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行的“先锋”

2018-01-28广东画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徐冰先锋经验

蔡 祜 (广东画院 510000)

考察中国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时候,某些关键性的词汇总会给我们带来富有启示性的认识,“先锋艺术”便是其中一个。应该说,这个概念与近30多年以来的中国文化艺术转型的发展状态紧密相连,既引起诸多价值观念上的突破、延展了理论反思的空间,同时也招致了许多不无依据的疑虑和诘问,这一切都使“先锋艺术”一词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究其原因,不外乎“先锋艺术”自身所具备的反叛固有艺术体制以及探索艺术边界的内在属性。

作为萌发于“一战”以后的艺术概念,先锋艺术自诞生之日开始就被赋予了引领人类文明前行的职能。这种职能的土壤来自于“一战”史无前例的暴力与毁灭严重挑战了社会原有的传统与道德观念,战争对于传统的割裂与文化的绝望使欧洲进入了本雅明所言的“经验之贫乏”1阶段,经验贬值了:战争经验被毁灭揭穿了,经济经验被通货膨胀揭穿了,身体经验被饥饿揭穿了,伦理经验被当权者揭穿了。由经验构建的文明大厦轰然崩塌,先锋艺术成为了人类文明废墟上的避难所,也是指路灯,其中的佼佼者是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马歇尔·杜尚。杜尚与其代表的达达精神无论是其政治文化性质,还是作为艺术创作流派和方法上彻底颠覆了艺术的固有概念和既定标准,将西方艺术引上了一条“观念主义”的艺术之路,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对西方艺术,如后来在美国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流派的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有着直接影响,又进而由美国辐射至全世界,余波至今。

与本雅明所描述的一战之后出现“经验贫乏”的社会景象相似的是,经历了3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巨大的颠覆性的改变。然而,在这一经验断裂的社会局面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先锋艺术却面临更为复杂的文化境地,作为思想解放的产物,先锋艺术在80、90年代初期曾经借以挪用西方艺术观念和先锋艺术的风格手法,以完成对既存社会、政治秩序和文化价值的挑战,并在道德层面上传达出对追求自我表达和艺术自由的无畏精神而获得成功。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先锋派这种对既有价值观念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对稳定权力结构的“越界”,而这种触发权力边界的行为,通常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驱逐与边缘化的危机。同时,80、9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中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对西方近百年现代主义艺术(从后印象派到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绘画、抽象派等等)的追赶脚步中,大量借用的西方现代主义的概念与手法的方式,其作品面目虽然不像民国时期的决澜社一样“全盘西化”,亦呈现出有自身的思考与主题,但归根结底毕竟只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外延与变化。随着在90年代末期,随着全球化、信息革命所构建的多元价值体系下,植根与西方现代艺术,建立起来的具有外向“批判性”、“对抗性”的价值立场上中国先锋艺术开始走向式微。

然而在这近三十年的光景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成功艺术家的例子,以徐冰为例,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观念艺术家之一,徐冰在很多场合上都会被贴上“先锋艺术家”的标签。其作品《天书》以及对《天书》的解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先锋艺术史上的经典。在其所写的追悼古元的文章《懂得古元》中或许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些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先锋性”的思考:“一批艺术家在一个时期共同工作的结果。作品也许还不精致,但观念却已极其精确和深刻,它具备了所有成功的艺术变革所必需的条件和性质。我始终都在寻找古元魅力的秘密,原来这魅力不仅在于他独有的智能及感悟,而且在于他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几千年旧艺术之上的革命意义。不仅是其艺术反映了一场革命运动,而且重要的是一切有价值的艺术家及其创作所共有的艺术上的革命精神,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前卫’精神2”。通过关于古元的故事,徐冰为我们诠释了中国先锋艺术的悠久历史以及成功范例。毫无疑问,包含古元在内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作为20世纪中国近代史中一件重要的艺术事件。他们的木刻作品在上世纪的30年代中无论是从手法、观点、样式上都展现出非凡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其先锋性事实上也为探求当代先锋艺术的前行提供了难得参照:对于先锋艺术而言,要体现其价值或许并不是依靠某个观念上的前卫,也不是仅靠技术上的创新来实现先锋性,而更多是要将艺术真正融入正在进行中的社会文化中去寻找、去反叛、去激活,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正在发生的方方面面。

这点正如本次展览所要展现的核心命题——将“先锋”作为链接艺术家之间的共性话题。从展览的整体作品呈现来看,这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上超越了他的材料和作品,这是由于他不再受因传承而预先给定的内容与形式范围的条件的支配,完全保持着自身对于社会生活的判断与经验,在题材与再现方式上自主选择。同时在新的艺术理论的重建和分析,不再依赖传统的范畴,具体的研究,只有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的具体研究才能真正展开。事实上这种强调自我意识而内容推到边缘的展览设定,会让作品在形式变化的可能性变得无法意料,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开放性,才让先锋性成为一个可以继续探讨的话题。

注释:

1.瓦尔特·本雅明.《经验与贫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徐冰.《懂得古元》.《徐冰版画》,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p204.

猜你喜欢

徐冰先锋经验
徐冰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阅读先锋榜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