元素如梦如幻地勾勒出古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表达出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对和平、和谐、和睦的追求和向往,还是随后的《筑梦》、《圆梦》循序推进,都以气势恢宏、寓意深刻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现场数万名中外观众。这样一种文化传播最大的价值是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举办城市南京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城市精神。

4. 结语

现代奥运已经历经百年,作为奥林匹克精神主要组成部分的竞技、文化、教育并没有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竞技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流,文化与教育则成为了竞技的一个附带品,长期饰演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当竞技自身的异化所引发世人的关注时,文化与教育被重新推向舞台的中央。以文化和教育为核心的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奥林匹克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青奥会的诞生与举办发端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在五环旗下全球青少年健儿同场竞技,感受并追求奥林匹克自身所蕴含的自律、自制、正义、公正、平等、民主的社会理念。在文化与教育活动中亲身体会异国文化、领略不同民族的文明结晶,并与自身民族的文明相融合,构建全人类的公共文明,并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形成具有普世性质的价值观、人生观,倡导并帮助青少年积极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更高,更快,更强”发展的保证。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