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前首富李兆会破产,被外界贴上“炒股败家”标签

2018-01-27张弘一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1期

张弘一

36岁的李兆会没有想到,自己的前半生竟过得像“坐过山车上”一样,从最高处落至最低处。

近日,一纸法律文书将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兆会再次带入公众视野。据悉,李兆会因涉及2.16亿资金债务拒绝履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而被限制出境。

出生于1981年的李兆会此前为公众所熟知,主要基于以下备受关注的几件事:一是22岁“临危受命”,接任其父“钢铁大王”李海仓之位,成为海鑫钢铁集团少帅;二是上任后淡出钢铁家业玩起了资本,令其饱受争议;三是26岁时登上当年胡润百富榜第78位,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四是2010年豪掷千金迎娶女星车晓,两年后离婚,陷入“3亿分手费”传闻。

22岁接班成“少主”

在常人的认知里,人生因各种不确定性与未知体验而更精彩。但于李兆会而言,这或许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体验。22岁以前,他留着朋克范儿的长发;22岁后整齐的板寸,表情严肃。

这一切改变,只因2003年1月,其父李海仓在公司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枪杀。离奇的是,凶手冯引亮在现场饮弹自杀,留下了一个谜。至今为止,枪杀背后仍留一团疑云。震惊与惋惜之余,也给当时的海鑫钢铁集团留下了一个难题——“海鑫怎么办?”

李海仓被枪杀发生时,恰逢海鑫钢铁集团创立十周年之际。李海仓曾信心十足地宣称,“要打造中国最大的钢铁民企”。枪杀案发生后,一时间风云变幻,企业停产、银行催债、员工讨薪……令海鑫钢铁集团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对于海鑫人而言,李海仓突然的离世,几乎等于“天塌了”。“谁来接班”是李海仓留给海鑫的最大难题。

彼时,22岁的李兆会身在澳洲留学,主攻企业管理学。他在澳洲接到老家母亲的来电,家里说“奶奶病了,让他马上回来一趟。”他并不清楚自己将会面临的一切。

李兆会放下电话后,从一个澳洲的阿姨那里预感到是父亲出事了,但阿姨隐瞒,直到在香港转机时,李兆会看到两个女孩在看香港《华商报》头版头条,“头版一个大标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被歹徒打死一下跳进我眼里”,才确认了其父辞世一事。

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得知父亲突如其来的去世,李兆会有点不相信,“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觉得不可能。可那是香港《华商报》头版头条,空姐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把报纸收起来,眼泪擦干,说‘没事,给我一杯咖啡。”下了飞机,在坐车回家的路上,李兆会心中五味杂陈。

父亲不在了,谁来接班呢?很快,李兆会就想到了这些问题,“父亲没了,我们这个家该怎么办?公司这么大,又怎么办?”李兆会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尽管李兆会一一考虑了这些问题,但在海鑫这样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企业中,却是由李家大家长、李海仓父亲李春元说了算。由于海鑫是由李海仓以一己之力创办而成,其所持有90%多的股份,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给了长子李兆会。但在新任董事长的人选问题上,李家内部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为了确认最终的接班人,李家前后共召开了三次家族会议,商讨遗产继承权和新任董事长人选问题。据《商界》报道称,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原本是最热门的董事长候选人。他在海鑫钢铁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已经干了八年,无论是经验、能力和人脉资源,都是董事长的不二人选,但这一提议却被李春元否决。随后有人建议由李兆会六叔李天杰做董事长,李天虎继续担任总经理,但还是没能通过李春元这一关。

最终,李春元力排众议,拍板决定由李兆会担任董事长,李家众人一片愕然。并且为了让李兆会快速上手,李家特地为他打造了一套保驾班子:五叔李天虎担任总经理,六叔李天杰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内部事务;曾和李海仓一起打天下的辛存海担任常务副董事长,负责日常工作;其余10名“托孤”元老分别担任各部门要职,全心辅佐“少主”李兆会。

至此,一个中国式的继承——“少主继位、老臣辅佐”在海鑫钢铁集团内部诞生。

李兆会表现得有点“底气不足”,他说当时觉得自己并没有能力来当这个董事长,“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有太多的人比我适合这个角色。当时我很软弱,不想受这份苦,想逃避。”他甚至提出了他认为比他更合适的人选——“我五叔、六叔、辛总,他们虽然跟我父亲有差距,但至少跟我不在同一个层次。”

也曾有媒体报道称,李兆会当时甚至吐露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先做两年,实在不行就交给叔叔们管理”。但被推上去的李兆会在接班时说,“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

26歲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

上任初期,众人对李兆会质疑的声音并未减少。

外界普遍认为,尽管“子承父业”符合情理,但年轻的李兆会毕竟从未涉足过企业管理实践,加上对钢铁行业一无所知,众人担忧不知他会将海鑫钢铁集团带向何处。

不过上任后不久,这位“少帅”并未令众人失望,他开始“改头换面”,先是剪了朋克范儿的长发,然后全身心投入道工作之中。据一位海鑫钢铁集团的董事回忆,上任后李兆会拼命学习钢铁行业知识,很快就弄懂了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也很有悟性地了解了董事长的角色——“30%的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剩下70%的时间是在应付朋友和处理一些琐碎事”。

李兆会掌舵海鑫钢铁集团头两年的业绩也不错。2003年,海鑫钢铁集团的资产总值达到50多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这也是海鑫钢铁集团历史上发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

他甚至表现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超过了其父所在时的业绩。2003年下半年,李兆会掷下一亿元建起了高炉煤气发电厂,完成了对高炉和转炉的改造工程。这让海鑫钢铁集团在2004年钢铁总产值达到70亿元,远超李海仓创下的40亿元最高纪录。借此,李兆会更是一路登上了2004年《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他以30亿元身家,从李海仓在位时的第27位前移至第19位。endprint

此外,他还通过“杯酒释兵权”清除了父亲的两位旧部,真正掌控了海鑫钢铁集团的实权。自己亲自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还将年龄相仿、同在澳洲留学的六叔李天杰设为自己亲近的帮手。

至此,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管理公司。这也是他践行?“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的豪言。凭借辉煌的业绩,李兆会令公司内外的质疑者哑口无言。

辉煌的背后,亦有隐忧。

2004年,在海鑫钢铁集团发展最辉煌之时,李兆会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变革”来将父亲的事业做大做强,比如资本运作的方式。于是他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了多家投资公司,开始介入资本运作。

海鑫内部一位员工曾在接受采訪时说,其实海鑫一直在“吃老本”。和整天在厂子里勤勤恳恳的父亲不同,对钢铁不感兴趣的李兆会将整个集团的重心从实业转向金融,在公司角色更像个甩手掌柜,他渐渐将公司日常事务交给手下“军师”处理,自己则专注投资。

不过李兆会在资本市场的几年确实“呼风唤雨”,得心应手。据前几年媒体报道,2004年,李兆会入股民生银行

成为第十大股东,到2007年上半年通过抛售手中民生银行近1亿股,套现超过10亿元。是年,26岁的李兆会登上当年胡润百富榜第78位,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

也有人认为这起投资的功劳主要不在李兆会,而在其父亲李海仓。据一位海鑫内部人士透露,功劳是基于李海仓生前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而民生银行最初的“背景”就是工商联,李海仓曾担任民生银行董事。“民生银行的交易在李海仓生前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是披露出来的时候李兆会已经接班了而已。”该内部人士称。

之后,李兆会先后在资本市场购买了中国铝业、兴业银行、益民商业等上市公司股权,但并无特别亮眼的成绩。在打造资本平台的同时,李兆会在北京建立了两个投资平台——和嘉投资和惠宇投资。但资本市场的情况却不乐观,自从民生银行股份大部分套现之后,2012年初,西南证券以11.8亿元收购了山西海鑫所持有的银华基金20%的股份,这部分股份一直是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颇有价值的资产之一。

戏剧性的一幕是2007年11月,李兆会通过高价竞拍购得的这部分股权同样耗费了11.8亿元。原价转让意味着,五年时间李兆会的这笔投资难言成功。

沉迷资本,意味着李兆会离自己的老本行渐行渐远,也为海鑫日后遭遇危机埋下了隐患。早在李兆会抽身实业转向投资时,李兆会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六叔李文杰掌舵海鑫钢铁集团。2009年后,李文杰逐渐淡出管理层。有传闻称,两人因为发展重心的问题闹僵,随后心灰意冷的李文杰最终选择离开。

李兆会对海鑫的不关注、不作为,令原本辉煌的企业错失无数机会,不得不逐渐陷入一种停滞状态。

这,暗藏着危机。

破产背后

作为一家企业战略的制定者、策略的执行者与监督者,领军者是否参与到企业运作当中,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一位海鑫的员工说,李兆会把90%精力都投在外面,这些年并不把钢铁当作主业。

某种程度上,李兆会对于海鑫的不闻不问、不重视,直接导致了海鑫的破产危机。从当时流传的“天价婚礼”就可以看出李兆会对海鑫的态度。

据报道,2010年,李兆会为迎娶影视明星车晓,婚礼布置极尽奢华。坊间传闻,彼时海鑫每个普通员工都收到了500元的红包,而海鑫的员工数量多达9000余人,从北京请来的婚庆公司将整个县城布置得比春节还热闹,婚礼总共造价500万元。不过,这段奢华极致的婚姻不到两年就走到了尽头。传闻最终李兆会支付了高达3亿元的天价离婚费。

“不说资本投资的巨额资金,就连结婚的时候都大肆铺张,举办极为奢华的婚礼,而对自己的老本行却很难看到大手笔的投资。”上述海鑫员工说。

离婚不久,李兆会套现山西证券四千万,涉嫌违规接受调查。2013年,一则“山西某钢厂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同时银行不予其放贷”的传言,导致当天铁矿石、煤炭和焦炭期货三大品种齐齐跌停。而该传闻中的“山西某钢厂”,所指正是海鑫钢铁集团。

2014年3月19日,昔日“中国钢铁第一民企”海鑫钢铁集团被迫全面停产。从此,光环褪去的李兆会开始频繁和法院及云集的讨债者打交道。

业内认为海鑫沦落至此实属必然。长期的家族内斗以及李兆会的“离位”,是造成现在海鑫的原因。据本刊2014年调查报道,“中层领导都是李氏家族的外戚把持,李兆会又常年不在海鑫,对企业的掌控力非常小。”一名海鑫的员工透露,海鑫最大的问题在于“群龙无首”,又没有制度保证,所以腐败丛生。

海鑫绝大多数员工至今没有见过李兆会。他们称,这与李海仓时代完全不同。据悉,在海鑫的“李海仓时代”,“那时谁想见他都很容易,走进他不设门卫的旧办公楼就可以”。而李兆会则难得在海鑫露一次面。“原来李海仓非常喜欢媒体,对媒体的态度非常欢迎和开放。而他(李海仓)基本上都不出闻喜,就待在海鑫里面,而李兆会则完全相反。”

正如婚姻破裂后赔偿3亿元的苦果一样,这位昔日首富现在不仅面临逾期贷款的难题、银行上门讨债,如今更是面临着拒绝还债被限制出境的窘境。

有分析称,从2003年到2014年,李兆会接班的十一年,实质是“逃离”钢铁主业的十一年,他的能力被外界过分夸大,反而变成一种压力。有观点认为,或许在资本市场,李兆会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有机会带领海鑫钢铁集团完成大转型。

但事实是李兆会的资本运作终究没有扭转海鑫破产的命运。

很多海鑫员工都证实过一个细节:很多次海鑫历尽艰辛完成一件大事,李海仓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李海仓更是将自己的疲累随手写在一张纸条上,从国外回来探亲的儿子后来从服务员手里看到了——“我太累了。”而李海仓生前也曾说过: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搞企业,不希望他们像自己一样累。

这似乎只能是作为父亲的一个心愿而已。

二十几年前,李海仓先后将自己的一双儿女送出国,让他们从高中读起。李兆会上大学时,他对儿子选什么专业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李兆会回忆,自己原本想学国际贸易,是因为“爸爸说贸易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学,先把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学好”,所以李兆会在澳洲的专业,就以这两门课程为主。

从这些不难看出,身在壮年的李海仓,一直在有步骤地为企业安排着、培养着接班人。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

如同他从没想过自己以一种猝然的方式辞世一般,李海仓也从没有想到,自己用心血打下的家业,竟如此快葬送在儿子手里。

从最高处落至最低处。后半生他还有机会“触底反弹”吗?

(摘自中国企业家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