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头”致病也治病

2018-01-27梁兆松

养生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太子舌头医护人员

◎梁兆松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啥?舌头。最可恶的东西是啥?也是舌头。古代希腊寓言家伊索的答案,始终是舌头。古语说:“良言出口三九暖,恶语伤人中伏寒。”中国还有句老话儿:“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说的就是这个理。舌头不只是味道探测器、食物搅拌机、食水入胃的传送带,它还兼有传情达意、输出语言的功能。“长舌妇”“巧舌如簧”,都是说舌头造福亦造祸,送喜亦送忧,致病也治病。

先说“致病”吧,被一两句话窝囊出一场病、一身病的例子还少吗?一句窝心的话,有时候成了有的人通往精神病院的“路条”;一语不合,轻者扑通倒地、口吐白沫;或者喝农药、上吊自杀亦有发生。其实就是堂堂的七尺之躯、胸膛门板样宽的须眉男子,架不住锥心刺耳的话致病而送命的也大有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王朗两军对阵于渭河,孔明在阵前历数王朗之罪:诚为汉臣,乃奴颜婢膝,不安汉兴刘,反助逆贼,实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在众军面前,王朗被骂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词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用语言将周瑜致于死地的故事更被人们传为佳话。

可见,舌头一转动,声带一振动,空气一传送,对方耳膜一颤动,传入大脑一翻译,产生的作用非同小可。语言作用于心理,而心理与生理绝非“两股道上跑的车”,而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

再来说说舌头“治病”。西汉作家枚乘写过一篇赋,名曰“七发”。说的是楚太子有疾,彻夜不寐,心中害怕,默默不语,喜怒无常。一位来自吴国的客人,认为楚太子的病根是吃得太好,穿得太暖,住得太舒服,声色娱乐无节度,不是用药和针灸所能奏效的,只有接受“要言妙道”才能治愈。吴客给楚太子描述了音乐的动听,饮食的可口,车马的名贵,宫苑的奢侈,都没能使太子振奋精神,于是,他又给太子讲述田猎的壮观,观涛的雄奇,太子开始面呈喜色,连连称好。当楚太子听到吴客为他请有学问的人“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时,昏睡的神智苏醒,闭塞的心窍开通,奋起之志顿生,一身大汗出了个透,缠身的疾病霍然而愈。

“舌头”为何能致病亦能治病呢?恶语,对人是一个恶性刺激,犹如毒物伤人,能损害人们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导致心理和生理机能障碍,使人患病或病情恶化。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生气的时候,吃不香,睡不安,机体状况明显改变,这些都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恶语即可引起这种紊乱,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也可使溃疡病疼痛发作等等。由于恶语刺激,一怒之下,舍生求死者也是不胜枚举。良好和积极的语言,犹如灵丹妙药,能使人明白事理,树立信心,情绪安定,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促使疾病早日康复。特别是医护人员的“舌头”,更是病人预测病情的“晴雨表”。如果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引起病人不愉快的情绪,像愤怒、烦恼、焦虑、害怕、沮丧、不满、悲观、失望、悲伤等则对病人的治疗、休养以及恢复健康都是不利的,甚至可能造成医源性疾病。相反,如果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能引起病人愉快的情绪,像乐观、恬静、喜悦、朝气、勇敢、希望、好感、宽慰等,则对治疗和恢复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可能会使疾病不药而愈。俗语云:“良医耐心说,胜过一筐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太子舌头医护人员
刷牙别忘了刷舌头
太子洗马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天热时狗为什么要伸出舌头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舌头上的疯狂
奇妙的舌头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