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2018-01-28陆光耀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职业院校体育课

陆光耀

1. 引言

针对目前的体育教育环境下各阶段学生体质状况堪忧的现状,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核心关注点。而教改的核心不应更多集中于教育本身的方法和手段上,笔者认为:统领和兼顾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大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进而细化体教方式方法的改革才能使教改更有成效,才能真正将体育应有的价值得以在社会体现。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校体教改革举措的各种资料与文献,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为选题和论文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2.2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个人多年来在职院体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及情况的深入思考,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使之上升为经验总结用以实践性的指导。

2.3 描述性研究法

对于目前信息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体教的发展现状及具体现实,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描述并解释出来。

2.4 问卷调查法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从事体育活动不积极、上体育课态度不认真的观察,通过对学生简单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简单了解其造成这一现象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全方位细化的进行职业院校的体教改革。

3. 结果与分析

3.1 信息化时代国人体育锻炼的现状

在电子产品风靡全球的高智能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电子设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更多地剥夺了人类自由活动的意志。我们开始整天或躺、或卧、或坐甚至站着走着都依然保持着对电子荧屏的那份执着与热爱,然而,久而久之,我们不自觉地养成了一项又一项我们却重来没有意识到的坏习惯,诸如吃饭看手机、躺着玩手机,晚睡、晚起等等.....我们把一整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了电子产品的社交、娱乐功能上,静态习惯的养成逐渐使我们缺乏动态活动的过程,随之而来的视力问题、身体机能紊乱、新陈代谢率降低等等身体健康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期而至,由此,身体健康逐渐被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也势在必行。

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么?体育锻炼的意识在现代人的思维模式里几乎就不存在么?又是怎样的原因和成长环境导致我们如此忽视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呢?回顾我国近年来的教育现状,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一代又一代,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迫于升学的压力,不断地追求高分数,追求固定课本的智育发展,中小学的体育课成了唯一放松、休息和娱乐的课程。 也许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素养的问题,又或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出于对经受文化理论课“高压”学生的情感考虑,中小学体育课程更多的被设置为“自由活动(玩)”的课程,由此体育课也被更多的学生理解为”自由活动(玩)”的课程。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度发展,静态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又完全可以取代体育课动态活动的娱乐,因此,体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学生而言早已不复存在,体育锻炼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更无从谈起。

3.2 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体质现状及体育课程认知调查

3.2.1 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体质现状概述

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每年举行的教育部规定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数据显示:高校学生的体测成绩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同时,在对各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的教学现状调查显示,学生参与体育课及各项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逐届”下滑的现状,以及一些要求具备一定体能工作岗位的就业单位对于职院学生“身体素质差”学生质量评价的反馈,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2 针对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的反思后进行的体育课程认知调查

而针对我院校学生上体育课不积极、参与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作为该院专职体育教师,专门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所带的各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提出以下三点问题:①你对体育的认识 ②你理想中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子?(客观想象)③你希望体育课如何上?(主观意愿)

在对9个班314人的调查问卷的反馈中,针对问题①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问题的回馈,最直观的回答就是玩,再准确点就是就是锻炼身体,我们看到,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是极其匮乏的,从价值功能的角度考虑,他们最多也仅仅停留在“体”即身体锻炼的价值上,却忽视了“育”及教育、育人的价值,从运动类别、学科领域及其社会功能的角度去理解体育更是几乎为零。现代社会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的重智轻体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中,如何去真正认识和了解体育?不了解体育又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又如何自觉或自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呢?? 针对问题②理想中的体育课,笔者总结下来可能大都是“各从其好”,即课堂中各自去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阳光空气、欢声笑语打成一片。这样的体育课堂氛围着实是我们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向往,然而,这又不得不引发我们对此的反思: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真正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即自己的体育运动兴趣)么?还是仅仅少部分学生有亦或是完全没有?没有任何体育运动的兴趣又何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活动中“各从其好”呢?针对问题③主观希望体育课如何上,这个问题相对开放,和被调查对象对于自身经历过的不同体育课体验有关,有的是希望是按照理想中的体育课上,有的则是少教学、少训练、多玩,有的甚至说像个别中小学一样完全成为直接“放羊式”自由活动的课堂。

3.3 基于现代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体育认知反馈的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面对现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的更迭,以及步入大学时代学生对于体育的初浅认识,作为职院体育教师,重新将体育的价值和意义植入学生的思想中,并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一项用以“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兴趣,可谓任重而道远。针对上述信息时代化社会体育认知及实践现象,结合我院学生目前的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对于上述问卷调查的反馈,可以给我们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以下几点思路。

3.3.1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尽可能体现趣味性

我们意识到,体育课上完全“放羊式”自由活动会让学生失去对于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而如果仅仅安排单调乏味的体能锻炼又不能足够激发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此时,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就体现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呢?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①体育游戏 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除了科学合理之外,尽可能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体育游戏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②体育竞赛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竞赛内容将学生合理分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临场比赛时的心理素质,提高趣味性。③项目挑战 可以根据所教学内容制定一个需要全班集体或单独分组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挑战项目,培养他们在团队当中的归属感、集体感和荣誉感,提高趣味性。

3.3.2 高职体育课程专项化训练应重技术同时兼并重理论

在很多的体育课上,我们看到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教授和强调动作的标准性、规范性,动作的技巧性,组织的形式等,而完全忽略了讲授相关的肢体技术动作的生理学特征,力学特征以及运动训练学的专业知识等等,这样的讲授模式很大程度上只是单纯动作形式表象上的讲授,然而,个人认为体育在其相关专业或专项知识上的讲授同样不可忽视,通过系统地学习在其相应兴趣项目上的理论知识,才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从而反思体育本身带来的各类相关交叉学科的关系,更深地认识所学专项在实质和本质上的学问和精髓。因此,体育教学中“重技术兼并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才更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3.3 高职体育课上内容安排尽可能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主线

我们知道,终身体育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强调出来的;一个人能否在他的一生当中去以体育为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完全是以其本人的运动兴趣为依托;同时,兴趣是培养起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培养的关键在于参与其中,只有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才能发掘其中的乐趣,才能真真正正喜欢上这项运动。因此,高职体育教育作为学生人生体育教育阶段的末班车,应该尽可能发掘和培养每个人的运动兴趣,以此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将自己的运动兴趣融入自己繁忙生活的间歇放松娱乐中,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3.3.4 高职体育课上的体能训练应更据针对性。

高职的体育课可以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上课模式完全一样,但就其职业院校的定位,可以在其体育课当中适当穿插一些体能课,且对于职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体能的训练也应更具针对性。就如我院“岗位主导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样,高职院校体育课在体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上,也要采用“岗位主导”,一定要结合各专业岗位工作劳动的身体动作特征来进行固定的体能训练。例如,在采矿的工作岗位中,工人在工作劳动实践中更多地会进行怎样的肢体动作操作,这样的肢体动作具体要用到那些肌肉和关节的发力,反映到运动生理学以及力量器械训练中需要利用什么器械,采用怎样的方法,怎样的动作模式可以对应来训练其所需的肌肉力量,这样的体能训练对于学生未来能否轻松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3.3.5 高职体育课要体现体育本身的核心价值,即育人的功能

我们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用于指导实践。我国的学校教育大部分学科都是理论的传导,以知识讲授、经验传授为主,将前人的经验、知识通过汇编为书本以语言为手段来传授给下一代。然而,体育教育相比其他学科却有其独特的优势,即透过每个人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来去实践、去体验,从体验当中去学习和产生理论,这种模式在国外称为“体验式教学(Experiential teaching)”,即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那么,在体育课上组织带领学生学习技能、训练体能、做体育游戏、完成挑战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在活动的过程中、活动的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活动本身带给我们的个人品格、生活习惯以及人生哲学的思考,一定不要忽视体中“育”人的功能。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从发问引导的角度考虑,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和创新的能力;从活动本身带给人的各方面的教导的角度考虑,这种体验活动的发问、引导及总结远比知识传授的教导对人的教育来的更为深刻,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导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探索并逐步落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对于全社会体育锻炼的认知和促进是有限的,面对现代社会信息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面对我国整个教育环境下学生、家长及社会对于体育的认识,面对现阶段国内体育教师整体所具备的体育涵养,如何将体育锻炼的观念植入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思维模式中,让体育的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生活中得以真正地发挥和体现,让体育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环境的重点工作,让终身体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健康生存的基本手段,需要全社会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让我们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依托兴趣为出发点,以健康为宗旨,以锻炼为手段,以育人为根本,将体育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让“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用于指导实践”成为整个体育教育环境的主流。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职业院校体育课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体育课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