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

2018-01-28罗刚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质教学活动体育

罗刚

关键字:体育教学;体质弱势群体;干预

近些年,学生在体育课运动期间猝死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这些事件给了我们太多的警醒。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都比较高,但与此同时学生的体育锻炼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质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毕业生是即将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人才,其体质健康状况尤为重要,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心得研究课题,受到了教师、家长乃至全身的普遍关注。研究高校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什么是体质弱势群体

1.1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

体质弱势群体指在身体健康或体质发育方面不健全,相对其他高校学生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参加正常的体验锻炼活动的群体[2]。这个概念并不带有任何身体歧视的含义。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主要分为三类:其一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疾病和残障人群;其二是身体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肥胖症除外)及其他疾病的人群;其三身体偏胖或偏瘦、运动素质偏差及其他情形的学生。

1.2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成因及特点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产生除先天因素外,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又有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行为的主观原因。当前社会网络游戏横行,同时手机成了大多数人形影不离的伙伴,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游戏成瘾,熬夜也成为了一种习惯,缺乏足够的休息,饮食不规律,这些原因都严重摧残了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3]。

首先,超重、肥胖和高度近视成为当前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困境的一大特点。现代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不断增强,应试教育的影响促使人民从小学生开始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体质教育,导致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身体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越来越淡薄。其次,由于时代的进步,建立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引导了教育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龄人群和残障群体都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这类学生也占到了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一定比例,这也是未来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增长的一大趋势。

2. 当前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干预过程中的问题

2.1 教学思想不正确

高校课程的教学思想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最本质和最核心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国内高校在对待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问题上,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绝对的主导者的身份自居,没有从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条件、心理特点出发来依据科学理念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抑或是体育教师只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从心理行认为体质弱势群体无法参与体育实践,也不必参与体育教学实践;或者有的体育教师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无为而治”,在体育教学中对他们放任不管。这些错误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体质弱势群体的增长趋势。

2.2 课程内容滞后

与体制正常的学生相比,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在身体条件上本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他们迫切写完能够像健康体质的学生一样自由参与体育活动。但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显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大多数高校对于体育弱势群体的概念认识不清,导致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学校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制定合适的干预课程[4]。体育课程内容仍然采用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没有将一般学生和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区别开来,严重影响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干预的进程。

2.3 教学环境不完善

教学环境不仅包括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也包括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道德素质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等。教学环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干预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前有些高校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缺乏充分的重视,体育教学无法定义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而且有些高校缺乏充足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在体育教学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无法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此外,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本身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体育教师是从其他岗位调任而来,缺乏专业打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规划,更遑论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

2.4 教学模式单一

尽管有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不仅仅示体育技能方面的锻炼,还设计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紧紧是局限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上,二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方面的关注,也缺乏这些学科在干预过程中的运用[5]。

3. 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的措施

3.1 更新教学理念

3.1.1 在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其切身实际为出发点,尊重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位,切切实实地应用到实践中,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3.1.2 要遵循“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注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掌握,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完善,促进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2 重视综合性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干预方面有很大不足,因此要注重施行综合性体育教学。综合性体育教学是一种综合了多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方式,它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出发,设计合适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体育能力,并积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加强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注和了解[6]。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体院锻炼机会帮助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存在的困难。此外,运用综合性体育教学还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现状和思想动态,积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且可以根据他们的体育爱好和请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

3.3 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对教育者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指路明灯,对教学活动的进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需要梳理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来制定与之相符合的体育教学目标。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要照顾到体质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不能讲他们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一般学生等体育教学目标想等同。不能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将教学目标设定过高,否则教学目标达不到,会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消极影响;也不能将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得过低,不能因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生理缺陷而产生同情和歧视心理[7]。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利用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干预的基础。

3.4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的设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身高体重、既往病史、营养状况等方面,从而考虑造成其体质弱势的原因,以便于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状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针对肥胖、超重或高度近视的学生,要注意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用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提升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对于疾病或残障的学生,要注意设计能够适应奇身体特点的保健、康复、养生训练,以便愉悦身心。

3.5 探索专业化教学

当前我国对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干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具有普适性、可行性的理论系统。因此,高校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干预要探索其专业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开展相关专业,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干预方面的人才,以能够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干预。此外,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教学方面的研究,并鼓励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修经验交流、相互学习。

4.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说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体育教学起到了关键的直接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到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尊重个性要求,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此来构建促进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理论系统和实践模式。这对我国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体质教学活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中医“体质”回答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