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多元文化 再叙取经之路
——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西安上演

2018-01-27/沐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乐民族乐器器乐

文 /沐 梓

11月7、8日,在毗邻大慈恩寺的陕西大剧院,上演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将我们带回盛世长安,领略三藏法师玄奘的取经之路。

《玄奘西行》是中央民族乐团于2017年7月推出的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是继《印象国乐》和《又见国乐》之后,中央民族乐团打造的又一部经典之作。该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担任出品人、总策划,中南置地董事长陈昱含担任联合出品人,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担任作曲、编剧、总导演。此外,还包括担任艺术顾问的著名导演冯小宁,担任佛学顾问的著名学者钱文忠,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继文,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著名服装设计师阿宽、左環羽,多媒体制作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音响设计沈恬等。由知名指挥家叶聪、刘沙执棒,中央民族乐团唐峰(乐队首席)、王次恒、丁晓逵、张斌、冯满天、赵聪、金玥、朱剑平、于昕、单文通、吴琳、牛建党、董晓琳、缪青、张佳理、刘扬、苏宁等30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艺术家以及6位来自印度的国家级艺术家联袂主演。

彰显丝路文化

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拄杖西行五万里,历时17载,历尽千辛求得真经,译出传世巨著,终成就佛法大乘。《玄奘西行》以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玄奘西行取经路上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民族器乐为表演主体进行演绎。剧目突出音乐的抽象叙事功能,运用多媒体和舞美技术建构出一个四维空间,酣畅淋漓地展示了一代宗师西行、求法的艰苦经历,颂扬了他坚韧、执着的伟大信念。早在2015年,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便萌生了创作《玄奘西行》的想法。众所周知,由中央民族乐团制作、著名导演王潮歌导演的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广受海内外观众的好评、喜爱,这部民族乐剧也是由姜莹作曲、编曲,将一个个与民族音乐相关的经典作品及小故事串联起来。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姜莹一直思考,希望能创作一部用民族器乐表现戏剧的作品,有完整故事支撑戏剧发展的同时,突出我国民族乐器丰富多元的特色。她发现,琵琶、二胡、唢呐等乐器虽然身份各异,但都是由西域、印度、波斯一带传入,它们都有一条共同历经的地域主线——丝绸之路。这条绵亘7000多公里,穿越千年,融汇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希腊文明的道路,作为多元文化交汇的平台,包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姜莹在此次编曲过程中,将自己以往浪漫、细腻的风格打破,用多元化的民族器乐、丰富的音色创作出更加宽广的音乐形式。她说:“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器乐剧的形式展现,属于一次创新,也极具挑战和突破。”

《玄奘西行》由“大乘天”“佛门”“一念”“潜关”“问路”“遇险”“极乐”“高昌”“普度”“雪山”“故乡”“祭天”“菩提”“那烂陀”“如梦”“大唐”“归一”十七个章节构成。融入了具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印度等特征的音乐风格,充分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音乐形式多样化的特质。民族乐器的体现,成为了整部剧的重中之重,姜莹以民族乐器作为主线贯穿铸就了剧目的成功,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南箫、古筝、胡琴、琵琶、唢呐、扬琴、箜篌、艾捷克、热瓦普、冬不拉、萨塔尔、手鼓、鹰笛、西塔尔琴、塔布拉鼓等悉数登场,体量庞大。根据每件乐器的背景,结合玄奘的史料记载,姜莹把乐器与人物巧妙的结合起来,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情节连贯的故事内容。例如,胡琴来自西域,而剧中的石磐陀是胡人,便抓住人物与乐器在地域上的共性,用胡琴表示石磐陀非常契合;“高昌”一章中,高昌王、乌孙王是为了向观众介绍维吾尔族乐器、哈萨克族乐器所设的人物;“祭天”一章中的女神一角则是专门为琵琶而设,女神是部落的信仰,琵琶又是民族乐器中的法器,二者共同归属于宗教层面等。故事通过器乐表演的形式进行叙述,不仅能让观众认识更多的民族乐器,同时也对乐器的背景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次形式与内容的脱变

相比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前两部口碑尚佳的《印象国乐》《又见国乐》来讲,《玄奘西行》是从经典名曲的改编到完整原创,从纯音乐会形式向音乐会呈现完整戏剧故事的脱变。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唐代就以诗、乐、舞合一的形式呈现舞台,要把传统的音乐形式进行传承和发展,不仅要有器乐演奏,还要有戏剧表演、舞台设计。民族音乐的基本形式无非是演奏者正襟危坐,或拉,或吹,或弹,而《玄奘西行》突破了常规的民族器乐表现形式,将舞台表演和民族器乐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演奏家音乐和语言的双重表述,以其高超的演奏、吟诵、台词对白、形体动作和剧情结合,融合舞美、多媒体、灯光、音响、服装等元素,以故事性手法生动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和中国音乐的前世今生,通过“音乐”和“语言”的双重表述,共组出耳目一新的艺术呈现。在《玄奘西行》中,民族乐器演奏家们不仅要吹拉弹唱,还要“唱念做打”,在演奏的同时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们把舞台延伸到了观众席上,剧中有一段西域某国欢迎玄奘法师到来的场景,包括“玄奘”在内的所有演员都从舞台上来到了观众中间,他们边吹奏着乐器表达欢迎之情,边进行表演。那一刻,台下的观众沸腾了,他们不仅可以近距离地听演奏,看表演,还可以跟演员互动。这不仅打破了表演的界限,而且打破了舞台的界限。

《玄奘西行》是一场汇集了多元文化、多民族的音乐盛会,它开启了当代音乐家新的思维模式,拓展了作曲家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丝路文化源远流长,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如今,我们传承千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立足“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将迎来空前的发展。《玄奘西行》作为新时期、新机遇下的艺术精品,同时具有民族代表性和时代创新性,只有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在“一带一路”上传播,才能更好的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席强说:“将戏剧文化融合在民族器乐的舞台上,这是未来中央民族乐团努力的方向。此次开拓性地颠覆传统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在全球首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在历史沉淀中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更希望用创新的形式能让观众接受并喜爱。”

猜你喜欢

国乐民族乐器器乐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