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北地区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及思考

2018-01-28郭爱红安阳师范学院45500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术课基础美术

郭爱红 (安阳师范学院 455000)

一、豫北地区基础美术教育现状

豫北地处冀鲁豫三省交汇处,历史文化厚重,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集中地,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和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豫北地区的美术教育也折射出中国,尤其河南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豫北中小学的大量实地调研,可以看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教学内容及形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美术教育明确规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而不是仅仅是绘画技法的学习,绘画、工艺、欣赏课并重,使学生能够在绘画和手工课的基础上,同时欣赏到不同优秀作品的形式及技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

而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豫北地区很多学校基础美术教学内容仍普遍存在比较形式化与单一化的特点,与大纲教科书有一定距离。课程形式主要以课堂绘画为主,以动手制作和对材料应用的工艺课所占比例很少,欣赏课更是少之又少,而对当地民间艺术的学习更是少见。即使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工艺课和欣赏课比例有所增加,但学生的接触面仍然比较窄。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经常到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和学习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来说,豫北各类规格较高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址及民间民俗展览馆等校外条件很少被利用。

(二)课程设置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的课程安排是每周二节。而实际的调研结果表明,这个要求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落到实处,学生很难受到正规系统的美术启蒙和教育。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语数英之外的“小三门”,美术课通常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二节等主课剩余后的边角时间,并且时间难以保证,随时会被其他课程替代。而在一些条件比较落后或偏远的农村学校,美术课更是形同虚设。这种情况在大部分初中更为突出,为了确保良好的考试成绩,其教学目的性和功利性更强,除了美术加强班或一些特殊需要,大部分学生很难见到美术课的踪影,更谈不上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了。

(三)教学条件

整体来讲,由于美术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条件很不健全。即使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其他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但对于美术课却缺乏基本的教学场地和设备。因为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上课时,几十个孩子仍和上其他课一样紧挨着坐,如果上欣赏课还可以勉强安排,但如果上素描、线描、色彩、工艺等动手制作类课程,场地就完全不够用了。这些不利条件也严重制约了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

二、同时期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

通过与同时期发达国家美术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本地域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德国的基础美术教育

1.教育主体及教学方法

德国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到和体会到什么。其教学方法是研究型,在不同工作室,一般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由选题,教师不规定太多,侧重于课程艺术性的探讨、启示和个别辅导。学生自己负责准备工作,侧重针对各自关注的问题或方面独立学习,也可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及才能组成小组,自己自由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作品完成后共同探讨。

2.对于艺术与技术的理解

德国美术教育注重渗透性教育,重视人的创造能力,让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以此来达到提高个人综合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认为美术教育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具体来说就是技巧、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综合体。比如,巴伐利亚州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的教学,通常会根据所给题目,先朗读或讲诉相关故事,接着利用道具进行表演,然后学生自己想象相关形象并表现出来,最后共同欣赏完成的作品。

3.艺术环境的营造

德国的美术课堂设施非常完备,不仅备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写生教具,各种标本,甚至还有各种木工、美工和其他造型工具,学生可以根据所需拿取,极大的方便了学生制作不同形式的艺术品。德国还注重校外课堂的实践,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甚至街头广场都可以是学生寻找、感受、创造美的源泉。

(二)美国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国的基础美术教育极为重视创造力,认为创造能力是艺术的主要功能。以课堂教学为例,美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比较自由,美术教科书起参考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决定每次课程内容。上课前,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教学材料。其课程以单元为单位,一个课程时间跨度较长,有5-6周,甚至更长,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构思、起草稿,修改、定稿、成型,便于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创作。学校教学条件完备,设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内有大量的参考资料以及计算机。上课时,学生可以随时寻找所需资料。其课内环境比较宽松,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内,教师一般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介绍课堂任务并进行讲解示范,之后学生领取自己作业开始动手操作。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教师随时查看指点学生作业,并在需要时给予相应的帮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流,也可以自由走动与其他同学讨论。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给予充分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三)日本的基础美术教育

日本美术教育定位是培养发展全面协调能力的人,而不是理解美术知识,掌握相关美术技法如画家、雕刻家或设计师等有“美术修养的人”。日本基础美术教育更尊重学生的自身体会、感受及兴趣,通过工具、材料的使用和创造性的游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思想表达,鼓励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不同的思想。

日本基础美术教育的系统性较强,其学习内容连贯性强,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教学融入活动中,课程灵活有趣。其基础美术教学和德国一样是开放式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助者,主要任务是提出任务,给予辅导。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能够真正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

三、豫北基础美术教育现存问题解析及思考

(一)存在问题

豫北基础美术教育整体来讲师资力量分配偏科,有重主课,轻“副课”的认识,一些美术专业教师甚至任其他课程,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基础美术教育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豫北基础美术教育多以校内课堂为主,形式单一。美术教学仍然按传统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艺术就是技术的误区,与国外首先注重创造性的想象力的培养,之后到需要技能时再去掌握的观点不同,学习重心放在技巧上,缺乏创造力和人文修养。注重教学程序,重临摹,轻创新;重技能、绘画技巧,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缺艺术批评和鉴赏课。教学形式一般按年级分班授课,教师一般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的组织者,讲授或示范时间过长,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多参与到教学过程,控制着教学节奏、内容、形式,常常给予过多的指导如“怎么能......”,“应该.......”,学生所受束缚较大,没有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缺乏独立自主的感受、体验与尝试,动手能力不足,缺少了收获的喜悦和吸取失败的机会。教师上课费心,学生学的费力,课程和作品缺乏趣味和创意。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美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与美德日等国家学生动手能力强、创造能力强相比,这种教育模式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动手能力弱,缺乏创意精神和能力的高分低能现象。

(二)教学改良思路探析

1.调整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观念

观念的改变是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正认识到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才会真正重视美育的实施和发展,才能真正贯彻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的要求,使之享有与语文、数学、英语同样的地位,确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2.完善基础美术教学设施

加大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室和场地,教学设施(如专用课桌、画架、画板、画夹、投影仪、聚光灯、石膏模型、纸张、颜料、画笔)及相关手工材料工具等,便于学生学习和创作。切实保障美术上课时间,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课下可以相应增加一些特长课,加强学生专业特长的学习。

3.积极促进高师美术教育和基础美术教育的共建教育新模式

高等师范作为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培养基地,其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和实施。目前基础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与高师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有很大关系。高师学生普遍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但缺乏对基础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这都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必须积极推进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如高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建立协同创新基地、鼓励高校专家教师到中小学兼职、加大师范生实践力度等,使高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标准保持同步。中小学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观、学习、进修,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启发辅导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孩子的感受,注重对孩子兴趣喜好的培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因材施教,单独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强调个性,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允许孩子尝试和犯错。丰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架上绘画、手工制作、设计工艺、美术鉴赏等。校内可以经常举办各种作品比赛、展览,促进学生学习劲头。充分利用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校外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基础美术教育应该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对于提高个人审美,陶冶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情操和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培养完美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豫北基础美术教育具体改良实施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使优质教育切实落实到实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朱家雄、林琳、吕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1页)

[3]约翰.马赫尔曼著,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4]福本谨一,图画工作科.美术科中“传统与文化”的学习[M],风间书房出版社,2012年版

[5]楼馨煜,中美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6]高远,中日小学美术教育之比较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7]葛晖,中德高师美术教育比较,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

[8]许卓娅主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李森,刘淑鹃.美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的职业特色.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0]杜丽姣,易晓明.美国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特点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9).

猜你喜欢

美术课基础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篇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美术课
找蜡笔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