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存

2018-01-26周恒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现实

周恒

摘 要:档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存过程中存在难度大、还原体验度差等难题。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可能性。VR技术以其保存全面性、还原真实性、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及其数据的高度再利用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非遗档案的保存、传播,本文中笔者还探索了其他更好的传播非遗档案的辅助措施,结合VR技术,以期让非遗档案保存工作更有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现实;档案保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整个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的遗存与见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等。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存面临着很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主要的形式是口头语言、表演、手工艺等,主要靠口传心记、言传身教传承,档案保存难度较大。

本文立足当下信息时代,着重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探索其他辅助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提供思路。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存现状及难点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存基本上停留在拍照、采访、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这种文字、录音、摄影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曾保存了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书籍的生霉、录像带的老化、录像色彩的蜕变、录音带的失真等,都会使所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真,影响了长期保存和利用。

除了保存介质损坏造成的档案遗失外,这种单一维度的存储方式通常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蕴含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单一的保存方式很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给予保存。另外,通过简单数字化记录的数据虽然可以方便地存贮在录像带、电脑硬盘等媒体中,但数据的可重用性和可编辑性较差,在重现时,还需要舞蹈艺术家和演员的参与,获取的数据难以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涌现的技术可以用来更好地采集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如图文扫描、立体扫描、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效果好且现实的手段。

2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存中的优势

2016年,虚拟现实技术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虚拟现实,或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简称 VR 技术,是指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VR技術可以将虚拟现实、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表现手段于一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展示,以全景显示或立体空间成像的方式,将声、光、电产生的效果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向大众展示。一般来说,VR技术在使用时包括以下几步:首先,进行数据采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景式、多维度的信息分析,并将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的数据进行保存;其次,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利用三维场景建模、特效渲染、虚拟场景协调展示等动画技术,进行真实再现,生成虚拟空间;其三,利用VR头盔等硬件设备,将生成的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的虚拟空间呈现在读者眼前,使其阅读和观看;最后,借助多媒体集成、数字摄影等技术,建立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知识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将多种媒介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整合在一起,借助电信、无线通讯、互联网、有线电视以及各种数字电视网络进行传播,打破特定时间、场所的限制,使之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适合于大众传播的一种新的应用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与利用更为便利和充分。

与传统的、单一的档案保存手段相比,V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存中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多维度全面保存。利用VR技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时,通常会在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声音、表情、动作的捕捉、记录,形成多维数据信息,再运用数字图形图像、渲染、动画等技术手段并通过文本的三维扫描、建构、修复与仿真,再现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这种技术会在多个维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记录保存,会有效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

2)高度真实的还原。采取VR技术恢复、再现和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场景、事件或过程,实现与原物或原事项完全一样的恢复和再现。通过场景搭建、动作绑定、人机交互等技术,快速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情景和行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知识可视化及互动操作,以便尽可能多的人通过观看而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3)沉浸式、互动式体验。VR技术模拟产生的虚拟世界,可以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并且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和虚拟人物(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产生互动。这种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给观众带来逼真的感官冲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可以使公众参与交互,引发浓厚的兴趣。

4)数据信息可再利用性高。与之前单一保存方式相比,VR技术最大优势在于,保存时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可以多次编辑多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了不同的知识源,如史料记载文档、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在采集成数字信息后,这些不同种类的档案可以相互交叉进行组合表现,以便于不同用户进行知识的学习、共享与创新。

3 VR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存工作的其他碰撞

1)推进“非遗数字档案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蕴含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审美意识、意志品质等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年轻人喜欢并且接受的VR技术将宝贵的非物质遗产档案带进校园,展示传统的魅力,是有良好的推广效果和极具教育价值的事。同时,支持更多大中专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后继人才,让非遗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灵。

2)将非遗数字档案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当前,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其转化为可供物质消费或精神消费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是进一步增强非遗的存续力的重要途径。而风靡全球的VR技术正可以实现这一点。利用非物质遗产中的文化内核,将其与旅游、游戏、科教等结合起来,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扩大影响力。

4 小结

在我国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虽已成为科学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但要真正达到这一目标,还任重道远。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借助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保护、传承、利用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对全人类文化多元化存在,以及与后代人共享人类文化遗产所负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赵丽娜.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J].艺术科技,2013(8).

[3]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美术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现实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浅谈虚拟现实